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古詩詞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那么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
一、讓學生熟讀成誦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敝^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意也。”朱熹的這句話給我們指出誦讀對于理解文意的重要性。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誦讀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重點培養(yǎng)學生要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對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先對應背篇目熟讀成誦,這樣,在接下來的理解文意環(huán)節(jié),學生就輕松多了。
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
小學階段重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開發(fā)學生的記憶。在古詩詞背誦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不必要求每個學生都弄懂詩詞大意。對那+些語文學習興趣濃、基礎好的學生,可適當給其限定較短的時間,加大背誦量,而且要求他們盡量掌握詩詞背景及其大意。先背誦一定的篇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慢慢地會從記憶中拾起那些曾經(jīng)積累下的名句名篇,七歲時背過的詩詞,可能到八九歲時才對起意思明白八九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三、有目標、有計劃,定期抽查,溫故知新
教師應給學生制訂一個近期目標,讓學生按計劃完成誦讀任務。教師還應定期抽查,背誦新篇目的時候要求學生隨時復習已背過的篇目,這樣,可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而不至于像猴子掰玉米一樣,抓了這個,丟了那個。
四、讀寫結(jié)合,強化記憶
古人強調(diào),學習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就是說只有多讀還達不到積累古詩詞的目的,在讀的同時還必須勤動手?!昂糜浶圆蝗鐮€筆頭”,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在古詩詞教學中,每首古詩詞應盡量讓大部分學生能及時默寫下來,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用古詩詞來陶冶情操的目的。
2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一
(一)探明詩意
要著眼全詩,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朗讀等多種方式初步感知詩意。一方面,理解字詞和詩意。古詩語言精當確切,凝練含蓄,要讓學生進入古詩,就要幫助學生先讀懂詩局。如“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回”字,“獨釣寒江雪”的“釣”字,“遙望洞庭山水翠”的“翠”字,這些都需要在教學中引用關鍵字詞引導學生探討,把它們的意思講清楚了,學生在弄懂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比較暢順地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另一方面,品詞析句悟詩意:古詩用詞非常精練。如《暮江吟》中“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字,作者為何不用“照”、“映”、“射”?一字一詞都經(jīng)過作者的千錘百煉,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點睛”之筆,引導學生進行推敲體會,領會作品的含義。
(二)尋求詩味
古詩中暗含深刻的詩味,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詩境、探詩意的基礎上去尋求詩味。第一,探求內(nèi)蘊尋詩味。在很多詩中,作者并非有意講一個道理。卻在無形中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和哲理,如《題西林壁》、《游園不值》等,這些古詩,除了描寫景物,敘述事件外,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師可以借此引導學生從多側(cè)面,多角度思考,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
第二,啟發(fā)想象求詩味。豐富的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在古詩教學中,不光從文字到形象的轉(zhuǎn)化需要發(fā)揮想象,從形象的感受情感的體驗同樣需要有想象的參與,如《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體會一個“孤”字,因為這個“孤”字是作者實寫在茫茫大江之上,友人的一只船顯得孤單寂寞。
(三)創(chuàng)設詩境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反復吟誦品詩味,必須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領悟詩的意境美。一方面動態(tài)演示創(chuàng)詩境。選入小學教材的好多古詩,大多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在教學這些古詩時不防讓學生自己來表演詩中的人物動作,使學生開開心心的演示和展現(xiàn)過程,體會詩中所描寫的內(nèi)容,增加對詩境的理解,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動態(tài)演示作用,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以利于學生進入詩境去感受美,提高古詩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詩畫結(jié)合造意境。以畫配詩,為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提供豐富鮮明的表象,如教古詩《鋤禾》,可以讓學生用手中的彩筆,去畫炎炎的烈日,揮汗如雨鋤禾的農(nóng)民,餐桌上熱氣騰騰的米飯,有滋有味用餐的小朋友等,畫完后,再讓學生敘述自己所畫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中不知不覺地感受道了古詩的意境美。
3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二
一、從詩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詩人都善于觀察,他們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優(yōu)美精練的語言刻畫出來,如《鵝》《游園不值》《春曉》等詩。這些詩的教學可以通過直觀啟迪,從詩文入手,讓學生對教材有感性認識,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夠觀察到。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教學,只需引導學生從詩文入手,順理而下,自然就會領會詩中意味:碧空萬里,江水浩蕩,江面一葉孤舟,揚帆東去。站在黃鶴樓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愛的孟浩然就在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遠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兒了,眼一迷糊,帆影不見了??梢姡娙瞬毻?,思念之切。于是,長嘆一聲“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感情多么真摯啊!
二、注重誦讀,展開想象
在誦讀時可以不拘泥于形式,既可朗朗出聲地誦讀,也可低唱慢吟地誦讀,還可“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讀,反復地讀,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通過多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逐步積累,養(yǎng)成整體感悟的能力。
同時,我們知道古詩詞語言精警含蓄、跳躍靈動、意趣無窮,常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處。因此,教師需要獨具匠心,發(fā)掘古詩詞藝術(shù)上的空白,啟發(fā)學生調(diào)動記憶,發(fā)揮想象去進行體驗和藝術(shù)的再創(chuàng)(如詩畫結(jié)合),將古詩詞變抽象為具象,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從而感受其中有聲有色、有情有理的豐富內(nèi)涵。
三、有分寸地把握詩詞背景介紹
學詩詞僅靠朗讀是不夠的,還要注意結(jié)合詩詞的時代背景或作者的經(jīng)歷遭遇。詩是詩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詩人的思想感情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遭遇關系密切,可以說,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經(jīng)歷遭遇決定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進行小學高年級詩歌教學時,要能讓學生對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詩中人物的活動,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
四、注重詩詞的品評賞析
1、抓住“詩眼”,品析名句
古典詩詞講究鍛字煉句,作者往往將復雜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一詞或一句之中。古人云:“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詩詞教學中,如果我們抓住解讀詩詞的關鍵所在——往往是詩詞之“眼”,加以啟發(fā)、點撥,那么就能促使學生沿著這個方向做更深、更廣的思考、聯(lián)想,從而快速地把握詩詞大意,體會詩詞營造的意境之美。
2、巧妙利用詩詞中的意象鑒賞詩詞
意象就是出現(xiàn)在作品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個體形式存在,多個個體連接起來的整體,便是我們常說的意境。閱讀時應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做整體理解,體會意境。
五、比較閱讀,激活思維
有比較才有鑒別,利用比較閱讀法設計古詩詞課堂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易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可將學過的詩詞與課內(nèi)所學詩詞做比較,也可將課內(nèi)學習和課外自由閱讀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嘗試用課內(nèi)學到的審美方法去鑒賞新的作品。
4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三
一、輕唱法
詞本身就是古代的一種唱詞,如在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我讓同學們在初讀這首詩后,請他們?yōu)檫@首詩譜曲,用現(xiàn)成的曲調(diào)也行。稍作準備后,學生們就一個接著一個地唱起來了。曲調(diào)真是五花八門,有流行歌曲《不要說走就走》,有小提琴曲《梁?!?,連黃梅戲的曲調(diào)也用上了。我還組織小評委進行評分,主要標準是看能否表現(xiàn)詩人的離愁別緒。
二、表演法
有的古詩詞簡潔地描寫了人物之間的交往,教學這類古詩詞時,可啟發(fā)學生想象其中的情節(jié)并扮演角色,演出課本劇。如上《贈汪倫》時,我讓學生扮演詩人和汪倫,讓學生想象兩人送別時的對話、動作、神態(tài),然后進行表演,學生興趣高漲,演起來惟妙惟肖。有的古詩可進行個體的手語表演,如在教學《鵝》時,我讓學生伸出手臂做成鵝脖子,五指捏攏做成鵝頭,然后彎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張合表示歌唱。學生通過自己的手語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項向天歌”,然后繼續(xù)讓學生表演“浮”“撥”,學生邊演邊背,很快就背熟了這首詩。
三、比較法
對于有相似點得古詩詞,可以將兩首詩詞中所寫的意境、感情進行對比教學,即使學生溫故知新,記憶深刻,又能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欣賞的能力。如學習《泊船瓜洲》這樣一首以“思念家鄉(xiāng)”為主題的古詩詞時,我不是將學生的思維局限在這一首詩里,而是以拓展學生思維為目的,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同類主題的古詩詞。學生馬上想到了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雜詩》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想到了王勃的《思歸》、李覯的《鄉(xiāng)思》。
至此,我欣慰地看到,學生思維的火花正在迸射,只要稍加點撥,會向更高層次發(fā)展。于是,我因勢利導說:“同學們從眾多古詩詞中找出一組相同主題的詩,這只是對它們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再仔細分析、比較,看看每首詩詞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頓時像脫韁的野馬奔騰起來……
經(jīng)過一番研讀,學生從王維的《雜詩》中領會到,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遠不止“寒梅著花未”,透過梅花,可以看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親朋好友、父母妻兒等地一切思念。從表達方式上看,《雜詩》是通過敘事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靜夜思》、《思歸》、《鄉(xiāng)思》則是通過寫景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襯托出了淡淡地恬靜而安詳?shù)拿谰?,而李覯的“已恨碧山相陰隔,碧山還被暮云遮”卻道出了那種魂牽夢繞、牽腸掛肚的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就這樣,通過一首詩詞的學習,復習鞏固了一組詩詞,并將這一組詩詞的意境理解得淋漓盡致。
四、品讀法
古詩詞具有獨特的音韻美,通過朗讀能顯示這種音韻美,使之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從而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教師應在學生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從感情色彩、輕重音、語氣頓挫等方面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朗讀時可輔以一定的動作或者音樂伴奏,通過抑揚頓挫地反復誦讀,使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品賞出詩的意境,詩的感情。
詩人臧克家在談到兒童讀詩時曾說:“孩子對其中某些詩,聽了能懂,讀了順口,一定會感到有趣味,立即就能成誦的,如李白的《靜夜思》……我覺得不懂也沒關系,把絕句當歌唱,先把它成誦,首先被詩歌的音樂性所打動,由音漸漸到義。音,動聽,也動心,一時不懂,早晚會懂的?!痹娙说倪@番話,對我們不無啟發(fā)。
五、繪畫法
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用畫的形式來解釋詩意,既能充分展示學生的繪畫、理解能力、又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我在教學《小池》時,引導學生邊理解詩意邊用簡筆畫畫出涓涓細流和清澈見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有一兩只蜻蜓在棲息……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古詩詞的理解。
六、體驗法
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體驗來理解教學內(nèi)容,不僅能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擴大兒童的感性認識范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畫》時,我先掛出課文的掛圖,然后讓學生從遠處看,體驗“遠看山有色”;又來到掛圖前聆聽,體驗“近聽水無聲”,并結(jié)合此時此景體驗“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一年級的小朋友通過這樣的親身體驗,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詩意。
相關文章:
1.古詩詞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古詩詞有哪些教學方法
上一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哪些方法
下一篇:小學語文古詩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