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設計范文
飛向藍天,一直是華夏兒女的夢想。明朝時,萬戶用47支自制的火箭想把自己送入天空,但不幸被火箭炸死。幾百年來,中華民族一直為飛入太空而努力著。2003年10月15日,這個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上午九時,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型運載火箭托載著“神舟”五號飛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這次不同凡響的發(fā)射,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三位作者面對這一壯舉,欣然寫下了這篇新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設計一
學習目標導航]?學習提示
1、知識目標:掌握通訊報道的一般結(jié)構,即導語、主體、結(jié)尾三個部分。
2、能力目標:能夠準確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層次結(jié)構,提高分析文章結(jié)構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yè)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和發(fā)展努力學習的信念。?分析本文的敘述層次應作為學習本課的重點,注意段和段之間的銜接。另外,本文的導語很有特色,應著重學習,并模模仿寫作。
[背景知識互動]?
一、寫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時整,一艘中國的載人火箭,從酒泉的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順利升空,經(jīng)過21個小時、60萬公里的繞行任務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這個行動的圓滿結(jié)束,向世人宣告了一個事實:繼雄霸太空40年的美國、蘇聯(lián)之后,中國已經(jīng)成為第三個太空科技國家。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與回收,終于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飛天夢。在“神五”載人飛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陜西多家航天科技單位做出了重要貢獻。諸如飛船的火箭發(fā)動機由航天六院提供,飛船逃逸塔動力系統(tǒng)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時代公司的電子設備則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說,飛船的升天,可以說祖國的航天事業(yè)是千千萬萬獻身航天科技事業(yè)的幕前幕后英雄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正是他們共同鑄就了共和國“神箭”,是他們共同托起了華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
賈永、曹智、白瑞雪,新華社記者。?解題
? 本文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和翔實的材料,用充滿自信的筆調(diào),敘述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的壯觀場面和中國的航天人為了圓中華民族的飛天夢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熱情的謳歌了為飛天夢做出貢獻的富于智慧與創(chuàng)造的中國人。
識記要點
新華社記者
三、重點字詞
聳入云天 翌年 扭轉(zhuǎn)乾坤 橫亙?字詞鞏固
注意這幾個詞的意義和寫法。
[教材優(yōu)化全析]?
一、?結(jié)構內(nèi)容
本文是一篇優(yōu)秀的事件通訊報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實的材料敘述了中國人近半個世紀的飛天夢想。敘事清晰,語言流暢生動。
俗話說:“畫龍還須巧點睛?!比绻褜懳恼卤茸鳌爱孆垺?,那么擬題就是“點睛”。本文的題目是“飛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簡約,同時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限定了寫作的范圍。新聞通訊的標題非常重要,因為讀者拿起來之后會先看標題,然后才決定看還是不看。所以記者在寫新聞標題時下力氣很大,新聞界有個“三分之一時間寫標題,三分之一時間寫導語,三分之一時間寫主體”的說法,可見對新聞標題的重視。
按照通訊報道的一般結(jié)構可把本文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導語。點明了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場面,具體說“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時間是2003年10月15日,地點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事件是中國發(fā)射載人飛船成功。
本文的導語用了兩種寫作方式:描述式和評論式。
寫發(fā)射的環(huán)境是“朝陽輝映”,發(fā)射架是“聳入云天”,“神舟”五號是“乳白色”,而寫到楊利偉則是“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正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發(fā)射時,“隨著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橘紅色的烈焰,托舉著載人飛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這些都是細致的描繪,把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送入太空時的情景精雕細刻的描寫出來,給人以立體感、現(xiàn)場感。這樣的描寫還把讀者帶入了一種激動人心的氛圍中去,同學們請想一想,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已經(jīng)有過飛天夢想了,就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實現(xiàn)了,怎不讓每一個中國人激情澎湃?這就是描寫式導語的寫法。
本文的導語不僅于此,作者還對這個壯舉加以評論,是謂評論式寫法。在描寫發(fā)射情景之后,又對其意義作了闡釋:“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彼砺兜牟粌H是作者個人的感情、傾向、觀點,而是代表了整個中華民族對這件大事的傾向、觀點。
這樣,文章一開始的導語就把讀者引到了這樣一個宏大而激動的場景中,同時,又對這次發(fā)射的意義作了評論,大張了中國人的志氣。所以說,這個導語寫得很到位,很精彩,既把最重要的東西用不多的文字告訴了讀者,又寫得生動感人,應該說收到了很好的新聞效果。
第二部分(第2~26段),主體。敘述半個世界以來中國人的飛天“航程”。
主體部分要有充實、豐富并能回答有關問題的內(nèi)容,導語寫完后,就要展開或闡發(fā)新聞事實。中國人的飛天夢實現(xiàn)了,而實現(xiàn)這個夢的航程則是漫長的,是幾代人心血凝成的。本文的標題也揭示了主體的內(nèi)容。事件通訊要完整地敘述事件的起因、人員、場面、結(jié)果等,以交等事件的復雜性和社會影響度。那么作者是如何組織好“飛天夢”這樣復雜多樣的材料的呢?主要是采用了以時間為經(jīng)、事件為緯的方式來組織材料。
第4段起承上啟下作用的,是由導語部分引出主體部分。文中說:“為了這個飛天夢想,一個古老的民族已經(jīng)等待了幾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jīng)努力了近半個世紀。”“幾百年”是針對夢想說的,大約是從明代萬戶開始,因為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半個世紀”是從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主席發(fā)出“我們也要靠人造衛(wèi)星”說起。漫長的歲月,摧滅不了中國人的航天夢想。
第5、6段,寫背景,是激勵中國進入航天領域的大背景。時間推到了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那一刻,由于我們過去中國的貧弱,科學技術已遠遠落后于人了,但這個消息卻震動了從來不服輸?shù)闹袊耍K聯(lián)人造衛(wèi)星的成功發(fā)射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我們只有迎頭趕上,才對得起我們先人創(chuàng)造的輝煌文明!這一段雖是簡略地談背景,但寫來仍然使人蕩氣回腸:我們現(xiàn)在落后了,但我們不能永遠落后。
第7~10段,我們?nèi)〉昧顺醪降某删汀O葘懨珴蓶|主席的號召,激勵無數(shù)的航天人去實現(xiàn)千年夢想;接著寫我們的計劃,上天畢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誰一句話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計劃,這計劃的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成功了,而從毛主席發(fā)出號召開始到火箭成功發(fā)射才用了1年零9個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由號召,到計劃,到成功,一步一步寫來,緊張的任務,緊湊的文章,娓娓道來,條理清晰。
第11~13段,人造衛(wèi)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載人飛天,圓千年夢想。我們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準備,一是航天員的準備,已經(jīng)挑選了19位優(yōu)秀的飛行員,他們是航天員的預備軍。看來實現(xiàn)中國人的航天夢已為時不遠了。可是在科學上是沒有坦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計劃擱淺了,我們的飛天夢想“只能塵封在一張張構思草圖中”,這是多么遺憾的事啊!
歷史記載:“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的第二年,一個乍暖還寒的4月間,在有全副武裝軍人把門的北京京西賓館里,聚集了全國80多個單位的400多名專家學者。雖然大家都身著便衣,但保密的氣氛卻讓人感到這里是在開什么軍事會議。此時,專家學者們正在討論著中國未來的飛船該是什么樣。由于時值1971年4月,因此,飛船便有了一個代號:“714工程”。代表們興致勃勃地品嘗了我國自己研制的航天食品:高熱量的巧克力、壓縮餅干和美味的雞湯等。有一種牙膏狀的食品名叫雞蛋炒米飯,擠入口中還真有雞蛋炒米飯的味道,這讓專家們也感到了新奇。一切似乎都很順利?!?14工程”還誕生了一個全尺寸的模型,它的名字非常動聽,叫“曙光號”?!笆锕馓枴笔且粋€類似美國第二代飛船“雙子星座號”的飛船,外形像個倒扣的大漏斗,由座艙和設備艙兩大艙段組成,座艙里放置兩把宇航員坐的彈射座椅。客觀地說,當時科學家們對中國飛船的選型是很有見地的。由于當時國家的經(jīng)濟基礎薄弱、科技水平低下,1975年中央決定“714”工程下馬,“曙光一號”最終塵封在一張張的構思草圖中。周恩來總理實事求是地專門就中國載人航天的發(fā)展講了幾條原則,其大意是,要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要搞國家建設急需的應用衛(wèi)星。自此,中國暫時停止了對載人航天的探索,而把精力和重點放在了各種類型的應用衛(wèi)星方面,這一停就是10年。
第14~16段,10年后,“863計劃”出臺,科學家們達成共識:從載人飛船起步,把那塵封了十年的草稿又拿了出來。1992年9月21日,是個振奮人心的日子,當時的江澤民總書記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載人航天”,新的航天征程又開始了。
從第17~26段,新的航天史。先提出我們的計劃,找出我們現(xiàn)存的困難,然后一一解決,就像當年第一顆衛(wèi)星上天一樣。第一、二個難題不難解決,第三個問題也在“富于智慧與創(chuàng)造的中國人”手里解決了,接著“神舟”一號發(fā)射成功,“神舟”二號又發(fā)射成功,接著是第三、第四,一直到“第五”,五戰(zhàn)五捷,“標志著中國已具備了把自己的航天員送上太空的能力”。這幾段以敘述為主,但字里行間透露出航天人的艱辛和自信。由此,航天征程已充分展示在了讀者的面前,半個世紀坎坷的旅程,寄托了多少代人的希望,融注了多少中國人的心血。
第三部分,結(jié)尾,回到導語重點內(nèi)容。
時間:金色的秋日,9時10分。人物:楊利偉,一個勇敢的中國人。事件:發(fā)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發(fā)射成功。
評論:一個民族迎來了飛天夢圓的輝煌時刻!
和開頭一樣,結(jié)尾也是新聞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寫新聞事件的必然結(jié)局,是意盡言止時的自然收筆。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苯Y(jié)尾是主題思想的主要顯示,是讀者領悟文章內(nèi)涵的一把鑰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結(jié)尾”、“一篇全在結(jié)局”之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說:“我要等到想出一個跟開頭一樣好的結(jié)尾才寫它?!笨梢娙藗儗Y(jié)尾的重視。本文的結(jié)尾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增強感染力,使文章錦上添花,應該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結(jié)尾。?結(jié)構網(wǎng)絡
通訊報道
好的新聞標題能起“畫龍點睛”作用。
時間
導語 地點
場面
導語的寫作方式
描述式 評論式
↓ ↓
環(huán)境 世界上
發(fā)射架 第三個
飛船 能把航
發(fā)射時 天員送
火箭 入太空
↓ 的國家
↓ ↓
立體感 意義
現(xiàn)場感
主體部分
時間為經(jīng)
寫作順序
事件為緯
等待了幾百年
承上啟下
努力了近半個世紀
背景材料:蘇聯(lián)衛(wèi)星上天
↓
驚醒了中國人
突 毛澤東: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
出 周密的計劃
成 第一枚液體火箭發(fā)射成功
就 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上天
材料、試驗、食品等
載人飛天準備
挑選了航天員
遺憾:計劃擱淺
714工程
歷史鏡頭
曙光號
最終塵封在一張張的構思草圖中
863計劃→中央政治局
↓
實施載人航天計劃
周密計劃
“神舟”一號
“神舟”二號
新的航天史 “神舟”三號 五戰(zhàn)
“神舟”四號 五捷
“神舟”五號
結(jié)尾:
“神舟”五號進入預定軌道
↓
千年夢圓
二、寫作技巧
1、文章層次清晰,有條有理,轉(zhuǎn)折起伏,引人入勝。
文章的導語、主體、結(jié)尾三個部分清晰明確,讓讀者一目了然。導語寫中心事件,采用描寫式和評論式的寫法;接著是主體,加以闡發(fā)歷史事實。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來安排結(jié)構的,把一個一個的事件貫穿起來。從1957年前蘇聯(lián)發(fā)
射成功人造衛(wèi)星說起,作為事件的背景,這個背景是與所報道的事件有著密切關系的詮釋性材料,因為蘇聯(lián)的發(fā)射成功才驚醒了剛剛建國的的新中國,才驚醒了有著千年夢想的中國人,也可以說是后來事件發(fā)展的最直接的原因。當時英國的《衛(wèi)報》曾有文章寫道:“1957年蘇聯(lián)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讓英、美、中三國領導人大跌眼鏡。當時的中國領袖毛澤東在得知確切消息之后,不無失望地說:‘我們怎么能算得上一個大國?中國連一顆土豆都弄不到太空里去,更別說衛(wèi)星了。’”接下來是敘述中國研究載人航天的征程:1960年2月19日先研制成功了太空火箭;1970年4月24日再發(fā)射成功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再設想載人航天,可惜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搞下去;時間又到了1986年春天,“863計劃”實施,推動了航天事業(yè)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正式確定航天計劃;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發(fā)射成功;2000年1月9日,“神舟”二號又飛上了天;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發(fā)射升空;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又成功發(fā)射;又回到了現(xiàn)在,2003年10月15日,真正意義的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載著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進入了預定軌道。時間、事件交待的清清楚,把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歷程細致的敘述出來,了解了我們在太空探索中的艱難與曲折??傊?,主體部分運用時間為經(jīng),事件為緯的交叉方式,以時間推進等手段來切割事件,構成若干側(cè)面,經(jīng)過作者的精心組合剪輯將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
2、具有一定的文學色彩。
表現(xiàn)為兩點:一是借用文學手段,如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采用描寫方法,在導語和結(jié)尾部分表現(xiàn)的最為突出。如導語部分:“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陽暉映著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載人航天發(fā)射場聳入云天的發(fā)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號飛船內(nèi),楊利偉——中國第一個航天員正靜候著一個舉國關注的時刻。”“上午9時整,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桔紅色的烈焰,托舉著載人飛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再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增加了新聞的生動性和形象性,給人以立體感和現(xiàn)場感。結(jié)尾部分:“在這個金色的秋日,這一刻終于到來了。在萬戶的飛天嘗試過了600多年后,又一個勇敢的中國人——楊利偉,向太空飛去……”而在這形象的描寫中又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情感,面對著這千年夢圓的時刻,作為一個中國人誰不感到自豪和心情澎湃呢?我們在讀這些文字時,隨著文字的跳動,我們的心情也在跳動,這就是文章抒情的效果。不單是導語和結(jié)尾這些描述性文字如此,在其他段落,照應能體會出這種情感的存在。如第4段:“為了這個飛天夢想,一個古老的民族已經(jīng)等待了幾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jīng)努力了近半個世紀?!弊院栏校n桑感交織在一起,讓人不禁回想那半個世紀中國航天人的曲折而不懈的努力。
二是語言富于韻味。如“中國是嫦娥的故鄉(xiāng),火箭的發(fā)源地,是誕生了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的國度。在航天時代到來之際,中國,不能再一次落伍?!钡谝痪溆谜洌诙溆蒙⒕?,整散結(jié)合,抑揚頓挫,把中國的歷史和中國人的精神融合起來,收到了極好的效果。?技巧拾零
新聞導語寫作技巧(六)
1.拉近時間法
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段時間的“新聞”,使其“翻新”的辦法就是:尋找時間要素的最近點,寫出最新的新聞根據(jù)。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發(fā)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車,到2月25日,當最后兩輛人力車被送進博物館時,新華社卻發(fā)出了一篇時效性極強的新聞稿(導語):“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兩輛人力車送給了博物館。原來的人力車工人曾為此自動集會慶祝,感謝政府替他們挖掉了窮根,幫助他們走上了新的生活?!?/p>
2.提問作答法
在導語中,把廣大讀者普遍關心的、感興趣的、新聞報道里已經(jīng)解決了的問題,先用疑問句式鮮明地提出來,而后用事實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發(fā)人深思。
“8點上班的鐘聲響過之后,中央國家機關多少人遲到?”這是1987年6月15日新華社電訊《一些中央國家機關的情況表明需要加強勞動紀律》的導語,提出的問題非常敏感、突出,一開始就抓住了讀者的心。
3.有意重復法
新聞導語最忌重復,顛三倒四地重復一句話,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版面,還會使讀者云里霧里。然而,對于一些特殊的題材,有意識地重復一些關鍵詞語,反而會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請看下面這條導語:“85秒!拳王泰森擊敗挑戰(zhàn)者。85秒!歷史上最短的拳王衛(wèi)冕戰(zhàn)。85秒!1300萬美元盡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華社華盛頓電《泰森:85秒衛(wèi)冕成功》)
特意重復使用了3個帶感嘆號的“85秒!”加深了讀者的印象。
三、體裁知識
通訊的寫作
通訊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將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時、具體、生動地予以報道的新聞體裁。
一、通訊特點
通訊作為報刊、電臺等媒體最主要的體裁之一,新聞性顯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聞性中,真實、時效、思想性及典型意義構成了它的不同層面。就報道對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經(jīng)驗、成果、工作情況、社會風貌等,都必須是真實的,不允許虛構或“合理想象”,而且報道對象應該具有必須的思想性和典型意義。就報道時效言,通訊雖不及消息這般快速敏捷,有時為將人物、事件報道細致完整需時較長,但也必須及時,仍須有很強的時效概念。除去真實、時效的新聞性特征,通訊的主要特點有:
1、生動性。通訊尤其是人物通訊具有一定的文學色彩。消息在表達上主要是平面的敘述,語言追求簡潔、明快、準確。通訊則較多借用文學手段,可以描寫、抒情、對話,可以用比喻、象征、擬人等修辭。因此通訊在語言和表達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它在報道真實的人和事的過程中,善于再現(xiàn)情景,平添許多生動和形象,給人以立體感、現(xiàn)場感。
此外,通訊雖然一般以第三人稱敘述為主,但在“見聞”、“采訪記”一類的通訊中,也采用第一人稱。不過其中的“我”主要起見證人或采訪線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稱的使用 也增加了一些親切感。
2、完整性。通訊須相對完整、具體地報道人物或事物的過程。消息側(cè)重寫事,敘述簡明扼要,一般不展開情節(jié)。通訊可寫人物也可寫事件,其材料比消息豐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實、充足。它要求詳盡、具體地報告事件的經(jīng)過、演繹人物的命運,充分展開情節(jié),甚至描寫細節(jié)和場面。這些既是生動性的表現(xiàn),同時也是內(nèi)容完整性、具體化的要求。
高中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設計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guī)范的結(jié)構特點,進一步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jié)構特征。?
2、?過程與方法: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寫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養(yǎng)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激發(fā)對民族發(fā)展進步的自豪感。?
二、?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規(guī)范的結(jié)構特點,進一步了解新聞稿的基本結(jié)構特征。?
2、?關注本文所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體會這種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寫法。?
三、?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點撥?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預習提綱?
1、?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報紙查找有關“飛天”的資料。?
2、?仔細閱讀課文,思考本文標題的含義。?
3、?篩選新聞主體部分的重點內(nèi)容。?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著飛天夢,也只到了今天,夢想才變?yōu)楝F(xiàn)實.到底如何讓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2、?展示圖片、資料,談論“飛天”?
3、?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jīng)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jīng)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4、?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fā)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并沒有繼續(xù)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經(jīng)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文章的結(jié)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xiàn)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jié)構。?
5、分析思考:本文標題的含義?
標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過程。第二,是指中國的航天夢經(jīng)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問:本文按什么順序行文的?
明確:時間順序。
問:作者用這么多精確的表示時間的數(shù)字,對這則新聞起到什么作用?
明確:精確的時間數(shù)字,顯示了新聞真實性的特點。表現(xiàn)出當時人們緊張、激動的心情。在那一刻,夢想將變?yōu)楝F(xiàn)實,傳達出一種無法自制的激動和欣喜
6、?學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時間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衛(wèi)星,拉開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fā)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臺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zhàn)略決策。
“長征”系列火箭發(fā)射久經(jīng)考驗。?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號實驗飛船發(fā)射成功。?
2000年1月9日,“神州”二號發(fā)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州”三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2002年12月30日,“神州”四號飛船發(fā)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
高中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設計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通訊的特征,培養(yǎng)閱讀和寫作新聞作品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式學習,解讀標題的特定含義,體會重點語句蘊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結(jié)構,品味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言等。
2、師生互動,學會分析一篇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激勵學生熱愛科學,學習中華民族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二、教學重點:
學習航天精神,學習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三、教學難點:
找出并品讀相關語句或詞語,感受“客觀”的新聞語言背后作者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開啟思維,深入挖掘,解決問題。
五、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展示圖片)
課前播放“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的視頻。
同學們,你們剛才觀看了“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的視頻,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載著自己的航天員楊利偉飛向太空的時刻,舉國歡慶,我們有的是喜悅和自豪,但是大家知不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jīng)努力了近半個世紀。大家想不想了解這一段漫長而艱辛的航天研究史?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吧。
<二>、解讀全文
1.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jīng)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悅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jīng)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2、弄清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
電頭:通訊社名+地點+時間+電 (及時性)
導語部分是1~3段,高度概括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并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fā)射,它標志著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了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4~26段是新聞的主體,作者并沒有繼續(xù)敘述“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的經(jīng)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27~30段是文章的結(jié)語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xiàn)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jié)構。
<三>、內(nèi)容探討:
1、朗讀導語部分:指出1至3段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表達效果,并說說第3段的作用是什么。
描寫(形象性) 議論(評論性);
作用:點明這一事件的重大意義,并指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2、速讀主體部分:中國的飛天夢經(jīng)歷了哪六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