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模塊聽聽那冷雨隨堂練習(2)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模塊聽聽那冷雨隨堂練習
9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聽聽那冷雨”中的“冷”,一是為了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給人的外在感受,一是表現因“發(fā)上下一點白霜”而產生的內心的凄冷。
B.選文第二段中作者由“雨”展開聯想,由雨想到寫雨的漢字,以對漢字的鐘愛來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題。
C.“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一句,以典型的經過提煉了的細節(jié)傳達出了作者的離怨鄉(xiāng)愁。
D.本文圍繞著春雨,創(chuàng)造了一種既朦朧又明麗、既沉郁又曠達的獨特的意境,意象眾多,“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
E.本文使用了大量的疊音詞寫雨,如“淋淋漓漓”“點點滴滴”等,不僅具有一種和諧的音韻美,也使雨態(tài)表現得更形象。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
蓮戀蓮(節(jié)選)
余光中
身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見蓮,卻是在植物園的小蓮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涼未寒,迷迷蒙蒙的雨絲,沾濕了滿池的香紅,但不曾淋熄熒熒的燭焰。那景象,豪艷之中別有一派凄清。那天煙雨,原要去破廟中尋訪畫家劉國松。畫家不在,畫在。我迷失在畫中,到現在還沒有回來。
沒有找到畫家,找到了畫,該是一種意外的發(fā)現。從那時起,一個綽約的意象,出現在我的詩中。在那以前,我當然早見過蓮,但睜開的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蓮,當然也不曾向我展現她的靈魂。在那以前,我是納息塞斯(Narcissus)注,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十月,那朵自戀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數叢沙草,萬頃江田。那天,蒼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華美和冷雋。
對于一位詩人,發(fā)現一個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中,泛起一閃尚待命名的光輝。一位詩人,一生也只追求幾個中心的意象而已。塞尚的蘋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熱的,我的蓮既冷且熱。宛在水中央,蓮在清涼的琉璃中擎一枝熾烈的紅焰,不遠不近,若即若離,宛在夢中央。蓮有許多小名,許多美得凄楚的聯想。對我而言,蓮的小名應為水仙,水生的花沒有比它更為飄逸,更富靈氣的了。一花一世界,沒有什么花比蓮更自成世界的了。對我而言,蓮是美、愛和神的綜合象征。蓮的美是不容否認的。美國畫家佛瑞塞(John Frazer)有一次對我說:“來臺灣以前,我只聽說過蓮?,F在真見到了,比我想像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認的,但它燃燒著西方的朗爽,似乎在說:look at me!蓮只赧然低語:Don’t stare,please。次及愛情,“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這方面的聯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它令人聯想巫峽和洛水,聯想華清池的“芙蓉如面”,聯想來自水而終隱于水的西子。青錢千張,香浮波上,嗅之如無,忽焉如有,恍兮忽兮,令人神移,正是東方女孩的含蓄。至于宗教,則蓮即是憐。蓮經,蓮臺,蓮邦,蓮宗,何一非蓮?藝術、愛情、宗教,到了頂點,實在只是一種境界,今乃皆備于蓮的一身。
注:納息塞斯:希臘神話中,愛上自己映在水中的美麗影子以致淹死而變?yōu)樗傻拿郎倌辍?/p>
10第一段中說“第一次看見蓮”,次段中又說“我當然早見過蓮”,這樣寫是否矛盾?應該怎樣理解?(30字以內)
11第三段開頭說“對于一位詩人,發(fā)現一個新意象”,其中的“新意象”在文章中具體指的是什么?(30字以內)
12第三段中畫線的兩個“對我而言”和三個“聯想”,這樣反復寫各有什么好處?(各25字以內)
1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兩項是…( )
A.文章首句著一“卻”字,以作為江南人對蓮本該不生疏卻生疏來突出小蓮池中蓮的神韻美。
B.“我迷失在畫中,到現在還沒有回來。”這句讓人感悟到觀察事物只要用心專一,仔細琢磨,了解規(guī)律,就會流連忘返。
C.“我的蓮既冷且熱”,是說詩人筆下的蓮,不同于畫家畫的蘋果、向日葵那樣冷暖有別,而是“豪艷之中別有一派凄清”。
D.文章借助對比,以玫瑰“燃燒著西方的爽朗”,來突出蓮“赧然低語”,如同東方女孩的含蓄美,褒貶適中。
E.作者認為蓮的小名應為水仙,因為她和水仙花一樣同為水中仙子,飄逸而富于靈氣,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三、表達交流
14泰安三中高三(一)班舉行了“高中生最喜歡的散文家”評選,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高票入選。班里即將出版余光中散文欣賞專號,請你為此寫一則編者按。
15(2008山東高考)右面這幅攝影作品展現的是劉璇在自由體操比賽中的精彩瞬間。請從比喻、比擬、排比、對偶中任選兩者修辭方法,對畫面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不超過50字。
高中語文選修模塊聽聽那冷雨作者簡介
現代詩人、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生于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chuàng)“藍星”詩社。后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后任詩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tǒng)一。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xiāng)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代表作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jié)》、《白玉苦瓜》等十余種。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選修模塊聽聽那冷雨隨堂練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