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呂布:影響中國紀實攝影的攝影大師
馬克·呂布:影響中國紀實攝影的攝影大師
馬克·呂布(Marc Riboud),20 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首位獲準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他來往中國達 20 余次,其拍攝手法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的中國紀實攝影界占據(jù)主導(dǎo)位置,產(chǎn)生了恒久而巨大的影響,很多經(jīng)典的瞬間已經(jīng)成為了 20 世紀的時代縮影。下面就由小編來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攝影大師-馬克.呂布。
馬克·呂布簡介
馬克·呂布(Marc Riboud),法國著名攝影師。1923 年 6 月 24 日出生于法國里昂,以其對東方世界的廣泛報道而廣為人知。他曾兩次獲得美國海外新聞協(xié)會大獎,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無限獎”(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攝影大賽終生成就獎等。
馬克·呂布作品及其風格
作為極受推崇的瑪格南圖片社最負盛名的攝影師之一,馬克·呂布的作品多以真實、樸質(zhì)又平實的畫面展現(xiàn)社會各個層面。
《我見:馬克呂布紀實經(jīng)典》一書全面梳理了馬克·呂布的經(jīng)典作品,精選其中 165 張。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個地球,時間貫穿馬克 50 多年的攝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馬克的攝影美學(xué)——日常生活、見微知著、直覺而富于詩意。
馬克·呂布始終堅持以局外人的立場,獨立的觀察方式,冷靜又富于藝術(shù)感受的人文視角捕捉直覺性的瞬間。
曾經(jīng)是工程師的他對線條保有執(zhí)著的癡迷,這讓他的作品除了具有細膩的美感之外,還擁有更加精妙的構(gòu)圖和充滿詩意的節(jié)奏感。
同時這名安靜的攝影師也是一個自由的行者,他用腳步丈量世界的維度。
在他到世界各國旅行期間,他敏感地拍攝當?shù)厝嗣竦纳钭兓?,特別是通過一些細微的生活細節(jié)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遠意義的內(nèi)容。
“我是個拿著小照相機走路的人。我不停地仔細觀察周圍的東西,有時候會拍下些無關(guān)緊要的細節(jié)。那使我很著迷,但我并不創(chuàng)作故事。我只是個瑣碎細節(jié)的收藏者。”馬克·呂布曾用這樣的言語描述自己長達半個世紀的攝影歷程。
馬克·呂布厭煩的第一個字眼兒是“巧合”。對于能獲得一張完美的照片,他并不認為攝影師靠的是運氣,所以他說“我不喜歡巧合這個字眼,讓人以為是偶然的”。馬克·呂布只強調(diào)攝影師的“好奇心”和照片能給讀者帶去的“驚奇”。
“我拍照并不是為了見證歷史,而是作為一個陌生人的好奇心。”
馬克·呂布厭煩的第二個字眼兒是“客觀”,并認為“不論在攝影或其它事情上,都沒有客觀這回事”。他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我們不是握著機器的機器”。但有意思的是,他同時也反對帶有主觀成見的攝影。
馬克·呂布厭煩的第三個字眼兒是“見證”。他從不認為自己所拍的紀實照片是見證歷史,并說“我一點也沒想去見證世界,我到世界各地去,或應(yīng)該說去繞繞地球,我做的是很簡單的事,不能用這些堂皇的字眼兒……”
在馬克·呂布的畫冊中,他留下這么一句話作為篇首語:“遠勝于某種專業(yè)技術(shù)。攝影之于我,是一種令我近乎著魔的情感。”
馬克·呂布和中國頗有淵源。1955 年,馬克買了一部二手車,一路從巴黎開到了加爾各答。因為那次旅行,馬克結(jié)識了一名認識周恩來的友人。1957 年,在周恩來的幫助下,馬克獲準進入中國,為我們保留了許多屬于那個年代的記憶。
在馬克·呂布的鏡頭前面,中國始終處于變化中。影象背后,是他對一個變化中的大國的冷靜關(guān)照和思考。轉(zhuǎn)型巨變與凡人瑣事,馬克·呂布給予公平的捕捉和展示。
馬克·呂布與中國
馬克一直在追尋屬于中國的光和影,用它們組合出了一幅歷經(jīng) 50 余年發(fā)展的國家肖像。不僅如此,他還把個人視角帶給了中國攝影家,把一種對攝影的直覺和敏感、對攝影近乎著魔的熱情了帶給中國攝影界。
“我非常熱愛東方,遠遠超過成長的家鄉(xiāng)。我們總是被相反的、不同的東西所吸引。但現(xiàn)在所有的事都對齊了,中國再也不是遠東,它已經(jīng)變成遠西了。”馬克表達著對中國的情有獨鐘。
馬克·呂布的拍攝手法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的中國紀實攝影界占據(jù)主導(dǎo)位置,產(chǎn)生了恒久而巨大的影響。
“我從來不因?qū)で竺蓝械狡v。”馬克·呂布說道。在羅伯特·卡帕、布列松等紀實攝影界傳奇大師相繼去世后,馬克·呂布這位瑪格南圖片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仍然對攝影秉持著一種近乎著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