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歷史試卷
2018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歷史試卷
2018年的高一下學期就要結束了,放假前還有一場期末考,歷史的期末考大家都有信心嗎?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提供關于2018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歷史試卷,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8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歷史試卷選擇題
本卷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明萬歷年間,福建泉州府佃農“朝登垅畝,夕貿市廛”;浙江秀水縣佃農用上等米換白銀,用中下等米來抵租。這一現象的出現突出反映了 ( )
A.農村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初步發(fā)展
B.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水平提高
C.農民能夠支配自己全部的勞動產品
D.農業(yè)與市場的經濟聯(lián)系加強
2.某《竹枝詞》云:“腳痛腰酸曉夜忙,田頭車戽響浪浪。高田車進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這首詞描寫的灌溉工具是( )
3.明初下令遷十四萬戶富豪到風陽,后再遷天下富戶五千三百戶到南京;后又強迫各地富戶一萬四千三百余戶遷到南京。據貝瓊《橫塘農詩序》說:“三吳巨姓,享農之利而不親其勞,數年之中,既盈而復,或死或徙,無一存者。”這一做法( )
A.動搖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維護了明朝封建統(tǒng)治
C.杜絕了土地兼并現象 D.保證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4.有學者指出:“明清之際,江南出現了“婦女半邊天”的說法,顯示江南婦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這種現象的現象的發(fā)生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識字率提高,婦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B.棉紡織業(yè)興起,以女性為主的手工副業(yè)成為家庭經濟的重要收入
C. 引進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變農業(yè)生產方式,提高了婦女地位
D.江南地區(qū)人口大量外移,性別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5.英國學者尼爾•弗格森認為:“如果沒有以對廉價服裝彈性需求趨于無限大為特征的動態(tài)消費社會的同步發(fā)展,‘工業(yè)革命’就不會在英國發(fā)端,更不會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區(qū)。”其主要觀點是( )
A.市場擴大成為工業(yè)革命的推動力
B.英國工業(yè)革命始于棉紡織業(yè)
C.人們對廉價商品的追求過于盲目
D.工業(yè)革命由英國擴展到世界
6.仔細觀察下圖,從中得到有關新航路開辟后的的影響最準確的信息是( )
A.世界歷史從此開始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完全形成
C.世界市場的雛形初現
D.亞歐非之間開始出現經濟聯(lián)系
7.“新能源的大規(guī)模應用直接促進了重工業(yè)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xù)有效的動力供應,進而使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生產成為可能,并為之后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這則材料能夠反映( )
A.核能的運用促進了經濟壟斷 B.重工業(yè)的出現取決于新能源的應用
C.新能源的應用改變了工業(yè)結構 D.新能源的應用直接導致了經濟壟斷
8.對下圖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陸地(南極洲除外)面積的比例(%)變化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A.第①段進行殖民擴張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緊殖民擴張的是荷蘭、英國、法國等國
C.第③段成為最大贏家的是美國
D.第④段說明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把殖民擴張推向頂峰
9.1912年上?!睹窳蟆钒l(fā)表譚人鳳《粵漢鐵路說貼》:世界大勢,是由水運而趨陸運。故歐美各邦路線密若蛛網。近且有橫貫歐亞之大計劃。蓋國勢隨路線而擴張,事業(yè)因交通而發(fā)展。……我國幅員廣闊,為統(tǒng)一計,沿邊各路,方亟待第次興辦……此國策可以促進實業(yè)、鞏固邊防。由此可見
A.作者積極主張推進交通近代化
B.民國政府重視鐵路交通事業(yè)發(fā)展
C.甲午戰(zhàn)爭后外國資本輸出加劇
D.西方列強支持中國鐵路事業(yè)發(fā)展
10.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以保守的對策來對付進取的政策,這種中西之間的態(tài)勢就是鴉片戰(zhàn)爭后一系列變化的基礎和原因……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處的被動局面,不是開始于鴉片戰(zhàn)爭,而是從鄭和航海(1405—1433 年)以來已見端倪了。”對該觀點認識正確的是
A.鄭和航海時期的中國已經落后于西方
B.西方進取從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會的轉型
C.鴉片戰(zhàn)爭之前的中國對外交流完全停滯
D.政策差異導致了中西歷史發(fā)展方向的迥異
11.下圖反映的是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它對近代中國近代化進程所產生的影響有( )
?、偈怪袊纳鐣軓碗s化
?、谑怪袊鐣男再|發(fā)生變化
?、凼怪袊锩窢庨L期化
?、苁怪袊鐣恼瘟α慷嘣?/p>
?、菔篃o產階級成為近代史上近代化的主導力量
?、奘怪袊e步維艱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2.鄧小平講到:“我國有這么多省、市、自治區(qū),一個中等的省相當于歐洲的一個大國,有必要在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政策、統(tǒng)一計劃、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行動之下,在經濟計劃和財政、外貿等方面給予更多的自主權”。由此我國
A.實施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
B.進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C.開展了農村和城市經營改革
D.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目標
13.下面是1970~2012年中國價格指數總體運行趨勢示意圖。圖中圈出的兩個高峰出現的相同原因是
A.國外成熟經驗 B.發(fā)揮市場的主體作用
C.先后實施改革開放 D.管理體制改革的推動
14.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國有企業(yè)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國有企業(yè)改革要遵循市場經濟規(guī)律和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使國有企業(yè)真正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的獨立市場主體,由此可見國有企業(yè)改革
A.要改變企業(yè)的所有制結構
B.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根本變革
C.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
D.目標是建立西方自由企業(yè)制度
15.《管子•君臣》中說:“衣服所以表貴賤也”,成語“衣裳之會”、“衣錦還鄉(xiāng)”等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服飾被賦予了許多文化內涵。以下關于中國社會服飾變遷的說法正確的是
?、僦袊糯鐣椬钪饕墓δ苁菂^(qū)分等級秩序
?、谛梁ジ锩夥帕酥袊说乃枷?,西裝在中國流行開來
?、埒f片戰(zhàn)爭后西方商品的涌入推動了中國服飾的變遷
?、苄轮袊⒑笾袊说姆楅_始朝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A.①③ B.②③ C. ③④ D.②④
16.1912年3月,孫中山發(fā)布《改元剪辮文告》:“滿虜竊國,易于衣冠強行編發(fā)之制,悉從腥膻之俗…… 今者滿庭已理,民國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辮子)凈盡。”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留辮”與“剪辮”是“專制”與“共和”的根木分歧
B. “剪辮”是革命斗爭最徹底的表現
C. “剪辮”是革命成功的外在體現
D.習俗變遷是革命成功的主要標志
17.陳旭麓先生說:“經歷了英法聯(lián)軍之役后,士大夫們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變’ ……中國社會中的人們已經體會到有一種不受歡迎,但又無法抗拒的變化正在發(fā)生。”“庚申之變”后20年中國社會的變化有( )
①合身適體的旗袍成為了新潮女性的日常著裝
?、诟V荽值膭?chuàng)辦
③在學習西方問題上,一些有識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④榮氏兄弟創(chuàng)辦保興面粉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②③
18.維新變法迎來了中國國人辦報的一次高潮,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1895~1898年間,全國新出版的中國報刊約120種。下列屬于該時期的報刊正確的一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下圖為1948~1999年美國經濟增長率波動曲線。戰(zhàn)后美國經濟出現了三次較長周期的經濟繁榮時期,其中造成第三次超長經濟增長周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B.實行“新經濟”發(fā)展模式
C.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D.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的成立
20.羅斯福新政是世界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國成立至1981年間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卻沒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羅斯福新政”首次作為一個歷史概念出現在人教版高中歷史課本中。下列對這一現象的解讀,最合理的是
A.中國與世界逐步從隔絕走向聯(lián)系
B.中美之間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日益消失
C.歷史教科書客觀地反映了歷史真相
D.時代變化影響歷史教學內容的選擇
21.二戰(zhàn)后70年代,美國有些經濟學家倡導“既然危機如同人體感冒發(fā)燒一樣,感冒本來是排毒,是人體的自然調整,感冒一來就上抗生索,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層次的矛盾卻被掩蓋了……正是說明面對危機不能反應過度”。下列主張與該材料觀點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經濟比率,削減國有化比重
B.充分發(fā)揮計劃杠桿,收縮市場調節(jié)
C.完善福利國家制度,縮減社會貧富差
D.調整產業(yè)結構,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
22.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其《21世紀資本論》中指出:從2007—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被普遍視為是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資本主義危機“,“如今已經是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那些曾經認為將會消失的貧富差距竟然卷土重來,當前貧富分化程度已經逼近甚至超越了歷史高點”。這啟示我們( )
A.經濟危機是反復的,周而復始,要做好經濟復蘇工作
B.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會加劇貧富差距,加強社會福利建設
C.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化則直接孕育著它的對立面即社會主義的復興
D.改良并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并使本國經濟萬古長青
23.閱讀下圖,其敘述正確的是:
?、賵D示國家被稱為“福利國家”
?、诎l(fā)達國家的社會福利已成為公民的社會權利
?、郯l(fā)達國家的福利政策緩解了社會矛盾,提高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馨l(fā)達國家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1945年7月,艾德禮政府推行以“經濟計劃化”為主體的國有化政策,掀起戰(zhàn)后英國第一次國有化高潮。從1945年到1951年,約占國民經濟部門的20%實現國有化。1974年3月,威爾遜工黨政府在英國掀起第二次國有化高潮,到1979年,英國國有企業(yè)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5%,就業(yè)人數占總勞動力的8.1%。然而,兩次國有化導致經濟停滯、通貨膨脹、失業(yè)率攀升等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被世人稱為“英國病”。“英國病”的主要病因是
A.英國接受馬歇爾計劃援助較少
B.二戰(zhàn)對英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C.英國實行國有化違背了歷史潮流
D.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調節(jié)作用減弱
25.閱讀《俄國及蘇聯(lián)國民經濟建設文件匯編材料》的排名表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歐洲 世界 歐洲
工業(yè)生產總值 5 5 3 2 2 1
機器制造業(yè) 4 4 2 1 2 1
下列對表格信息的解讀,符合史實的是
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使工業(yè)生產總值于1928年恢復到戰(zhàn)前水平
B.1932年蘇聯(lián)機器制造業(yè)占歐洲第一,表明工業(yè)化已經實現
C.農業(yè)集體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蘇聯(lián)工業(yè)產值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經濟建設,有利于蘇聯(lián)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6.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中指出:蘇聯(lián)官僚主義的習慣勢力,以黨的領導干部為主體的特權階層,對自由交流知識的限制和缺乏激勵個人發(fā)揮主動性的制度,這一切使它在迎接未來的高技術革命方面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為此
A.斯大林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B.勃列日涅夫實行新經濟體制
C.赫魯曉夫發(fā)起對斯大林個人崇拜批判
D.戈爾巴喬夫推行政治多元化
27.閱讀下列表格,請判斷一下四種觀點哪種屬于極端全球主義者
極端全球主義者 新在何處 突出特征 國家政府的權力 歷史軌跡 總的觀點
全球時代 全球資本主義、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會 衰落或者削弱 全球文明 民族國家的終結
A. “國家政府的權力或者國家主權今天正在被經濟國際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 “傳統(tǒng)的民族國家已經成了全球經濟中不和諧的甚至不可能繼續(xù)存在的活動單位。”
C. “當代全球化正在重組或者重新調整國家政府的權力、功能以及權威。”
D. “國際秩序以及國際團結總會成為那些感到強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國家的口號。”
28.“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如下圖所示)。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這一構想
A.將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作為新實體與機制,實現優(yōu)勢互補
B.順應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
C.將會與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lián)盟、中國一東盟等產生重疊或競爭
D.是作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絲綢之路的繼續(xù)發(fā)展
29.下圖是發(fā)表于西方某報紙上的漫畫《歐盟的真實內幕》,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此漫畫
A.暗示歐盟內部矛盾尖銳,前景堪憂
B.表明歐盟各國要團結一致共渡難關
C.顯示了各國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
D.反映了各國的經濟狀況和政治地位
30.基辛格在《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一書中說:自1980年以來,(經濟)危機發(fā)生的頻率越來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東南亞,1998年在俄羅斯,1999年在巴西。到目前為止,每次危機都在其高峰時,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被迅速制服,雖然每一次都距離災難的邊緣又近了一點。這表明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
A.經濟危機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
B.國際經濟體系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
C.經濟危機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險性
D.跨國公司是遏制危機的主要力量
2018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歷史試卷非選擇題
3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中國境內近代工業(yè)統(tǒng)計資料(資本單位:10萬元)
商辦 官辦和官商合辦 外國人辦 合計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注:外國人所辦工業(yè)為1843~1894年的合計
——摘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
材料二 1895—1913年中國境內近代工業(yè)統(tǒng)計資料(資本單位:10萬元)
商辦 官辦和官商合辦 外國人辦 合計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463 908 41% 86 295 13% 136 1 031 46% 685 2 234
——摘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
材料三 從1912年到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六百多家,新增資本達一億三千多萬元,超過了過去的半個世紀。其中發(fā)展最快的是紡織業(yè)和面粉業(yè)。此外,火柴、榨油、造紙、化工等輕工業(yè)也發(fā)展迅速。
——摘自《中國近代現代史》(上)
材料四 1919年全國注冊工廠情況簡表(單位:家)
地區(qū) 工廠數 地區(qū) 工廠數 地區(qū) 工廠數
江蘇、上海 155 直隸、京津 455 陜西 3
浙江 42 山東 31 甘肅 1
福建 20 奉天 19 廣西 1
廣東 33 湖北 19 其他地區(qū) 3
——摘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
請回答:
(1)結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材料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所處的階段。
(2)指出材料二、三所處的兩個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以發(fā)展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四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發(fā)展特點。
(4)談談你對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發(fā)展前途的認識。
32.閱讀下列材料:
蘇州“東北半城皆居機戶,郡城之東皆習機業(yè)”。出現“大戶張機為生”,以增殖財富;而工匠“趁織為活”,“得業(yè)則生,失業(yè)則死”的現象。
——《高中歷史教材》
請回答:
(1)說明圖1圖2所示城市的名稱及其所處朝代。
(2)從圖片一、圖片二提取歷史信息,說明北宋東京與圖片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業(yè)活動方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從圖3提取歷史信息,說明在城市的經濟領域又出現了什么新的現象。最早出現在哪個歷史時期?導致這一新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8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歷史試卷答案
3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中國境內近代工業(yè)統(tǒng)計資料(資本單位:10萬元)
商辦 官辦和官商合辦 外國人辦 合計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注:外國人所辦工業(yè)為1843~1894年的合計
——摘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
材料二 1895—1913年中國境內近代工業(yè)統(tǒng)計資料(資本單位:10萬元)
商辦 官辦和官商合辦 外國人辦 合計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比重 廠數 資本
463 908 41% 86 295 13% 136 1 031 46% 685 2 234
——摘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
材料三 從1912年到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六百多家,新增資本達一億三千多萬元,超過了過去的半個世紀。其中發(fā)展最快的是紡織業(yè)和面粉業(yè)。此外,火柴、榨油、造紙、化工等輕工業(yè)也發(fā)展迅速。
——摘自《中國近代現代史》(上)
材料四 1919年全國注冊工廠情況簡表(單位:家)
地區(qū) 工廠數 地區(qū) 工廠數 地區(qū) 工廠數
江蘇、上海 155 直隸、京津 455 陜西 3
浙江 42 山東 31 甘肅 1
福建 20 奉天 19 廣西 1
廣東 33 湖北 19 其他地區(qū) 3
——摘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
請回答:
(1)結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二、材料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所處的階段。
(2)指出材料二、三所處的兩個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以發(fā)展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四指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發(fā)展特點。
(4)談談你對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發(fā)展前途的認識。
32.閱讀下列材料:
蘇州“東北半城皆居機戶,郡城之東皆習機業(yè)”。出現“大戶張機為生”,以增殖財富;而工匠“趁織為活”,“得業(yè)則生,失業(yè)則死”的現象。
——《高中歷史教材》
請回答:
(1)說明圖1圖2所示城市的名稱及其所處朝代。
(2)從圖片一、圖片二提取歷史信息,說明北宋東京與圖片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業(yè)活動方面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從圖3提取歷史信息,說明在城市的經濟領域又出現了什么新的現象。最早出現在哪個歷史時期?導致這一新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