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5篇】
語文教案是語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計劃和指導。教案詳細規(guī)劃了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方式,幫助教師合理組織教學過程,確保教學的連貫性和目標的達成。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一起來收看!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濺、熄”等16個生字,正確認讀“擱板、魁梧、勉強、蜷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領悟作者通過多種描寫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嘗試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進一步感受桑娜和漁夫善良的品質。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2.讀懂桑娜的心理活動,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2.梳理文章記敘順序,感知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以前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學過許多有關窮人的課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們記得哪些窮人的故事?這些課文,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窮人生活的悲慘,另一方面也表現了窮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們再學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窮人》。(板書:窮人)【出示課件1:課題】
這篇小說是世界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我們來看一下關于它的介紹資料?!境鍪菊n件2】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 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接下來咱們看這篇課文寫的是窮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
1.出示初讀要求:【出示課件3、4】
讀準每一個字,生字隨時查字典弄清字形;讀好每一個詞,新詞聯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讀通每一句話,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反饋初讀情況。
2.檢查朗讀朗讀課文,師生評議,教師點評。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故事
1.談話啟發(fā):這個故事,篇幅比較長,但思路比較清晰,你們能不能事情的發(fā)展變化,簡要地概括主要內容呢?請默讀梳理,形成文字。
2.學生自學:
(1)教師巡視,排疑解難,提示方法:先將課文劃分為幾個部分,并歸納每個部分的內容。
(2)同桌商議,互相修正補充。
3.班級交流:根據需要,指名2--3人交流,適度點評。
【出示課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發(fā)生,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著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部分,講桑娜出門去探望生病的鄰居西蒙,發(fā)現她已經死去,就抱回了兩個遺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果,講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來撫養(yǎng),夫妻的想法不謀而合。
四、三讀課文,初步掃描人物
過渡談話:我們了解了故事的大體內容,我們就可以認識有關的人物了。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桑娜漁夫
五、引導讀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們先看第一段。課文一開始就讓我們看到一個什么畫面?
(海邊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補破帆。)
2.指點:從地上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沒有熄,擱板上放著食具這些簡單的擺設,溫暖而舒適的小屋,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窮苦的但還勉強可以維持生活的漁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勞。
(板書:溫暖而舒適勤勞)
3.從沒有熄滅的爐火和沒有擦凈的食具告訴我們,桑娜一邊補著破帆,一邊在做什么?(對,她分明在等著自己的丈夫。)
4.課文中哪一個詞語寫出了桑娜此刻恐懼的心理?(心驚肉跳)
釋:“心驚肉跳”。
介紹這個小屋的擺設,讀時基本上是平靜的,讀到哪兒語調開始轉換?
(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天氣的惡劣使桑娜恐懼極了,所以課文上的“寒風呼嘯”“海浪拍擊”“又黑又冷”更加重語氣。
全班齊讀。
指導:“心驚肉跳”一字一拍,卻尾語調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讀第一節(jié)最后兩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著丈夫,夜深了。你們看,第二節(jié)寫了幾層意思?(三層)
【出示課件6】
第一層:深夜不見丈夫歸來。
第二層:沉思:插敘從丈夫想到生活的貧窮。
第三層:傾聽風聲,祈求上帝保佑。
6.指導朗讀
第一層:焦急?!笆拢幌隆?,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層:沉思,是插敘,讀得平靜些。
第三層:焦急地祈求。
7.朗讀桑娜沉思的內容和桑娜說的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批注品味文中語句,從桑娜夫婦的心理和言行神態(tài)中感受漁夫和桑娜的美好心靈,并做出評價。
2.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會環(huán)境描寫以及心理描寫對表達人物品質所起的作用,體會省略號的不同用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內容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窮人》這篇課文,誰能用簡單的話來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說完后,教師引導學生領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然后再讓大家都說一說)
2.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文中的一個個情節(jié)也在感動著我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點,感悟桑娜品質
1.這一部分中有哪些場景令你感動呢?請看閱讀提示。
【出示課件8】
閱讀提示: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文中的哪些場景令你感動?你感動于什么?在你認為重要的地方用一兩個詞語或簡練的句子寫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內容。
2.學生匯報: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么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還要主動收養(yǎng)西蒙的孩子,這件事很令人感動。
3.接下來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地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孩子后,心里是——”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桑娜從鄰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詞語。(忐忑不安)
(2)師過渡:這段話省略號特別多,從這五個省略號中,我們感受到桑娜的思緒混亂與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內心矛盾。這就是忐忑不安。那誰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讀出來呢?
【出示課件9】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3)指名朗讀(3—4人)注意讀好省略號,并說一說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桑娜善良)
①同學們,你們從“嗯,揍我一頓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寧可……也”來說一說嗎?
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板書:非……不可)
“非這樣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這樣做)
為什么桑娜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呢?(如果不這樣做,西蒙的兩個孩子會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書:善良)
(4)小結:說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況下,覺得非這樣做不可!桑娜寧可挨揍,也要抱回那兩個孩子;桑娜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5)請大家好好讀讀這段話,讀出桑娜的美好品質。誰能通過朗讀把桑娜的善良讀出來呢?(讀好重點詞)指名朗讀(2—3人)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請一個同學來談談桑娜是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
充滿愛心、樂于助人、勤勞善良(板書:樂于助人)
三、細品對話,體會漁夫心靈
1.提出學習要求:用較快的速度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至課文結尾處。思考:漁夫具有什么品質?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來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畫下來,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想法。
2.小組成員互相交流。
3.教師點撥、指導。
(1)桑娜的丈夫又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漁夫很善良)從哪里體會到的?把相關的課文讀出來吧!
(2)生讀: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班?,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p>
(3)問:“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給“熬”換個詞嗎?(挨、忍、)
你讀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態(tài)度的決斷)
將來會更苦,他想到了嗎?(肯定想到了,但他寧可以后自己苦點,為了撫養(yǎng)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
①這個決定是輕易做出來的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出示課件10】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班牛莻€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后腦勺”說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說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班牛憧丛趺崔k?”這是漁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但最終做出了決定。這段話細致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后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著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過漁夫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既讓我們看到了漁夫淳樸的形象,又讓我們感受到他同樣善良的品質。(板書:神態(tài)、言行)
4.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的心理變化,撫養(yǎng)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舍,這是多么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愿犧牲這一切,從這里我們看出了漁夫的心地善良,同時他也非常勤勞。(板書:心地善良)
四、總結全文,回顧寫作方法
1.窮人的心是相通的。課文結尾寫道:“你瞧,他們在這里了?!蹦銈兿胂笠幌拢D壤_帳子后又會怎樣呢?(生說)再讀讀這個結尾,你覺得怎么樣?
2.學生總結:給人更多想象的空間,令人回味。托爾斯泰真不愧是偉大的作家!
3.通過學習課文,你們學到了哪些寫作方法呢?(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4.總結:我們在今后描寫人物的時候,要學習本文中的一些寫法,如環(huán)境描寫、神態(tài)描寫、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正側面描寫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篇2
一、導入新課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支什么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么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范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云。
聽出音樂正在向高潮發(fā)展。
你還聽到了什么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為什么笑?為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chuàng)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過程,創(chuàng)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jié),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為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為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么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著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為他不能滿足妹妹的愿望。
指讀哥哥說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為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么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fā)現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為什么說彈一首,怎么又彈了一首?
因為他發(fā)現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為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么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里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情思,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說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著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chuàng)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為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著急,怕忘了。
欣喜,因為自己一下子就創(chuàng)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chuàng)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chuàng)作成功的傳說,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事什么?
指讀:
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人……
聽到的是曲,體會到的是情。像月光曲這樣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品味,細細地去讀。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幻燈)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品評語言文字及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fā)展。
2、體會理解學生的頑強及智慧的退讓,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篇末點睛和對比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3—4)
1、在加拿大魁北克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里,有大自然留下的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指名答
2、通過昨天的學習,你能迅速從課文中找到它的謎底嗎?(補充板書:底)指名用書上的話回答。
原來是因為雪松有一種特殊的本領(板書:雪松)。揭開這謎底的人是誰呢?(板書:旅行者)
3、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也帶上行囊跟著這兩位充滿智慧的旅行者,通過這篇記載著智慧的文字(板書:課文)走進加拿大魁北克這條神奇的山谷,靠近那充滿智慧的雪松,一起去探索生存的智慧吧!那我們背起行囊出發(fā)吧?。R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
1、明確小組自學要求:(2)
(1)師:這樹,這人,這文,無不充滿著智慧,個小組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的情況有選擇的去探究,可以選擇他們中的一個、兩個、甚至把他們綜合自來共同探究都可以,讓我們去品讀、去批注、去思考,一會我們來比比誰的背囊中采集到的智慧最多。
(2)各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內容,以及需要的大概時間
(3)班內簡單交流時間
2、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學習:(10)
讀文、批注、找收獲、談體會;
教師巡視指導
3、班內交流自學所得(20)
(1)交流從雪松身上品味到的、獲得的收獲: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啟發(fā)引導學生讀好描寫雪松的語句。
(2)討論、交流、理解旅行者的話中蘊涵的智慧
a: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指導學生讀好第二個旅行者的話。
b: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把思考引向深入:(什么時候應該去正面抗爭?什么時候需要適當的讓步?)
c:把思維引向更廣的空間:古今中外,有那些人就具備了雪松的這種智慧?
(3)你能從課文中選擇一句最簡潔而又最能概括這一道理的話嗎?
從而指導學生讀好最后一節(jié),背誦這最后一節(jié)。
(4)交流這篇文章寫法上的智慧:學生匯報體會到的精彩寫法,教師適時點播
4、給學生提供展現自己智慧的舞臺:
(1)師:我想各位同學的背囊(包)里,一定裝滿了智慧,收獲不小。
我知道我們六(1)班的同學喜歡創(chuàng)作,你能用一段話或者一首詩、一支歌或其他方式來談談你的收獲嗎?
(2)班內簡單交流
三、小結、作業(yè)
1、師:聽了同學們精彩的點評與創(chuàng)作,我對“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fā)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讓我們把所有的智慧都裝進我們的行囊中,去展開我們人生新的旅程,愿我們今后能夠憑借智慧克服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困難!
2、最后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智慧背囊》。
3、完善自己的創(chuàng)作明天的語文課繼續(xù)交流。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這首詩,領會延安精神,使學生懂得發(fā)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詩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重點語句,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含義。
2.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領會延安精神,懂得發(fā)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點詞句,了解詩的結構。
(三)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并把思想感情讀出來。
三、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口述目標。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記載中國革命的歷史,是一本真實的教科書。它凝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譜寫了中國革命閃光的篇章。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延安,我把你追尋》。
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學習,了解課文的結構,理解詩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解文中重點詞語。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詞語。
3.集體討論重點詞語。
教師可將學生小組討論后仍不理解的詞語投影出來,指導全班同學共同理解。
追尋:跟蹤尋找。
昔日:從前,課文中指革命時期。
茁壯:健壯。
雨后春筍:春天下雨后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樓大廈大量出現。
滿目琳瑯:一般寫作琳瑯滿目,比喻優(yōu)美珍貴的東西很多。文中用來形容各種家用電器的擺設。
奧秘:奧妙神秘。
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后的生產條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詩結構。
1.讓學生自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每一節(jié)各講了什么?全詩可以分為幾部分?用筆標出來。
2.學生通過認真朗讀,可以說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2節(jié)),講了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第二部分(3、4節(jié)),講了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節(jié)),講了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讀全詩,加深學生對全詩整體結構的認識。
(四)學習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邊讀邊思考,詩人追尋棗園、延河、南泥灣、楊家?guī)X這些地方,是在追尋什么?
2.接著可以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分小組討論。
3.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
學生能夠說出詩人實際上是在追尋延安精神,那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詩句之后,教師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五)學習第二部分。
1.讓學生自由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思考“我們毫不猶豫地丟掉了老牛破車,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边@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2.接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兩句詩。
學生結合前兩句“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秘,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梢哉f出“老牛破車”代表過去落后的生產條件,這種落后的生產條件沒有什么可留戀的,應該“毫不猶豫地丟掉”?!皩毸巾斕炝⒌氐募沽骸?,從字面上看是說延安的寶塔山高聳入云,恰如脊梁一般。從深一層看,寶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們絕對“不能丟”的。
3.理解了這兩句話,教師可進一步提問這一部分中還有哪些詩句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學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話:“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4.教師可進一步引導:“破舊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又指什么?
學生可以理解出“破舊的茅屋”是過去貧窮的生活條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經濟發(fā)展了,這種貧窮的生活也一去不復返了。當年在“溫熱的土炕”上,共產黨人、革命戰(zhàn)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種在革命戰(zhàn)爭中親密的軍民關系,火熱的斗爭生活,是我們忘不了,也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的。
5.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兩句話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自己的范讀和導讀來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朗讀,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六)學習第三部分。
1.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部分,邊讀邊想:“延安”指什么?學生可以說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師可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樣?請學生畫出有關句子。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學生通過剛才的朗讀,可以找到這句話:“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沒有了靈魂,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教師可將這句話用投影打示出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靈魂指什么?“展翅飛翔”指什么?然后讓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可以說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創(chuàng)造光明美好的未來,以此來領會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總結全文。
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學生可以說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等。
(八)朗讀建議。
這首詩節(jié)奏明快,格律嚴謹,韻律清晰,是練習朗讀的好材料。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此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讀能力。朗讀時,可以這樣停頓:
延安,/我把你/追尋,
像/翩翩/歸來的/燕子,
在/追尋/昔日的/春光;
像/茁壯成長的/小樹,
在/追尋/雨露和太陽。
追尋你,/延安/叮咚的/流水,
追尋你,/棗園/梨花的/清香,
追尋你,/南泥灣/開荒的/镢頭,
追尋你,/楊家?guī)X/講話的/會場。
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后春筍,
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瑯;
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
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航天飛機/探索/宇宙的/奧秘,
電子計算機/奏出/美妙的/交響;
我們/毫不猶豫/丟掉了/老牛破車,
卻不能丟/寶塔山/頂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燦爛輝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沒有了/靈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尋,
追尋/信念,追尋/金色的/理想;
追尋/溫暖,追尋/明媚的/春光;
追尋/光明,追尋/火紅的/太陽。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篇5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中有三件寶,其中一件就是《蒙娜麗莎》,它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幾百年來,這幅畫一直讓人們百看不厭,也一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們想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訪蒙娜麗莎吧!
板書:
蒙娜麗莎
2、出示課題:
蒙娜麗莎之約
齊讀。
讀了課題有什么想問的嗎?
(學生緊扣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受名畫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反饋交流。
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
1、默讀課文,看看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這幅名畫,找到課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麗莎》的圖畫,讓學生自由觀賞,談談體會。
3、從同學們驚奇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對這幅畫的喜愛,說說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桌交流說說感受最深的一點。)
4、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蒙娜麗莎》這幅畫的呢?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方面,細細讀一讀,體會體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5、隨機交流,感受名畫的魅力:
⑴ 引導學生感受畫的整體:
(第五自然段。)
這是一個鮮活的女子,我們終于跟她面對面了,雖然經過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靜、淡雅,怪不得作者說心中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誰來讀一讀?
(指導讀“那幅畫不大……我終于跟她面對面了”。)
老師仿佛看到了她那一頭烏黑的長發(fā),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實的嘴唇,而且頸項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動,這個畫面似真亦幻,誰來讀一讀?
(指導讀“她的臉頰泛著紅光……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
“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讀到這兒,你一定會在心里默默地稱奇,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幅畫的魅力?(微笑)自古以來,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是個謎,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兒?
⑵ 引導學生觀察肖像畫的面部表情:
(第六自然段。)
學生找到有關句子,出示: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指名讀,評價(圍繞“舒暢溫柔”“略含哀傷”“十分親切”“幾分矜持”),再指名讀,齊讀。
小結并過渡:
緊抿的雙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尋味的神秘的微笑,達·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永恒美的象征。
⑶ 引入資料:
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嘴唇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國巴黎盧浮宮公布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和2%的憤怒。這一結果是由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件”分析出來的。
⑷ 看了這則資料,你有什么想說?
(體會達·芬奇的精湛技藝和作者豐富的`想象。)
⑸ 達·芬奇精湛的技藝除了體現在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上,還體現在哪兒?
(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點指導觀察蒙娜麗莎的身姿、服飾與她身后的背景。特別是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她身后的背景充滿著幻覺般的神秘感。
6、作者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細致地向我們描述了蒙娜麗莎的美麗神韻,讓我們感到蒙娜麗莎仿佛就在我們面前。作者不僅描寫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豐富的想象,你能找到這樣的句段嗎?
7、同學們,我們隨著作者的目光欣賞了蒙娜麗莎的風采,蒙娜麗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里,假如你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講解員,你會怎么向參觀者來介紹這幅畫呢?請你準備一下,等會兒向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做講解員介紹。)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過渡:
我們從作者對蒙娜麗莎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還從哪里看出蒙娜麗莎的魅力?
2、學生再讀課文,找到1~4自然段,從人們的等待中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3、學生自由讀后全班交流:
⑴ 從“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著隊,隊伍像一條長龍”看出來的。
⑵ 這幅畫從盧浮宮前來紐約,來之不易。
⑶ 隊伍移動很緩慢。
五、總結升華,激情朗讀
1、過渡:
同學們可真會學習,不僅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神奇魅力,還能夠從等待中看出畫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說: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讀:
你感受到了什么?
3、激情朗讀:
(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教師導引:
我已經看到了蒙娜麗莎,我看到了她迷離的眼神,我看到了她迷人的微笑,我感受到了……
(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教師導引:
雖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幾分鐘,但是她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我的心靈,已經成了我靈魂的一部分……
(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教師導引:
我相信蒙娜麗莎的形象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靈,已經成了我們靈魂的一部分……
(學生齊讀第八自然段。)
4、引入達·芬奇資料:
學到這兒,老師想問你們誰知道這幅畫的畫家?
課文還有一幅圖,也是達·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關于這幅畫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后去查找有關資料。
六、結語
美妙的樂曲、令人回味無窮,杰出的畫作,讓人百看不厭,今天,當我們站在蒙娜麗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異,她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潔光輝照耀著我們每一個人,她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同樣,她也成了我們靈魂的一部分。
七、作業(yè)
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張資料卡片,把從課文中收集到的信息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