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御城棋與棋院四家的故事
關(guān)于御城棋與棋院四家的故事
日本圍棋歷史上有四大家,分別為:本因坊、安井、井上、林這四家,即人們常說的“棋院四家”。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御城棋與棋院四家的故事吧,歡迎閱讀。
御城棋與棋院四家
在之前的故事中妙語講到了名人棋所和本因坊的由來,名人棋所的建立有個關(guān)鍵人物,他就是豐臣秀吉。這位出身低微卻在日本歷史上留下了豐功偉績的軍事將領(lǐng),因喜好圍棋為日本圍棋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xiàn)。妙語覺得日本的圍棋的發(fā)展過程與日本歷史交織的很緊密,大概也就是因為很多達(dá)官貴人都喜好圍棋,才有了如此之多流傳至今的故事。
今天的故事還要從豐臣秀吉這里講起。說到豐臣秀吉日本歷史上對他有個特別的稱謂“太陽神之子”。傳說秀吉的母親一直很想要一個兒子,就每日祈福期盼上天恩賜。一日,秀吉的母親夢到太陽從天而降落入自己的腹中,便視為吉兆,向人們講述。不久秀吉的母親懷有了身孕,十三個月后才產(chǎn)下了一名男嬰,取名豐臣秀吉。太陽神的故事也流傳開來。
故事的主題回到圍棋上,即便是傳說的“神人”也有終了的一天,在豐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繼起執(zhí)政。此人也愛下棋,與算砂私交甚好。加上當(dāng)時的后陽成天皇又是棋迷,常常召見算砂,研究發(fā)揚圍棋之道,頗有把圍棋作為“國技”的意思。于是算砂干脆把寂光寺讓給師弟日榮去主持,自己則專門收徒弟教棋,一心撲在圍棋上了。
由于舉國上下皆尊棋道,自然生出許多圍棋門派,之中以本因坊、安井、井上、林這四家為主,即人們常說的“棋院四家”。
德川家康對日本圍棋功勞甚大,如棋所制度的改善,升段之鑒定,名人之產(chǎn)生,以及棋士俸米的保薦等等,都是足以稱道的事實。彼時,日本圍棋已有段位之分。九段為最高段位,卻只能有一人,即為“名人”,同時代只能有一個名人。一旦晉升為九段,就意味著隨時會被任命為“棋所”,因此,二者可看作是同義詞。
從德川時代開始,四大家的棋士們每年一度聚會于江戶城(東京),在天皇或?qū)④娒媲皩?,這就是“御城棋”制度。御城棋又叫天覽棋。比賽規(guī)定,每年十一月六日報名,由四大家協(xié)議,決定對局者之間的比賽標(biāo)準(zhǔn),而且一般要在七段溢最隆重的盛會。
當(dāng)時,由于四大家對外實行技術(shù)保密,平日輕易不與別家的棋士對弈,所以除了爭棋外,御城棋便成為公開較量的唯一場所。對參加御城棋比賽的棋士來說,對局勝負(fù)不僅關(guān)系到個人的前途,更關(guān)系到本門本派的榮辱,甚至與日后棋所寶座歸誰家所有有關(guān)。故對局者無不全力以赴,比賽緊張酷烈的程度絕非常人所能想象,也著實弈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好棋來。
據(jù)《慶長日件錄》記載:第一次御城棋,對局者有本因坊、利玄、仙角、道碩四人。利玄就是鹿鹽利賢;仙角是本因坊老師仙也的兒子;道碩則是本因坊的徒弟,后來自立門戶,成為安井家的開山祖師。這次比賽,本因坊算砂大概因心理壓力過大有些失常,結(jié)果一勝一負(fù)。
當(dāng)時還有一個故事:韓國的第一高手名叫李祠史的到日本來,本因坊算砂口出大言,非要讓他三子。一局下來,李某真?zhèn)€輸了,而且輸?shù)梅N貼。從此以后,外國人到日本,凡和名人對局,不論他是幾段一律“先擺三子”,便成為一種傳統(tǒng)。直到秀哉名人退位后,這一規(guī)矩才告消亡。
御城棋與棋院四家二
豐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繼起執(zhí)政,此人也愛下棋,與算砂私交甚好。加上當(dāng)時的后陽成天皇又是棋迷,常常召見算砂,研究發(fā)揚圍棋之道,頗有把圍棋作為“國技”的意思。于是算砂干脆把寂光寺讓給師弟日榮去主持,自己則專門收徒弟教棋,一心撲在圍棋上了。
由于舉國上下皆尊棋道,自然生出許多圍棋門派,之中以本因坊、安井、井上、林這四家為主,即人們常說的“棋院四家”。
德川家康對日本圍棋功勞甚大,如棋所制度的改善,升段之鑒定,名人之產(chǎn)生,以及棋士俸米的保薦等等,都是足以稱道的事實。彼時,日本圍棋已有段位之分。九段為最高段位,卻只能有一人,即為“名人”,同時代只能有一個名人。一旦晉升為九段,就意味著隨時會被任命為“棋所”,因此,二者可看作是同義詞。
從德川時代開始,四大家的棋士們每年一度聚會于江戶城(東京),在天皇或?qū)④娒媲皩?,這就是“御城棋”制度。御城棋又叫天覽棋。比賽規(guī)定,每年十一月六日報名,由四大家協(xié)議,決定對局者之間的比賽標(biāo)準(zhǔn)。
當(dāng)時,由于四大家對外實行技術(shù)保密,平日輕易不與別家的棋士對弈,所以除了爭棋外,御城棋便成為公開較量的唯一場所。對參加御城棋比賽的棋士來說,對局勝負(fù)不僅關(guān)系到個人的前途,更關(guān)系到本門本派的榮辱,甚至與日后棋所寶座歸誰家所有有關(guān)。故對局者無不全力以赴,比賽緊張酷烈的程度絕非常人所能想象,也著實弈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好棋來。
據(jù)《慶長日件錄》記載:第一次御城棋,對局者有本因坊、利玄、仙角、道碩四人。利玄就是鹿鹽利賢;仙角是本因坊老師仙也的兒子;道碩則是本因坊的徒弟,后來自立門戶,成為安井家的開山祖師。這次比賽,本因坊算砂大概因心理壓力過大有些失常,結(jié)果一勝一負(fù)。
當(dāng)時還有一個故事:韓國的第一高手名叫李祠史的到日本來,本因坊算砂口出大言,非要讓他三子。一局下來,李某真?zhèn)€輸了,而且輸?shù)梅N貼。從此以后,外國人到日本,凡和名人對局,不論他是幾段一律“先擺三子”,便成為一種傳統(tǒng)。直到秀哉名人退位后,這一規(guī)矩才告消亡。
德川時代,名人棋所之決定是極嚴(yán)格的。其產(chǎn)生有下列三途:一是官命,二是協(xié)同相薦,三是爭棋獲勝。其中“官命”這一條簡直不可能,事實上日本的名人,大都是憑本領(lǐng)掙來的。算砂之名人乃為眾望所歸,大家都沒話說。等到算砂死后,名人的問題就多了,此為后話。
從1603年至1623年,本因坊算砂整整作了二十一年的名人棋所,可謂鋒芒一世,但臨到老了卻生出一件傷心事-后繼無人。他最得意的徒弟中村道碩已經(jīng)羽翼豐滿,另立門庭了。另一可指望的得力弟子是翕,偏又短命而亡。唯一有些希望的只有算悅一個,可當(dāng)時算悅剛十三歲,人事尚不懂,如何能支撐門戶。眼看著人亡政息,本因坊家就要冰消瓦解了。算砂憂心如焚,可他畢竟是老謀深算之人,經(jīng)過一番長考,終于想出了一條移花接木的妙計。當(dāng)即派人把中村道碩請至榻邊,先把名人棋所讓給道碩,并大大地捧他一番,然后便把算悅叫來,鄭重拜托道碩,務(wù)請加意教導(dǎo),為本因坊延存一脈,體存門戶之見。這和《三國演義》中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如出一轍。果然這一著頗為有效,道碩感激涕零,當(dāng)即拍胸應(yīng)承。
算砂死后,道碩對算悅可謂仁至義盡。首先,道碩費盡心機替算悅弄到三十石的俸米,解決了他的生計問題,又盡力教他下棋。到道碩死前,算悅已取得了七段的免狀(段位證書)。
中村道碩當(dāng)名人棋所前后只有七年,他雖是算砂私意推薦的,但大家對此都沒什么意見,因為當(dāng)時好手全是他的手下敗將,所以道碩的名人地位是誰也無法相爭的。
井上家的中村道碩,在本因坊算悅二十歲時就死了,享年四十九歲。道碩死前沒說出什么人可繼承棋所,于是棋所問題就成為爭奪之焦點。
當(dāng)時日本在幕府執(zhí)政的元老們,對棋壇大事頗有決定權(quán)。他們大都與算砂私交甚好,又追念他對棋壇的功績,更因算悅已然成人,棋藝亦達(dá)上手(七段),所以都覺得算悅繼承棋所是順理成章的事。于是,元老們召集四大家的首腦開會,討論這一問題。
不料,還不等元老們把這層意思講出來,安井家的開山祖師算哲便首先發(fā)難,朗聲說道:“我最年長,雖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業(yè)績,但總有些苦勞,希望能讓我繼任棋所。”語氣頗為自負(fù)。
對算哲這種毫不客氣的毛遂自薦,元老們也只好不客氣地回答說:“依你所言,年年紀(jì)大了,又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業(yè)績,大概沒有當(dāng)棋所的資格吧。”
算哲慢腔的熱望,被這一桶水澆個冰涼,半天說不出話來。其實,元老們駁回安井算哲的要求,并非存有偏心,這里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棋力問題。在此之前,算哲曾和算悅弈過一次定先“十番棋”,結(jié)果算哲八負(fù)二勝,中途就被算悅改了定先。算哲如當(dāng)棋所,別人不說,算悅?cè)绾文軌蚍?
算哲啞口無言后,林家二世門入資格既淺,棋力也差,當(dāng)然不作非分之想。于是元老們又問井上因碩二世,是否愿意與算悅以爭棋定棋所之繼承。因碩因為曾是算砂的徒弟,覺得與老師的繼承人爭奪棋所,有些不近情理,便明確地答道:“無此意!”當(dāng)然,因碩回避爭棋的心情,也是很復(fù)雜的。
既然是召集四大家商議,結(jié)果三家不表態(tài),元老們也不好硬抬算悅,只得讓算悅再等機會。于是棋所問題只好不了了之,成為懸案。
安井算哲在會上碰了個老大的釘子,氣得發(fā)昏,自知這輩子棋所無望,就告了老,由第二世的安井算知繼承衣缽,并再三訓(xùn)誡他,務(wù)必要做一做棋所,替為師的出口惡氣。
于是算知一直以“奪棋所,打倒本因坊”二大目標(biāo)自勵,臥薪嘗膽,拼命用功,棋力上達(dá)確也真快。數(shù)年之后,算知自恃已可與算悅一較長短了,就拜托同情他的政界要人天海僧正、太田備中守等,約算悅對弈一局,規(guī)定是受先,結(jié)果卻是算知大敗。
算知自知技不如人,只得加倍用功。自道碩死后,御城棋停了十四年,這時天皇因棋所空缺,便有心在算悅和算知二人之中挑選一個任棋所。講好是恢復(fù)御城棋二人比賽,六局定輸贏,贏者做棋所。當(dāng)時本因坊算悅十分看不起算知,聲稱:“我能讓他二子!”結(jié)果還是太田備中守出面向天皇請示,才決定分先對局。果然功夫不負(fù)苦心人,算知旗開得勝,執(zhí)黑贏了個中盤。第二局算悅先著九目勝,以后四局,先著者皆勝。這六局棋整整經(jīng)過了九年時間,三比三依舊定不出輸贏來,結(jié)果棋所還是空著。
算悅因贏不了算知,當(dāng)不成棋所,一直郁郁不歡,在四十八歲時含恨死去,時在1658年。
按說,以算悅的棋力和本因坊家的功績,縱然與算知弈個平手,也并非沒有當(dāng)名人的可能。下棋時松平肥后守前往觀戰(zhàn),看了一會兒,便隨口說道:“此局本因坊要輸了吧。”于是算悅輕輕地收起棋子,蓋上棋罐,起身正色對松平道:“我已把畢生的精力獻(xiàn)給了棋道,每次對局都象用生命在賭博,這和勇士上戰(zhàn)場一樣。一旦面向棋枰,不能被任何人所制肘,也絕不允許任何人多嘴多舌,何況我是當(dāng)世的七段上手。殿下怎么能預(yù)先判斷勝負(fù)呢?既然如此,御城棋就到此為止吧。”說罷向上一楫,揚長而去。此時將軍正巧去休息,還不知發(fā)生了這件事,傳命賽后舉行祭典神社的典禮。值班官員頓時狼狽不堪,連忙去勸算悅續(xù)弈。松平自覺失言,只得也向算悅賠罪。算悅這才心情好轉(zhuǎn),重新對局。本因坊不畏權(quán)勢的錚錚傲骨倒是值得稱頌,但也為此得罪了松平,結(jié)果被算知撿了個便宜,也給三世道悅留下了麻煩事。
算悅死后,又過了十年,安井算知得到了松平肥后守等人的幫忙,終于當(dāng)了八年名人棋所,總算替先師出了一口怨氣,完遂了兩代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