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的散文隨筆:芨芨湖
編者按:烏蘭牧場往南走,過了南河槽,有一大片美麗的芨芨湖,美麗的枳芨湖生機昂然,湖里有好多種鳥兒,還有很多小動物。
芨芨湖--烏蘭牧場生活紀實(3)
牧場往南走,過了南河槽,有一大片美麗的芨芨湖。名為湖,卻無水,是對一種集中生長植物的形容。這種植物叫芨芨草。烏蘭牧場的人,都叫這種植物為:枳芨(zhiji)。
芨芨草,禾本科、芨芨草屬。稈的直徑約3到5毫米左右,高約50-250厘米,非常堅硬。這種草在內(nèi)蒙古大多數(shù)地方都有,主要生長在微堿性的草灘及砂土山坡上。它的根系很發(fā)達,到了冬天,枯枝保存良好,特別是根部可殘留一年甚至幾年,每到春季,芨芨草返青后,生長速度很快。
有芨芨草的地方,很容易打出水來,據(jù)老人們說,牧區(qū)尋找水源,就是把芨芨草當作打井的指示植物,哪里有芨芨草,哪里打井出水淺。在烏蘭牧場芨芨草大面積生長的地方,能被稱為枳芨湖的,都在低洼地段,并且都有飲羊水井或生活用水井。南面這片芨芨湖,就生長在兩道坡之間,一條河槽從它中間穿過。枳芨墩兒之間的草,長得很茂盛。
由于它生長高大,在冬春季節(jié),常常是牲畜避風(fēng)臥息的草叢地。當冬季矮草被雪覆蓋,家畜缺少可飼牧草的情況下,芨芨草便成了主要飼草。因此,牧場冬營盤大多都有芨芨草。這里更是孩子們夏天捉迷藏的好去處,高大、茂密的枳芨墩兒,可以瞬間隱去孩子們調(diào)皮的身影。隱藏起來的孩子,還可以在各個墩兒之間移動、躲藏,找人的那一方往往很難找到。所以,在牧場,孩子們在枳芨湖玩捉迷藏,找人一方人數(shù)往往是兩個。
這種植物在早春幼嫩時,是牲畜良好的飼料,屬中等品質(zhì)飼草,對于荒漠、半荒漠草原區(qū),能解決大牲畜冬春飼草,在烏蘭牧場,終年為各種牲畜所采食,但時間和程度不一。在春季、夏初牛、羊喜食它的嫩莖;夏季莖葉粗老,駱駝可以采食,馬次之,牛、羊勉強食用。霜凍后的莖葉各種家畜均采食。
成熟的芨芨草呈淺黃色,一大叢、一大叢地生長著。每一叢形成大小不等的墩兒,最大的直徑約二、三米左右。 牧場的人們就叫它枳芨墩兒。芨芨草生長在墩兒上,加上草本身長得茂密而修長,一墩兒、一墩兒地挨著,如果雨水豐沛的話,枳芨墩兒更顯得高大,人進去,齊腰深,甚至沒頂,就如同進入了湖水中。尤其是當芨芨草長高了,抽穗揚花的時節(jié),風(fēng)吹動著芨芨草,起伏蕩漾,如同湖水波浪翻騰。牧場的人們名之為枳芨湖,不是沒有道理的。
芨芨草的稈堅韌,長而光滑。成熟后,可編織筐、草簾、掃帚等;葉浸水后,韌性極大,可做草繩。 在牧場,較常見的是,用來做掃帚。用芨芨草做的掃帚,多數(shù)用來掃院子或秋收揚場時掠掃麥皮浮草。
牧場有位劉大爺,制作的掃帚蓬松圓潤、外形好看、清掃面大,不掉頭、不抽絲、結(jié)實耐用。
制做掃帚的材料簡單:一個直徑大約十公分的鐵環(huán),一根木柄,一捆芨芨草。鐵環(huán),用直徑五到十毫米的鐵條圍制而成,大小根據(jù)掃帚的而定,鐵環(huán)越大,掃帚頭越大,反之越小。木柄,就是掃帚把,三厘米粗細,長短根據(jù)用途而定,一般在一米五左右;手握的一頭,整齊光滑,另一頭削成尖的。一捆芨芨草的量,一般是鐵環(huán)粗細的三倍左右,并且碼放時根部(就是鐮刀割茬)要整齊,梢部可以不去考慮長短。
制做所用工具更簡單:一個栽橛(當?shù)厝税l(fā)音zaijua),一把斧頭,一塊平整的大石頭,一小瓶素油。栽橛,是長約45公分左右的木制圓錐體,一種專門制做掃帚的工具,木質(zhì)堅硬,應(yīng)該是榆木的,粗的一頭約碗口大小 ,略顯粗糙,另一頭尖細光滑。斧頭,刃鋒利,可用鐮刀等其他有刃工具替代。石塊,有一個相對平整的面即可,用來摔砸栽橛。素油,是植物油,當?shù)胤窖灾信c表示動物油的葷油對稱,多為麻油或菜籽油,這里用來潤滑栽橛。
制做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的把芨芨草塞進鐵環(huán)的過程,直到塞不進去,再安上木柄。
劉大爺先把那梱芨芨草的葉子全部去掉,只留下淡黃色實芯的桿兒。再把根部用水泡一泡,太干燥的話,在栽橛摔砸、緊箍過程,容易斷掉,泡濕潤了會有一些韌勁,能夠被擠扁而不斷裂。
他開始將芨芨草的根部塞進鐵環(huán)里,一直塞得滿滿的。在石頭上把芨芨草蹾齊了,把鐵環(huán)磕到離根部一端約二、三寸的位置,再將鐵環(huán)內(nèi)中心位置的芨芨草往外推推,比周邊的略高一點,形成越往中間越隆起的狀態(tài)。
把栽橛的尖兒,從掃帚柄的這頭,也就是從根部隆起的最高處扎進鐵環(huán)的中間,向芨芨草梢部方向穿過鐵環(huán)。錐形的栽橛,把芨芨草擠向周圍。當用手推不動時,他左手拿著芨芨草捆,右手拿著栽橛,高高地舉起,猛地往大石頭上一蹾,借著慣性,栽橛又進入鐵環(huán)一截。隨著栽橛的進入,隆起的部分,也跟著往回縮了些。同時,進入的越深,把芨芨草擠向鐵環(huán)的力量越大。這樣又蹾了幾次,每蹾一次要檢查芨芨草根部的隆起狀況,當鐵環(huán)外的芨芨草根快平了的時候,就停止。這個過程,鐵環(huán)箍住不動,栽橛往外擠。芨芨草的這一圈,都擠扁了,沿著鐵環(huán)向四周彎屈。
把穿在一起的栽橛和掃帚頭放倒,劉大爺用斧頭向外磕幾下栽橛底端的坎,使其松動。再從備料中拿起一綹芨芨草,粗細大約相當鐵環(huán)所勒部位栽橛的直徑。左手撥開梢頭的芨芨草,找到栽橛的尖,右手把這一綹芨芨草根部抵在栽橛尖的周圍,左手再慢慢將栽橛拔出。隨著栽橛的退出,新的一綹芨芨草,緩緩送進鐵環(huán)中被栽橛擠出的空間,穿過鐵環(huán),高出原先芨芨草的根約一寸左右。原先被擠壓的芨芨草,開始反彈,緊緊地裹住這一綹。
劉大爺往栽橛的尖端涂抹點素油,再從掃帚柄的這頭,由剛剛?cè)M來的這一撮的中間,把它插進去。用手插不動的時候,再如同上一步驟,左手拿著掃帚頭,右手拿著栽橛,高高地舉起,猛地往大石頭上蹾。這次可不那么好進了,鐵環(huán)內(nèi)的芨芨草比上次多而密實,反復(fù)蹾,栽橛才勉強擠到上一次的位置。
再按上一輪的方法和步驟,往鐵環(huán)內(nèi)續(xù)入一綹芨芨草,退出栽橛,再插入,反復(fù)蹾。就這樣。每經(jīng)過一輪,續(xù)入的芨芨草越來越少,栽橛進入的深度越來越淺,而鐵環(huán)中塞入的芨芨草被擠得越來越扁。
當進入鐵環(huán)內(nèi)栽橛的直徑,小于掃帚柄的時候,便不再續(xù)入芨芨草。把掃帚柄尖的那頭,也抹些植物油。把栽橛磕松動后,將掃帚柄準備好,尖頭與栽橛尖并排放置。拔出栽橛尖后,立刻把掃帚柄插進去,像蹾栽橛一樣,蹾掃帚柄,直到尖頭穿過鐵環(huán)進入掃帚頭一寸左右即可。為防止掃帚柄脫落,往往會在貼著鐵環(huán)內(nèi)側(cè)掃帚柄的尖兒上釘一棵釘子。一把掃帚就制做成功。
鐵環(huán)內(nèi)外兩側(cè)的芨芨草向圈外彎屈,掃帚柄一側(cè)的芨芨草緊緊地擠著,向外屈曲,不能脫落;掃帚頭一側(cè)的芨芨草向外張揚著,蓬松而寬大。用新掃帚掃地時,一掃一大片,非常有效率!特別是在“場面”上干活,揚場時,用新做好的芨芨草掃帚來掠掃小麥或莜麥的浮糠,效果極好!
美麗的枳芨湖生機昂然。枳芨湖里有好多種鳥兒,百靈鳥、畫眉、山燕兒、布谷鳥……等等。百靈鳥、畫眉都在枳芨墩兒上做窩。還有很多小動物,刺猬、黃鼠狼、野兔、各種鼠類……等等。
鳥,是孩子們最喜愛的。經(jīng)常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結(jié)伴來到枳芨湖找鳥窩、打鳥,這里成了孩子們快樂的天堂。百靈鳥的窩,比畫眉的窩略大些,但它們的窩都是在墩兒上拱出一個土坑來,然后在土坑里,用柔軟的雜草、羽毛,編成碗狀或圓桶狀的窩。有的做在墩兒的上面較稠密的地方;有的做在墩兒周圍的根部,向四周散開的芨芨草正好遮蓋住它;有的做在一個不起眼兒的小墩兒上。
它們的窩一般做的較隱蔽,孩子們不太好找。一開始,他們一個墩、一個墩地找,很費勁,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了幾個規(guī)律:一是有鳥兒飛起來的地方,附近就有鳥窩,這個大多是畫眉的窩。二是百靈鳥兒懸停在高空中,急切地鳴叫,它的下方一般也有鳥窩,而且已經(jīng)孵出了小鳥。
有了經(jīng)驗,他們故意大聲說話,整出一些動靜來,驚嚇鳥兒飛起來,然后直奔鳥兒飛起來的地方。也不知是鳥兒在和孩子們斗智斗勇中增長了智慧,還是鳥兒本來就有這樣聰明的,后來發(fā)現(xiàn),有的鳥兒聽到有動靜,悄悄跳出窩來,竄出好遠,再起飛。這時孩子們撲到鳥兒起飛的地方,就上當了,什么也沒有。
對高懸在空中的百靈鳥,孩子們其實也沒太好的辦法。百靈鳥,比畫眉略大點,頭上帶著漂亮的羽冠,嘴較細小而呈圓錐狀,翅膀稍尖長,尾較短。百靈能從地面拔地而起,直沖云霄,在空中保持著平衡,懸翔于一點鳴唱。百靈鳥是草原上的“歌手”,它的歌不光是單個的音節(jié),而是把許多音節(jié),串連成章。它還是“舞蹈家”,它在歌唱時,還常常張開翅膀,翩翩飛舞。這個時候,孩子們往往只能是手搭涼棚,仰起小臉,羨慕地瞇縫起小眼,欣賞百靈鳥的空中舞蹈,在靜靜的芨芨湖中,聆聽百靈鳥的美妙歌聲!
百靈鳥以其美妙的歌喉,優(yōu)美的舞姿,令人嘆服的飛翔技巧,給人們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更以其自身的存在維持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
一開始,孩子們不懂事,找到鳥窩,常常是把鳥蛋撿回去煮了吃。老師知道后,教育孩子們要愛護小鳥,孩子們才注意保護小鳥了。有一次,一個孩子叫榆林,從枳芨湖回來,碰到老三帶著幾個孩子在河槽邊兒上玩。大伙看他神色不對,就問他:“是不是撿鳥蛋去了?”
他吱吱唔唔地說了些什么。老三看他帽子戴得不正常,知道有問題,就假裝說話,湊到跟前,冷不防拍了一下他的帽子。這下壞了,就見蛋清、蛋黃順著額頭流了下來。原來,這家伙偷偷去枳芨湖撿鳥蛋,遇見大伙,害怕批他,就把鳥蛋放在帽子里,然后低頭戴上帽子,站起來后這些鳥蛋就落在篷松的頭發(fā)中,既隱蔽又安全。這家伙正得意呢,被老三這一拍,事情敗露,被大伙好一頓批。
枳芨湖里的各種小動物中,野兔是孩子們覺得是神秘而難以見到的。那里野兔雖然很多,但跑得飛快,常常是沒等看清楚,就跑得無影無蹤。夏、秋兩季,孩子們在枳芨湖玩時,偶爾會碰到小野免自己出來,跑不快,常常成為了孩子們的獵物。
到了冬季,這時的野兔,已換上了冬裝,皮毛絨厚,是獵人在枳芨湖打野兔的好時候。那時的獵人,持有政府發(fā)放的獰獵證。獵人們使用的槍,是那種需要從槍口往里裝火藥的老式單管火槍。這種槍子彈是鐵砂,擊發(fā)以后,被火藥噴出來,可以打一大片。距離越近,鐵砂越集中,覆蓋面越小。雖不易瞄準,但只要被覆蓋住,獵物準跑不掉;距離越遠,鐵砂越分散,覆蓋面越大。雖然容易將獵物罩在火力范圍,但容易漏網(wǎng)。一般來說,只要對準目標的方向,打中獵物的概率還是很大的。據(jù)說,政府只允許他們使用這種獵槍。
不過,兔子也很狡猾,不易被打到。常見獵人們扛著獵槍從枳芨湖穿過而不發(fā)一槍的。一年冬天,孩子們在枳芨湖邊兒上的河槽里滑冰,只聽“轟”的一聲響,抬頭一看,一個獵人打了一只野兔。只見這個獵人快跑到獵物跟前,撿起來,顧不上收拾、捆扎,就往火槍里填充火藥。用一根長長的探針,把槍管擦擦,從挎兜兒里拿出一個牛角狀的東西,拔掉尖頭上的蓋,從槍口往里倒火藥,然后把探針伸進去軋實了,再往里倒一些火藥,再軋。幾次后,就拿出一個小鐵盒,從里面抓了把鐵砂,數(shù)了數(shù),把槍管豎起來裝進去。然后又往槍管里塞了什么東西,用探針頂?shù)降住?/p>
這個時候,有幾個孩子往獵人那兒跑,要去看看。獵人擺手不讓去,但孩子們沒有理會,或者就沒有看懂。獵人急了,只見他左手拎起他那套東西往身上挎,右手握槍,胳吱窩夾著槍托,剛站起身來,又一只野兔從不遠處的枳芨墩后蹦了出來,向他的右側(cè)跑了。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那個獵人保持那個姿勢,平端著槍,向右一扭身,右手指就扣了扳機,“轟”!又一聲響,那只跳起來的野兔,應(yīng)聲而落。
原來,獵人一開始就發(fā)現(xiàn)了這兩只野兔,打了一只后,沒顧得上收拾,就急切地裝火藥、鐵砂,怕孩子們跑過來驚跑了第二只兔子,才擺手不讓過去。幸好,這只兔子被驚擾起來時,他的火藥也裝好了,當著孩子們的面表演了一下打野兔技巧。這下,所有的孩子們都不滑冰了,把滑冰的器具扔在河槽的冰面上,一窩蜂地跑向那個獵人。
作者:高憲哲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志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