亚洲欧美精品沙发,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pre id="hdphd"></pre>

  • <div id="hdphd"><small id="hdphd"></small></div>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政工論文 > 2017當前國內形勢分析論文

      2017當前國內形勢分析論文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2017當前國內形勢分析論文

        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正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順利發(fā)展,這是國內形勢呈現出一些鮮明的特點。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2017當前國內形勢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當前國內形勢論文篇一

        淺談當前國內腐敗形勢及對策

        【摘要】以來,中國反腐敗進入了快車道,但是這對于我國當前面對的反腐形勢而言,杯水車薪,我國反腐敗斗爭,仍然任重而道遠,如何將反腐敗提升到更高一個層次,急需理論界和實踐界給出一個答案,本文通過嘗試對當前我國腐敗的形勢、原因、風險以及對策進行一個簡單梳理,以期得出現實意義的結論。

        【關鍵詞】腐敗;反腐敗;權力結構;公共選擇

        一、當前國內反腐的形勢

        “2012年我國全年共立案偵查各類職務犯罪案件32567件44506人,人數同比增加1%,其中貪污賄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2524人(含廳局級198人、省部級7人)。嚴肅查辦利用執(zhí)法權、司法權謀取私利、貪贓枉法案件,立案偵查涉嫌職務犯罪的行政執(zhí)法人員7366人、司法工作人員2395人。加大懲治行賄犯罪力度,對4217名行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比增加6.2%。加強反腐敗國際司法合作,完善境內外追贓追逃機制,會同有關部門追繳贓款贓物計77.9億元,抓獲在逃職務犯罪嫌疑人1631人”。過去5年檢查機關共立案偵查各類職務犯罪165787件,其中縣處級以上國家工作人員13173人,廳局級950人,省部級以上30人。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一方面說明我國檢察機關今年反腐力度的強大,另一方面暴露出我國反腐的嚴峻態(tài)勢。

        按照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根據最高檢察院報告推算,09年縣處級的腐敗比例是48%、廳局級是40%、省部級是33%。雖然這個數字不準確,可以給予我們一些參考。包括北京大學教授張維迎都覺得這個數字太過保守,他認為按照目前5000元的標準看,在當今中國禁得起查的官員沒有幾個。以后,僅從廣東省廳局級官員落馬的速度以及重慶“艷照門”事件就可以推測一二。

        二、腐敗的原因

        (一)公共權力尋租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在這個過程中,舊的制度分崩離析,而新的很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都不健全,權利受到的約束和限制很少,再加上市場經濟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導致腐敗。

        (二)政府俘虜說

        政府俘虜說是指,政府被某些利益集團收買,制定和執(zhí)行符合他們利益的政策。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建立,在很多方面還不健全和完善,政府和市場界限模糊不清,政府缺位、越位、錯位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三)經濟人假說

        所謂經濟人假說,是公共選擇理論一個重要的原理。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府官員并不是大公無私的,他們并不是將公共利益作為自己行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他們也有自己的私利,也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

        (四)傳統(tǒng)政治哲學

        我國傳統(tǒng)的政治哲學就是將政府官員看做道德高尚、為民請命的道德楷模,所以對于官員的約束主要靠其內在的自我約束,并不注重外在約束。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腐敗的風險

        (一)腐敗消蝕政府權威,使民眾產生政治冷漠,逃避政治。如果腐敗長期得不到抑制,腐敗官員不能得到應有的懲罰,民眾就會對政府產生強烈不滿,喪失對政府的信任。當政府官員們都在貪污受賄、中飽私囊、侵吞公共利益,老百姓勢必十分不滿。本來作為社會精英階層官員,應該作為道德的楷模,為普通老百姓樹立榜樣,但是他們都在謀求私利,勢必會造成一種不好的社會風氣,普通老百姓必然也只顧自身利益,對公共事務不聞不問,長期下去,一個社會就會死氣沉沉,烏煙瘴氣。

        (二)腐敗會導致政府失靈,造成資源的無效配置。我們知道當一個人,面對利益糾葛的時候,特別是自己的利益糾纏集中的時候,做決策時就會不客觀、有傾向性。官員也是人,當他收了別人好處的時候,制定決策時,就會失去科學性和正確性,這對于公共資源必然造成極大的浪費。我們知道尋租是對資源的一種扭曲配置,它本身并不創(chuàng)造財富,當官員出于自私動機尋租,必然導致資源錯誤配置、無效配置。

        (三)腐敗會動搖黨的執(zhí)政地位,甚至“亡國亡黨”。政府官員的腐敗,民眾自然會順藤摸瓜,將矛頭指向黨,認為黨沒有約束好黨員干部,沒有從嚴治黨,這對黨的權威性和合法性都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影響的執(zhí)政地位,破壞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四、反腐對策

        (一)改革權力結構

        眾所周知,導致腐敗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權力不受監(jiān)督制約,太過于集中。我國目前的權力結構形成革命戰(zhàn)爭階段,對于革命的成功和建國初期經濟的恢復起到重要歷史作用,但是現在已經不適應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并且導致腐敗頻發(fā)。因此,我們可以按照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所說,把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分離開來,使其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同時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妥善處理好政府和社會、市場的關系,明確各自行為邊界。

        (二)制度化的監(jiān)督渠道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監(jiān)督機制,涵蓋各個方面,但是效果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執(zhí)行不到位,一些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只是停留在紙張上、案牘上。其實,如果嚴格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必定能夠遏制住腐敗的勢頭。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激活以人大監(jiān)督為核心的監(jiān)督體系,切實發(fā)揮人大監(jiān)督權、質詢權的作用。密切與民眾的溝通,調動民間積極性,將網絡反腐等民間反腐機制納入制度化渠道,作為人大監(jiān)督體系的一個重要補充。

        (三)獨立的反腐敗機構

        雖然,我國目前已建立了反貪局,但是由于其地位的獨立性受到牽制,無法真正發(fā)揮作用。在我國政治機構組成框架里,反貪局隸屬于檢察院。檢察院雖然名義上和政府平齊,都有人大選舉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jiān)督。但是,檢察院的財權和人事權有地方政府掌控。“吃人家的嘴軟,拿別人的手短”,檢察院的檢查效力自然大打折扣。就這一點,我們可以像香港和美國學習:香港曾幾何時,也是腐敗不堪,但自從廉政公署建立以后,狀況大為改觀。這主要源于廉政公署的獨立性,它對特首負責,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其辦案。美國的總監(jiān)察官制度,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四)大眾媒介監(jiān)督

        媒體被稱為“第四權力”,其在監(jiān)督政府和官員,引導社會輿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國目前還在實施新聞管制,并沒有真正的言論自由。是人都會犯錯,但是遺憾的是由于人的心理的一些原因,很難自己發(fā)現錯誤,這時有一個人在旁邊給你參謀一下,你就會迷途知返。政府官員也是一樣,有了媒體經常善意的批評,做起事來就會仔細考慮,三思后行?;诔杀拘б娣治觯賳T就會廉潔自守,奉公守法。

        參考文獻:

        [1]喬爾.赫爾曼.轉型時期國家的政府俘獲、腐敗以及企業(yè)影響力[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1)

        [2]過勇.當前我國腐敗以及反腐敗的六個趨勢[J].中國行政管理,2013(1)

        [3]王秦和.腐敗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院報,2006(8)

        2017當前國內形勢論文篇二

        《后危機時代國際國內形勢下的企業(yè)運營思考》

        摘要:本文從對當前國際與國內形勢的簡析出發(fā),探析后危機時代的企業(yè)運營策略,筆者認為在新的形勢下,企業(yè)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企業(yè)應尤其做好應對各類風險的措施,在尋求發(fā)展與規(guī)避風險中保持平衡。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 形勢 風險

        一、后危機時代的國際形勢簡析

        總的來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的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金融市場穩(wěn)定性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應對危機時的積極財政政策與寬松貨幣政策,全球又形成新一輪的流動性過剩問題,通脹問題凸顯。

        在應對危機過程中,由于各國政策的差異,經濟復蘇進程不同,刺激政策退出時機不同,導致國際資本為從不同經濟體的增長差異、利率差異、匯率變動中獲利,而迅速流動,從2010年的表現來看,國際資本的流向主要是從發(fā)達經濟體流向新興市場國家。

        從供求的角度看,國際投機資本不斷買入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推高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另一方面資本的流入帶來的一個結果是,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價格泡沫、通貨膨脹不斷加劇,以至于許多國家都不得不開啟刺激退出機制,進入加息周期。而從美、日、歐等發(fā)達經濟體來看,由于復蘇緩慢,貨幣政策仍保持在低利率和數量寬松狀態(tài),這更加劇了資本的套利。

        再者,由于應對危機,許多國家特別是發(fā)達經濟體的公共債務正在不斷增加,歐洲債務危機的越演越烈,日本政府長期處于高負債,美國政府公共債務上升,這都給世界經濟的復蘇和國際金融市場發(fā)展又帶來了許多新的不確定性。

        應該說,后危機時代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依舊復雜,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復蘇的總體進程仍沒有改變,特別是作為世界經濟龍頭的美國,復蘇狀態(tài)正在不斷向好。隨著美國經濟的不斷復蘇,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退出也將逐步提上日程,而新的一輪國際金融形勢演變也將逐步顯現,最近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正在給各經濟體帶來新的變化。由此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各國財政貨幣政策的變化,特別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做好應對新變化的各種準備。

        二、后危機時期的國內經濟形勢簡析

        從宏觀經濟的三家馬車來看,GDP=消費+投資+凈出口,隨著我國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向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增長方式的轉變,凈出口占GDP的比重預計將相對下降,而消費占GDP的比重將相對上升。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中央為應對危機而迅速出臺了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應該說這一經濟政策,對減輕國際金融危機對國內經濟的沖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GDP中的投資部分迅速增長,保障了2009年與2010年的經濟高增長。

        但隨著經濟的快速反彈,以及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動蕩,一些新問題也在逐步顯現,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由于產油國地區(qū)的動蕩對供給面產生負面影響,而世界經濟的復蘇進程又在逐步加大對石油的需求,特別是日本大地震發(fā)生的核危機事故,對世界能源的發(fā)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段時間內,依賴石油的能源需求仍然將會更大,這些都進一步推高了國際油價;糧食價格方面,由于自然災害的增多,以及諸多偶發(fā)因素的綜合作用,也在持續(xù)高漲;由此而傳導的各類物品價格的上揚,對國內物價總水平形成較大壓力,國內通貨膨脹的形勢不容樂觀。

        從國內政策走向來看,不斷提高的工資水平,正在成為一種普遍趨勢,工資上漲等對消費需求具有正面的積極影響,隨著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各類擴大內需政策的出臺,預計對國內的消費增長將呈現上升趨勢,但應該看到收入分配改革、經濟增長轉型還有較長的過程,消費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度上升。

        投資方面,由于抗通脹的壓力極大,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央行經過屢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利率,已使金融與貨幣持續(xù)保持緊縮狀態(tài),雖近期已開始執(zhí)行穩(wěn)健貨幣政策,但仍可預計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投資的高增長狀態(tài)將受到影響。

        凈出口方面,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升值對凈出口的影響也形成較大的負面影響,歐債危機的惡化、貿易保護的抬頭等,對出口形成抑制,政策的轉向也很難再現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高出口的狀態(tài)。

        總的來看,當前宏觀調控政策下的GDP增長將比過去幾年都降低,經濟結構調整將是經濟發(fā)展的主線。

        三、后危機時代的企業(yè)運營思考

        從當前國際與國內形勢的發(fā)展狀況來看,企業(yè)面臨的環(huán)境正在經歷一個劇烈變化的時期,后危機時代企業(yè)的運營面臨的不確定性將變得越來越大,如何平衡尋求發(fā)展機遇與規(guī)避運營風險是每個企業(yè)尤其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以為,要更好適應新的環(huán)境,后危機時代的企業(yè)運營著重還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重新審視并制定后危機時代的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

        企業(yè)戰(zhàn)略作為一個企業(yè)發(fā)展總體指導方針,對企業(yè)的運營具有根本的影響,而戰(zhàn)略的制定離不開對環(huán)境的認識與把握,隨著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企業(yè)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正在呈現許多新情況,后危機時期的企業(yè)運營首先應做好本企業(yè)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分析,重新審視自己的發(fā)展策略,這樣才能有效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zhàn)。

        2、后危機時期尤其要強化企業(yè)發(fā)展與風險管理的平衡

        縱觀危機時期那些倒下的企業(yè)巨人,不難看出在環(huán)境巨變情況下的企業(yè)運營,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zhàn),稍有疏漏,那些哪怕歷經百年的企業(yè)也一樣會一夜之間轟然倒塌。進入后危機時期,國內企業(yè)面臨各類發(fā)展要素成本上升,外部環(huán)境動蕩的情況更加嚴重,如何應對這種變化,筆者認為在強化發(fā)展的同時,企業(yè)尤其要加強風險管理,在動蕩中保持生存往往變得更加重要。

        3、后危機時期企業(yè)應更注重強練內功,加強精細與精益管理

        后危機時期的企業(yè)運營面臨的各類要素價格上升,以及外部競爭的進一步加劇,都在蠶食企業(yè)的價值,由此很多行業(yè)暴利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在此種情況下企業(yè)如何強練內功,加強精細與精益管理,獲取新的價值,尤其變得重要,向管理要效益這個常識的原則,正變得越發(fā)重要。

        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篇三

        《淺談行動學習法在形勢與政策教學中的運用》

        【摘 要】對在形勢與政策課中應用行動學習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探索行動學習法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 行動學習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對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形勢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形勢與政策課是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各種挑戰(zhàn)。為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在課堂中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此,如何講授好形勢與政策課程,充分發(fā)揮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值得進一步探索。

        一、形勢與政策教學有待改進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發(fā)展趨勢下,國際國內形勢變得異常復雜,并且時時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大學生很容易片面關注國內一些負面事件,甚至形成崇洋媚外、否定國家政策路線的錯誤觀念。而另一個方面,生活在物質條件良好的歷史時期的大學生只看到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缺乏對我國現狀的清醒認識和危機意識,拋棄艱苦奮斗等優(yōu)良傳統(tǒng),追求物質享受。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勢與政策課擔負著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價值觀,正確認識和分析復雜社會現象的責任。首先,形勢與政策課通過介紹當前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時事以及一些熱點、焦點問題,幫助大學生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清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其次,形勢與政策課承擔引導大學生客觀認識形勢,開拓視野、拓寬知識面,提高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勢與政策課程如何引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在復雜的現實世界里正確認識形勢,從容面對國際國內局勢風云變幻和社會思潮涌動,這是一個嚴肅和復雜的命題。

        形勢與政策課程不但具有政策性強、思想性強、理論性強的特點,而且牽涉到許多學科,授課內容經常涉及全球范圍內數個時間跨度內的重大事件,講授難度很大,這也對教學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往往采用將若干專題分散于幾個學期的方式開展,學時的緊缺很容易導致課堂變成有關政策文件的宣講,純粹的理論內容枯燥無味,學生不感興趣,甚至會出現逆反情緒。另一方面,由于傳統(tǒng)講授法的局限性,教師習慣了課堂灌輸,這嚴重打擊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熱情,進而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更談不上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二、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引入行動學習法的意義

        行動學習法即在一個專門以學習為目標的背景環(huán)境中,以組織面臨的重要問題作載體,學習者通過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任務、項目等進行處理,從而達到開發(fā)人力資源和發(fā)展組織的目的。

        行動學習法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講授―聆聽單向溝通模式,更能激發(fā)團隊的創(chuàng)造力,為管理人員提高管理能力和獲得系統(tǒng)解決方案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行動學習法被廣泛應用于企業(yè)管理人員的培訓。

        行動學習法的主要目標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組織成員運用知識去分析和研究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并付諸實施。行動學習法是以現實問題為中心,以討論為基礎,以小組成員的經驗和相互支持為依托,以創(chuàng)造性思考為條件的學習方法。相比傳統(tǒng)學習模式,行動學習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團隊的創(chuàng)造力和提高成員對組織的認同感,是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的良好模式。為了說明行動學習法,該方法的提出者雷吉・雷文斯教授使用了一個簡單的公式,即:L=P+Q。在這里,L代表Learning,即掌握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P代表Programmed,即系統(tǒng)化的流程;Q代表Questioning,即提問。

        作為一種建立在團隊互動基礎上的,集計劃、實施、總結、反思于一身的持續(xù)性學習方法,行動學習法的應用并不僅限于企業(yè)管理,其在教育領域同樣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依據、學生被動接受為手段,是一個知識單向傳輸的過程。而從行動學習的構成要素可以看出,其核心在于分享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行動學習是一種在小組討論中實現多渠道知識獲取的模式:一是通過教師的講授,從社會現實中學習;二是通過自己的思考,從個人已有的知識中回顧;三是通過小組討論,從小組其他成員的知識中學習;四是通過提出建設性解決方案,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行動學習將單向的灌輸變成雙向的、多向的交流,變成分享與思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的不再是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灌輸者”,而是類似“推動者”的角色,主要作用是創(chuàng)造積極參與的活躍氛圍,促進學生在團隊中以更具效能的方式思考與對話。

        由于具備種種優(yōu)點,在形勢與政策課堂中引入行動學習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幫助教師將課堂轉化為一個學習系統(tǒng),達到教學目標。首先,通過行動學習法組織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與學習相關的結果和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熱情。其次,學生通過對某一事件或者政策展開討論并得出的結論,說服力要遠勝于教師單向灌輸的結果(當然,前提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合格的“催化者”角色,正確控制討論的走向)。最后,小組成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一定的條件和目標框架內,對自己及其他成員的解決方案進行質疑和提煉,從而對問題的本質達到更深層次的認識,最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建設性思維能力。

        三、行動學習法在形勢與政策教學中的實踐

        作為一種建立在團隊互動基礎上的學習方法,在形勢與政策教學中運用行動學習法必須遵循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須明確采用行動學習法的宗旨是讓學生在自主討論中獲得符合主流價值判斷的知識,而不能為討論而討論。其次,教師這一教學主導者的身份由傳統(tǒng)的灌輸者變?yōu)榇呋?,要避免使用絕對化、權威性的表述,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問,而不是給出答案。第三,行動學習法的學習單位是團隊,成員之間要相互支持并提出不同的觀點,在建設性的討論氛圍中解決問題。最后,教學管理層應當支持此新型教學方法,在場地、師資、道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幫助,并將其形成固定的教學模式,避免流于形式。

        具體而言,行動學習法的啟動和運作可以分為以下步驟(圖1)。

        一是成立小組,可將班級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為保證討論的順利進行,人數在10人以內為宜,團隊領導可由成員推舉。二是提出問題,這一問題必須是根據當前的社會現實提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是分析問題,教師提供待解決問題后還要設定目標,即小組要解決何種現實問題、達到何種目的,并給出可供利用的條件。四是問題重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小組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核心問題達成共識,并尋找困難、問題的癥結所在,這一發(fā)現很有可能不同于起初的判斷和認定。五是列舉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小組成員針對分離出來的關鍵問題提出建設性解決方案,并對所列舉的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最優(yōu)方案。最后,由小組代表對該最優(yōu)方案的選擇進行總結。

        以大學生就業(yè)為實例闡述行動學習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大學生就業(yè)是一個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因此學生關注度相當高。大學生就業(yè)問題有宏觀的經濟等方面原因,也有微觀的學生本人綜合素質原因。教師在大概講授背景知識后,提出“大學生如何才能就業(yè)”這一復雜問題。為了使問題在可控的環(huán)境中討論,教師需要歸納總結出若干條件,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的背景條件顯然是復雜多樣的:畢業(yè)生人數方面,2011年高校畢業(yè)生達660萬人,其人數之多,就業(yè)形勢之嚴峻可以說史無前例;經濟方面,今后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年均增長7%;產業(yè)結構方面,制造業(yè)占的比重還是很大,低層次的產業(yè)結構升級緩慢,總體上需要高素質勞動者的崗位偏少,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yè)空間。列舉出上述條件后提出目標:大學生如何在嚴峻的形勢下實現就業(yè)。在討論階段,教師引導組員針對給出的目標和條件總結出關鍵問題,如各級政府出臺了怎樣的就業(yè)政策、學校的實習制度有何意義、學生本人應當如何提高綜合素質等等。下一步是列舉解決方案:自主創(chuàng)業(yè)還是進入單位、企業(yè),以及在校期間個人要如何做好準備。各個方案的支持者分別利用給出的條件,闡述理由。最后,由教師對得出的方案進行點評,并結合教材以及最近的就業(yè)要聞進行總結。

        實踐證明,行動學習法的引入可以活躍形勢與政策課堂的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從教學評價及學生教學信息員的反饋來看,學生對這一新穎的教學方法表示歡迎,認為經過討論和自己的思考后更能理解國家的形勢和相關政策了。

        然而,行動學習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由于討論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步驟,要求班級有較好的學習氣氛和分享氛圍,如果組織不好,將會事倍功半。二是學生有時可能關注于得出結論和辯論的成敗,而對學習過程不夠重視。三是需要教師課前整理好專題的背景資料,并歸納出條件和關鍵問題,并在討論的過程中及時進行協調和引導。

        【參考文獻】

        [1]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形勢與政策教育讀本[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溫海燕,潘杰義.行動學習法簡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05)


      猜你感興趣:
      1.關于2016-2017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2.2016-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

      3.2017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4.2017年如何看當前經濟形勢論文

      5.2017年形勢與政策論文范文

      279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