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小說《傷逝》有感
時間:
家志1175由 分享
學習啦: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讀魯迅小說《傷逝》有感。 《傷逝》作為魯迅筆下唯一一篇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卻是復雜又充滿歧義,甚至連其弟周作人都認為此篇最為難解。然而,小說所刻畫的愛情的樣子與矛盾,卻是并未因時間流逝而失去意義,今日讀來,依舊能激起許多共鳴。
這篇小說是男主人公涓生的懺悔記。因為愛,涓生和子君不顧一切,同居、相守;因為經濟問題的瑣碎、心理共鳴上的矛盾,最終走向悲劇的收場。期間的深刻教訓,今日看來,依然有著諸多共通之處。
愛情需要物質基礎。同居之后緊隨著的就是涓生的失業(yè),經濟上入不敷出的局面,讓子君只能在柴米油鹽上精打細算、日夜操勞;對愛情心靈契合的向往,讓涓生對子君只顧通俗生活、沒有精神交流而無比失望。隨著生活日益困頓,這些窘迫與矛盾愈發(fā)緊迫和擴大,終致分手的結局。也許愛不需要任何理由,正如子君沖破枷鎖也要和涓生在一起一樣;但是愛下去,需要物質的維持。
精神層面的契合也很重要。對于女主人公來說,她向往了愛情的自由,但最終的期望還是傳統(tǒng)的家庭生活;而對于男主人公來說,卻是高要求的精神交流,談文學談藝術,等等。精神上的不契合,所追求的東西的不一致,使得他們在共同走下去的道路上越來越難以為繼。
這是一部悲劇,也是嘲諷當時的知識分子在愛情中的虛偽的作品。小說里涓生對子君說“我不愛你了”,子君離開而后死去,但男主角最后懺悔所得的體會卻是“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chuàng)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我的前導”,這是多令人憤慨的虛偽。從這個角度來說,“涓生”與魯迅刻畫的其他有著種種弊病的知識分子,包括孔乙己、狂人、呂緯甫等等,并無二致。
當然,我的思想并沒有魯迅先生那么深刻,讀完此篇,我的感慨還是停留在“愛情需要物質基礎”這一淺顯層面上。這也是貧窮的我的閱讀體會的寫照吧。
貧乏又淺薄如我,連這篇讀后感的標題都不知該如何概括,也就啰嗦至此。
公眾號:彌遠閱讀匯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