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代關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例子
有哪些古代關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例子
創(chuàng)新思維并不是在現(xiàn)代才有的,而是在古代就有了。而且古代關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例子還有很多。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砹岁P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例子,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關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例子
在我國古代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中,運用辨證思維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有些已經(jīng)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比如“庖丁解牛”、“曹劌論戰(zhàn)”、“曹沖稱象”、“鄒忌諷齊王納諫”以及劉禹錫的詩……等等,都包含深刻的辯證邏輯思維。其中絕大部分都已編入中小學的語文或歷史教材中,如能很好地運用這些教材,將會對我國青少年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就拿“曹沖稱象”來說,就是對青少年進行辨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極好范例。
“曹沖稱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故事的梗概是,有一天曹操得到一頭大象,曹操想稱一下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有多重,問他手下大臣有什么辦法(在大約1800年前的三國時代,這還是很大的難題)。一位大臣說,可以砍倒一棵大樹來制作一桿大秤,曹操搖搖頭——即使能造出可以承受大象重量的大秤,誰能把他提起來呢?另一位大臣說,把大象宰了,切成一塊塊,就很容易稱出來了。曹操更不同意了——他希望看到的是活著的大象。這時候年方七歲的小曹沖出了好主意:把大象牽到船上,記下船邊的吃水線,再把象牽下船,換成石塊裝上去,等石塊裝船達到同一吃水線時再把石塊卸下來,分別稱出石塊的重量再加起來,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例子:做事的三個層次
民國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黎錦熙在湖南辦了一份報紙,那時他請了三個抄寫員:
第一位抄寫員: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但只是老老實實地抄寫文稿,就算錯別字也照抄不誤,他的名字一直沒人知道。
第二位抄寫員:工作很認真,總是把每一份文稿仔細檢查,抄寫時發(fā)現(xiàn)錯字與病句,就改正過來,后來他寫了一首歌,叫《義勇軍進行曲》,他的名字叫田漢。
第三位抄寫員:他抄寫時仔細地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寫與自己意見相符的文稿,而那些意見不同的文稿則被他扔掉,一句話也不抄。這個人后來建立了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國家,他的名字是毛澤東。
古代關于原點思維的例子
清朝末年,重慶商人劉繼陶到川北收購桐油。沒想到桐油尚未榨出,就已被先到的商人訂購一空。正當他無計可施時,一個推銷油簍的小販啟發(fā)了他的靈感。他了解到今年桐油大豐收,油簍需要量大,因為桐油尚未榨出,還沒有人注意油簍短缺。他果斷將用于購買桐油的錢全部用來訂購油簍,壟斷了油簍貨源,結果獲利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