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藝術(shù)家的故事:根藝家買根
有趣的藝術(shù)家的故事:根藝家買根
生活一如既往。
這一天,吳天昊來到自家的柴垛上拿柴禾,準(zhǔn)備燒炕,突然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奇怪的樹根,形狀酷似一頭奔跑的小鹿。有頭有臉有尾巴、有鼻子有眼有耳朵,四蹄騰空。
吳天昊像是從兵馬俑的俑坑中見到了寶貝一般,愛不釋手,抱起“小鹿”就往家走。邊走,邊打量。
進了家門,環(huán)顧四周,他覺得,院子里沒有能安放小鹿的合適位置,又恐怕一撒手,小鹿就會“不顧一切”的從他的家里逃脫一般的感覺。于是,他又轉(zhuǎn)回身來回到大門外,他就小心翼翼地、把這個如獲至寶的樹根放在大門口的石墩上。然后,左轉(zhuǎn)右轉(zhuǎn)的仔細端詳。越看越愛看,越看越喜歡。
此時的他,完全沉浸在了這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之中,而忘記了當(dāng)下的真正任務(wù)。
這么的認真,在干啥呢?鄰居的大嫂,半開玩笑半嚴肅地跟他打招呼。
大嫂,你快來瞧瞧,這是什么?吳天昊正在看得入迷,不知是啥時候、也沒有感覺身后多了個人。
聽到聲音,也沒有回頭去看,他就知道這就是大嫂,因為,第一,他知道這就是大嫂的聲音,多年的接觸,熟悉得很;第二,此時此刻,他沒有多余的眼睛、也沒有多余的大腦去分神。才順話搭理兒的、正兒八經(jīng)的回答了大嫂的問話,并向大嫂提出反問。
大嫂看了一眼那個擺在大石頭上的樹根,又遲愣了一下,說,一個燒火的劈柴、一年到頭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年年相似,都能見到這玩意兒,有啥好看的!
不是啊,大嫂,你看這兒,這是眼、這是嘴、這是犄角、這是身子,像不像一頭梅花鹿?吳天昊邊說邊用手比劃著,好似一個著名旅游景點的解說員,說的既詳細,又認真,生怕大嫂聽不明白看不懂。。
還別說,你這么一形容,還真是有點像嘞。大嫂說。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很多的情況都是如此,沒有人點撥,大多數(shù)人都會像蒙在鼓里似的,沒人注意,一旦有人挑明,很可能是大夢初醒的感覺。在特定的情形下,引導(dǎo)和啟發(fā),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時候,奇跡是天然形成的,也有很多的時候,奇跡是有思想、有頭腦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
轉(zhuǎn)過天來,經(jīng)過吳天昊細心的打磨拋光,精心的加工,果真,奇跡出現(xiàn)了,一頭“活蹦亂跳”的小鹿誕生了。
自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吳天昊就此愛上了根藝這一行當(dāng)。他經(jīng)常的會在自家的門里門外做根藝。
哎呦,你看看啊,整天的癡愣癡愣的蹭啊,磨呀的,都成了藝術(shù)家了。不管是同村的左鄰右舍、還是過道的熟人,都會這樣說他幾句兒。不管是諷刺,還是玩笑,他都不在乎,只管自己的愛好,做自己的活。不受外界任何的干擾,大有一種專心致志樣子。
為了多出作品,他開始滿世界、到處轉(zhuǎn)悠學(xué)摸各種各樣樹根。
尋覓,也是一種艱難的舉動。有時,找不到了,他就花錢去買。有一次,他在別人家的柴垛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適合做根藝的材料。樹枝垛的傍邊還有一個正在整理柴垛的老頭。
吳天昊湊上前去,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大爺兒,把您的這個劈柴賣給我吧。
只能說買劈柴。這不是撒謊,也不是忽悠人,因為吳天昊知道,有的人,會把能做玩意兒的東西看得很值錢,其實根本不是這回事。
劈柴,我這可不是劈柴,我這要是做出個玩意兒來,會老值錢了。果不其然,大爺兒的回答,讓吳天昊沒有吃驚,這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事兒。
沒辦法,歷史規(guī)律,買賣倆心眼,雖然這樣的東西不至于爭分毫,但還是要討價還價的,少花一點是一點。必定,吳天昊還從來沒這根藝之上得到一點的經(jīng)濟報酬,只有投入。再者說了,這吳天昊也不是什么大款。
吳天昊說,大爺兒,不是您想象的那樣,根藝是比較值錢,但樹根,那只是做根藝的原材料,不值多少錢的。
你說我這不值錢?大爺兒反問道。
是的。吳天昊快速的反應(yīng),他想給大爺兒一個滿意的解釋,因為他不想讓大爺兒心理有更大的誤會。于是,他又搶著說:也不全是這個意思。這話說來就長了。也就是說,既然是根藝,那就,既有根,又得有藝。藝,是手藝,是藝術(shù),沒有藝術(shù)的樹根,不叫根藝,充其量,往好說,也就是根藝最基礎(chǔ)的東西;往實了說,他就是個劈柴。所以說,根藝,是要將一個原生態(tài)的原材料——也就是樹根——進行選料、研究、設(shè)計造型、剪除多余、去土去皮、打磨、上蠟等一系列的精心加工活動后,才能看出像個玩意兒。工序很復(fù)雜、很費心、也是一件很傷神的事情。當(dāng)然,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會有一定的精神享受和愉悅,那是自然。要是用一句比較文雅的說法,樂在其中,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每當(dāng)一件加工好了的、完整的根藝作品出現(xiàn)在眼前時,它,就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價值了。這種價值,很大程度上是加工過程的工時費和功夫錢。
工時和功夫不是一回事。工時,不用解釋,很好理解。功夫,很大程度上包含了加工理念和技藝。技藝之內(nèi)又有不少的手藝元素,就是技術(shù)的問題了。所以,根的本身,——原材料——是沒有多大的價值,確切的說,價格很低。當(dāng)然,這話也不能說的太絕對,一個根,當(dāng)有人想把它做成一件藝術(shù)品時的時候,也就是從被發(fā)現(xiàn)的那一刻起,它的價值就已經(jīng)存在了,價格也會迅速的得到提升。如果某個根一直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那他們的命運,也就如同那些沒有任何價值的、永遠躺在那里的柴禾一樣,只能燒火,或是自生自滅的腐爛掉,消失在大自然之中。
大爺兒只管在那里自己忙活著不言語。
吳天昊接著說:給您打個比方吧,您說現(xiàn)在,一張畫,要賣幾萬、幾十萬,那些名家的,要賣幾百萬、幾千萬??墒?,用來畫畫的那些紙和筆,還有顏料,誰都可以去買,誰也能買得到,能值多少錢?畫,之所以值錢,是值在畫功上。畫功,就是手藝,是藝術(shù),而這些紙筆本身并不值多少錢。書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古董值錢,是時間、是歲月、是文化的沉淀問題,而不是物質(zhì)的本身。您家吃飯的婉和盤子,幾塊錢一個,您若是能存上個兩三千年之后,興許會值不少的錢。您說是不?
你這小伙,還挺能說。
不是我能說,大爺兒,就是這個理。
好吧,那你說,我這個樹根能值多少錢?其實大爺兒心里明鏡似的。要不然也是燒火的材料。
看樣子,大爺兒想要高價的氣勢,已經(jīng)被吳天昊給說服了,或是被壓下去了。他想,先不急著給價兒,藝術(shù),這又是討價還價的藝術(shù)。藝術(shù)無處不在。
吳天昊繼續(xù)說。再者說了,就這件來說,既不像馬、也不像驢,什么都不像。我還指不定做成什么樣子呢!做成做不成還要兩說呢。假如,要是做好了,興許會值幾個錢,要是做壞了,那就一文不值了。糟心費力白搭工,最后還是落了個燒火的材料。
其實根藝作品,不一定都像什么動物,有很多的是一種造型藝術(shù)。就像城市的雕塑一樣,是一種視覺美。
大爺兒一聽吳天昊這樣說,對他笑著回答,做好做賴那是你的事,與我無關(guān),做壞了,那是你的手藝不濟,你不能說我的樹根不值錢。你說,給多少錢吧?
還有一個問題,大型的,相對來講,也是值些錢的,擺在某個單位的大廳里,顯眼,好看。但那是大型的,得有一定的體積。更何況是這樣的小物件兒,就是做成了,也不會值多少錢的。
你的意思是說我這個小,小就不值錢了?大爺兒問吳天昊。
是啊。這樣吧,給您五十塊錢吧。
五十!太少了吧!
不少了,你要是賣劈柴,頂多也就值五塊錢,都翻十倍了。
什么十倍不十倍的!這樣吧,你就給一百塊得了。
吳天昊看老大爺兒很實在,也深知他們農(nóng)民不容易,就不想、也沒有再繼續(xù)跟老大爺兒往下矯情,隨口便說,好吧,一百就一百,成交。
老大爺兒收了錢,吳天昊抱著個樹疙瘩放在自己的車上回家了。
【本文作者: 趙洪艷】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