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以意導氣
太極拳以意導氣
太極拳是一種放松運動,講究心靜體松,動作協(xié)調,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您介紹:太極拳以意導氣。歡迎閱讀!
太極拳以意導氣
有歌曰:“松松松,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松;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它充分說明,放松是演練太極拳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演練太極拳的必然所向和最高要求,這是太極拳難練的一點,也是衡量一個太極拳愛好者功底如何的重要方面。但從當前情況看,不少演練者對此還認識不清,做得不夠,有的動作僵硬,面紅耳赤;有的周身緊張,架子繃得生硬;也有的只知練拳,不懂如何放松。因此,探討這個問題,對練好太極拳十分必要。
太極拳以意導氣一、什么是放松
放松,就是練拳時心情輕松愉快,無任何緊張情緒或壓力;肢體的各個關節(jié)、器官及肌肉、韌帶等松弛、舒展。特別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盡量以骨骼的自然支撐力把人立起來,一點兒僵勁都不要。動作應輕靈柔和、從容自如、含蓄勻稱、順遂流暢;不急不緩,不散不滯,但不能軟弱無力或隨隨便便。放松是太極拳獨特的練功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去僵求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
太極拳以意導氣
放松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有五點:
1.有助于消除疲勞,特別是大腦可以得到休息調整,思維清晰。同時,四肢百骸均受到良性功能刺激,各系統(tǒng)器官功能協(xié)調,心理狀態(tài)和生理狀態(tài)平衡,免疫力大大增強。
2.有利于氣血經(jīng)絡暢通,達到舒筋活血,促進新陳代謝,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氣滯血淤等副作用。
3.有利于動作轉換的輕靈、協(xié)調,否則顯得僵硬、笨拙。
4.便于內氣下沉、上虛下實,既有利于身體穩(wěn)固,又有利于發(fā)力扎實,因此也可以說,不會放松,發(fā)力就不會有力。
5.有利于追求柔軟,積柔成剛。只有松柔,才可生剛;沒有松柔,就沒有剛勁。同時,也可把練拳的過程作為品味太極拳深刻內涵的過程,加深對拳理拳法的理解。
太極拳以意導氣二、怎樣才能做到放松
第一,要思想入靜。心靜才能放松。兩者是互為其根、互相作用、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如果練拳時邊練邊說話,不僅會使動作紊亂、內氣亂散,身體也很難放松。因此,從預備勢開始,就要摒棄一切雜念,物我兩忘,將思想全部集中到所練的套路上,鎮(zhèn)定、沉著,專心致志,靜心演練。
第二,要用意識引導行動,這是太極拳的運行法則。拳論說:“意氣君來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意是一身的統(tǒng)領。前輩講:“沒有意,只有形,就是體操。”因此,行拳中一切動作都應由意念支配,以意領先,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全身的筋、骨、皮、肉和肌腱、韌帶才可能得到徹底的放松和舒展。
第三,要順應陰陽,順應自然規(guī)律,陰陽相和。一切動作都應是自身本能的“天然自動”,而非故意做作。要動靜相兼、虛實結合、曲直互用、蓄發(fā)互孕、剛柔相濟。每個動作都應在規(guī)律的架構內活動,既不能不到位,也不能越其界限。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不能隨心所欲或反序亂序。務使動作平常自然、輕松愉快、圓潤和諧。
第四,要動作輕靈。“聽之至細,動之至微”。輕起輕落,慢起慢落,點起點落。真正做到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身體不能“硬邦邦的”。落腳不能“撲騰撲騰”響。
第五,要“慢中求功”,這是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演練時一定要以緩慢的速度進行,不急不躁 ,以慢制快。只有這樣,才容易使身心放松,才能不用僵力、拙勁、犟勁,使肢體像風吹楊柳一樣,徐徐前行。
第六,要適量運動,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實效,不要負重鍛煉。如果運動過量,身體不僅不會感到輕松,反而容易造成不應有的損傷。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把握好運動量。初學者要由簡而繁、由易而難、循序漸進,不可貪多求快、急于求成。老年人和體質較差者對高難度動作不要強求,不要與年輕人攀比,這樣才能有益身心、延年益壽。
看了“太極拳以意導氣”文章的人還看了:
1.太極拳之“氣”
2.太極拳內氣的機理
5.太極拳運用在心
10.正確把握太極拳的練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