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單元知識點總結(jié)
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每一門功課都有它自身的規(guī)律特點,如果同學們在平日的學習和練習中,注意了這些規(guī)律和方法,一定會得心應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語文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語文五單元重要知識點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一、詞語積累
繒(zēng):古代對絲織品的統(tǒng)稱。
綃(xiāo):生絲織的綢子。
醴(lǐ)酪(lào):甜酒和奶酪。酪,半凝固狀的乳制食品。
不了了之:用不去了結(jié)的辦法去了結(jié)。
鉆牛角尖:比喻費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無法解決的問題。這里沒有貶義,是說認真鉆研的精神。
絳(jiàng):深紅色。
渣滓(zǐ):物品提出精華之后剩下的東西。
龜(jūn)裂:呈現(xiàn)許多裂紋。
勞民傷財:既使人民勞苦,又耗費錢財。現(xiàn)多指濫用人力物力。
兼程:一天走兩天的路。
花期:植物開花的時期。
完全花:花的四部分—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俱全的花。
花序:花在花軸上排列的方式,分有限花序和無限花序兩大類。前者如聚傘花序,后者如總狀花序、穗狀花序、傘形花序。
闕下:即都下,指宋王朝的首都開封。闕,本來是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用的樓,又泛指帝王的宮殿。
造化:自然,天然。
幅員:領土面積。幅,寬度;員,周圍。
因地制宜: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采取適當?shù)拇胧?/p>
啖(dàn):吃。
萌蘗(niè):指植物長出新芽。萌,生萌,發(fā)芽。蘗,樹木砍去后又長出來的新芽。
二、作者簡介
賈祖璋是我國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1901年生,浙江省海寧縣人。當過小學教師、中學教師、編輯。他創(chuàng)作、編寫、翻譯了29部生物學著作?,F(xiàn)任中國科普創(chuàng)作協(xié)會副理事長。科學專著有《鳥類研究》《普通鳥類》《鳥類概論》《世界禽鳥物語》《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韌性》等。1980年出版《生物學碎錦》,《南州六月荔枝丹》即選自該書。
三、內(nèi)容結(jié)構
(一)主要說明荔枝果實的形態(tài)特點。(1-10)
1.從對小學時學過的《荔枝圖序》質(zhì)疑寫起,引出下文。(1)
2.荔枝的形態(tài)特點(2-9)
①荔枝的外部形態(tài)(2-5)
A.荔枝外殼構造
B.荔枝外殼的顏色
C.荔枝的形狀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
②荔枝的內(nèi)部構造(6-9)
A.荔枝的殼膜
B.荔枝的果肉
C.荔枝的貯藏
D.荔枝的果核
3.荔枝的花(10)
九年級語文下冊一單元知識點
家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觀察漁民以“船”為家的生活現(xiàn)象之后進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長河里漂流,家承載著親人戰(zhàn)勝前方變幻莫測的命運。
第二部分“家是溫暖的港灣”是在第一個比喻的基礎上將人生比作乘船遠航,既是遠航,就需要休息、??扛蹫场⒀a充給養(yǎng)、恢復體力、放松精神、放飛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遠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礎上提出的,既是遠航,就要有目標,學要有彼岸和歸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標和??康谋税丁?/p>
石縫間的生命
潸(shān):流淚的樣子。如:潸潸。
擷(xié):摘下,取下。如:采擷。
吮(shǔn):吮吸,嘬。如:吮乳。
扼(è):1.用力掐住。如:扼殺。2.把守,控制。如:扼守。本文取此義。
瘠(jí):1.瘦。如:枯瘠。2.不肥沃。如:瘠田。本文取此義。
蔓:1.(màn)細長不能直立的莖。多用于合成詞。如:蔓草。2.(wàn)細長不能直立的莖。如:豆蔓兒。本文取此義。義同“蔓”(màn),用于口語。
廢墟的召喚
廢墟,是歷史的見證,通過對圓明園廢墟的憑吊,聆聽,而思考,表達作者呼喚人們改造這\“凝固的歷史”的愿望,并號召人們在改造歷盡每一個\“我”的責任。主題的表達并非直接說明,而是借對廢墟的描寫、回憶、聯(lián)想逐漸明朗的。
更浩瀚的海洋
卡里?紀伯倫(KahlilGibran)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鄉(xiāng)卜舍里,1931年逝世。紀伯倫是黎巴嫩阿拉伯詩人、作家、畫家,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是阿拉伯現(xiàn)代小說、藝術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蘊含了豐富的社會性和東方精神,不以情節(jié)為重,旨在抒發(fā)豐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靈告誡我》,《先知》,《論友誼》。
九年級語文知識點
《故鄉(xiāng)》選自魯迅的小說集《吶喊》,小說以“我”回故鄉(xiāng)的活動為線索,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與剝削之下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生活痛苦的現(xiàn)實;揭示了封建傳統(tǒng)觀念對勞苦大眾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孤獨之旅》選自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的曾經(jīng)獲得“宋慶齡文學獎金獎”的長篇小說《草房子》。這是一篇寫少年成長的小說。課文通過描寫杜小康隨像樣放鴨所經(jīng)歷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歷程,描寫了一個少年心理成長的軌跡,提示了挫折能促進人迅速成熟這一道理?!肮陋氈谩钡暮x不僅僅指杜小康跟隨父親放鴨過程中產(chǎn)生的孤獨、寂寞、恐慌之感,還有杜小康靈變化的過程,即從孤獨、寂寞、恐慌到堅強,自己努力奮斗的人生歷之旅。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集《羊脂球》。小說運用對比手法來寫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刻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里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金錢關系”的主題思想。
《心聲》的作者黃蓓佳,這是一篇兒童小說,小說寫一位與萬卡有著相似命運的小男孩李京京,要求在語文公開課上朗讀課文《萬卡》被老師以“嗓子沙啞”為理由拒絕;糾正同學的朗讀錯誤被嘲笑;在公開課上終于得到機會,聲情并茂地朗讀了課文。通過故事表達了孩子對和諧美好家庭的渴望,揭示了在義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弄虛作假的不良現(xiàn)象。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作者是美國實業(yè)家羅迦?費?因格,課文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說起,先用四個圖形提出一個問題,然后通過對幾種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引申出“不滿足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于是順理成章地提出“有賴于創(chuàng)造思維”,論述創(chuàng)造思維必需的三個要素是:一、有淵博的知識,因為知識的組合能形成新的創(chuàng)意;二、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三、持之以恒的毅力。課文還特別提出“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并舉出兩個例子加以證明。然后再論述“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一個報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談式的議論文。文章是圍繞“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這個論題進行論述的。文章的中心論點是“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談讀書》作者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培根。他的重要作品有《隨筆》《新工具》等。這篇隨筆的寫法不同一般,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但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闡述了讀書的正確目的;二是闡述讀書的方法;三是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語文學習方法技巧
我們知道,語文和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知識點和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要求,在不同的階段均呈螺旋形上升的態(tài)勢。這也就意味著,以往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缺陷,完全可能在新的學習階段有多次彌補和徹底解決的機會。學生的疏理工作做得越是全面細致,缺陷補救、能力提升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般來說,閱讀方面那些屬于語文基礎部分的內(nèi)容,如文言課文常識、文言實詞的理解、文句中別字的辨認改正、修辭方法的識辨、說明方法的理解、文章中相關詞語和句子的搜尋等等,是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得比較好的;而文章中某些環(huán)境或情景的理解、文中人物或者作者感情的把握、主題的理解及概括、觀點的提煉和表達、對論證或者說明過程的分析等,就不那么容易透徹、深入地予以掌握了。這些,也往往是不少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軟肋,需要花大力氣去努力掌握的。因此,如果能在事先充分了解好自身的弱點,從而在初三階段的語文學習中進行有的放矢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就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語文學習中,積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這里所說的積累,包含兩層意思。
其一,是指語文學習重視日積月累。語文知識的豐富、充實,情感的體驗和分析水平的提升難以一蹴而就,要靠平時的積累,使這些一點一滴地滲入心中,逐漸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久而久之,積累的東西多了,它們就會反反復復在腦中縈回激蕩,進而形成蓄勢待發(fā)的形態(tài)。比如,語文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塊——寫作,其材料就只有靠自己時時注重生活中的積累;因為,只有材料的不斷豐厚,才能使思想也豐厚起來,才具備了寫好文章的基本條件。
其二,是指積累的面要廣一些。對語文學習而言,必需的積累包括課內(nèi)和課文學習中重要內(nèi)容的積累,也包括我們補充閱讀和課外閱讀時對書籍、報章雜志等某些內(nèi)容所做的積累,甚至可以廣義地包括許許多多其他的內(nèi)容,諸如影視欣賞、廣告宣傳、同學討論、家庭閑聊、詩句歌詞等等,舉凡可能和語文學習相關者,都值得我們?nèi)プ⒛?、去傾聽,并有意地作一些積累。積累的面廣一些,理解、分析時心中可以比照的人、事、物就會多一些,你的思路相對也會拓寬一些,聯(lián)想也會豐富一些。
語文學科又是一門知識性、認知性和社會綜合性都很強的學科,它十分重視對觀察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有一位的教師說過:“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边@種說法的本質(zhì),在于語文和生活是密切相聯(lián)的。對社會現(xiàn)象,尤其是那些與中學生的生活有較多聯(lián)系的事和物,能否做到仔細觀察;對社會和生活中一些問題的思考和分析能否做到深刻入理,都將會直接關系到你的理解、分析水平;如果把這些轉(zhuǎn)移到語文學習上,毫無疑問就會直接對你的閱讀理解和表達水平產(chǎn)生非常深刻的影響。
所以,如果生活中勤于觀察,善于用正確的思想做指導多思考、多分析,并且時刻注意把這一過程轉(zhuǎn)化為語言,有時哪怕這一過程只是口頭的,或者僅僅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大致的輪廓,都將對提高你的語文水平有很大的幫助。由此可見,在思想深處把語文學習和平時勤觀察、多主動思考聯(lián)系起來,乃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