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規(guī)劃教學時間,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資源,使教學過程有序、連貫。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1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yǎng)想像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能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4、理解詩句,想象意境,激發(fā)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yǎng)想像能力。
三、跟老師一起學:
(一)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1、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蘇州市)人。紹興二十四年(1164)進士。孝宗時出使金國,表現出不畏的凜然氣節(jié)。官至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他是南宋詩人之一,為“中興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來一度做參知政事。曾出使金國,全節(jié)而歸。晚年隱居石湖。他是位愛國詩人,也寫過大量的田園詩。其詩語言清新自然,風格溫潤委婉。與尤袤、陸游和楊萬里并稱“南宋四大詩人”。他的詞,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詩歌廣闊;文字精美,音節(jié)諧婉,與婉約派一脈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2、釋題:“興”是什么意思?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3、教師范讀全詩,學生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試讀全詩,回答上面問題。
5、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其一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其二①梅子: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③籬落:籬笆。用竹子或樹枝編成的遮攔的東西。④蛺(jiá)蝶:蝴蝶。
6、解釋全詩: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線,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其二: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農民忙著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7、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tài)、動作、想象其語言)
8、資料:《四時田園雜興》(其一)是詩人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9、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霸盘铩奔闯?。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翱兟椤笔侵笅D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這首詩以一個老翁的口吻,寫初夏時節(jié)鄉(xiāng)村勞動的繁忙。成年的“村莊兒女”們,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績麻,沒有一個閑人,沒有一點閑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孫”們呢,他們也在忙著“學種瓜”。這樣一方面更烘托出農忙無閑人的熱烈氣氛,一方面又表現了鄉(xiāng)村兒童在大人影響下從小就愛勞動的好品質。一個“學”字,寫出了小孩子們種瓜時認認真真的情態(tài)。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10、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11、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
13、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14、重點句:《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罰”等5個生字。掌握“假”這個多音字。會寫“落、荒、笛”等13個生字。認讀“濕潤、荒野、簌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花在綠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的意境。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教師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1.讀準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罰假裳
2.交流、識記生字。
A.加偏旁記憶的字:荒—謊
B.換偏旁記憶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濕潤:潮濕潤澤。
荒野:荒涼的原野。
狂歡:縱情的歡樂。
急急忙忙:心里著急,行動加快。
三、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同學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每一段講了什么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3.說說每段的內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陣雨降落時,花兒在綠草地上跳著狂歡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來時,關了門在做功課的花朵們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們在雨中穿著各色的衣裳,沖了出來。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他們對準媽媽揚起了雙臂。
四、朗讀課文,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1.聽教師朗讀。
2.教師領讀,學生齊讀課文。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
4.同桌交流,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佳句。
6.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賞。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把握將軍的形象。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帶。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給大家引薦一位古代的大將軍,他是西漢的軍事家,曾做過都尉、郡太守,鎮(zhèn)守邊郡時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稱為“飛將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廣。
據記載,在李廣巡視打獵時就發(fā)生過富于戲劇性的故事,流傳到唐代,被一位名叫盧綸的詩人即興改編,創(chuàng)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取名為《塞下曲》。(教師隨機板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詩的學習。
二、初讀古詩,識字正音
1、板書課題、作者,理解題目。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讀通順,注意古詩的停頓。
3、檢查學生的讀詩情況,指名讀。作出評價。
三、理解詩句,體會詩境
1、想具體了解這首詩寫了飛將軍李廣的什么故事嗎?不過在學習之前,老師想讓大家回憶一下,要想學好古詩,必須有好的學習方法,回憶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學生小組互助,理解詩句。
3、交流。
A、說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引”字總結聯系上下文解釋的新方法。
從“驚”字體會,感受氣氛的緊張。
教師指導朗讀。
B、說說“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沒”,并且利用情景表演體會將軍力氣大,勇武。
讀出贊嘆之情,指導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生評價。
兩個人對讀。
師生對讀。
四、全詩整合
1、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飛將軍李廣的一個富于傳奇性的故事。下面,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不過,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讀
李廣將軍真不愧是“飛將軍”,最后,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贊嘆與敬佩,齊讀《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詩人盧綸筆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詩中,第3首“月黑雁飛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的大詩人李白、王昌齡,也都創(chuàng)作過《塞下曲》。那么,課下就讓我們互相幫助,搜集這些古詩,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4
《蓮葉青青》
教學要求
1.認識并學會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學會概括我心生感動部分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通過課文學會概括我心生感動部分的主要內容,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2.理解“一望無邊、左鄰右舍、念念有詞”等詞語。
3.學習課文第1段。
教學準備課文中的插圖、生字卡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
2.解決上面質疑中容易解決的問題。
三、檢查讀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練讀。
2.分自然段讀課文。
3.再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反饋學習情況。
3.各個小組修改各段意。
4.重點引導朗讀描寫“祖國”喜愛蓮葉的語句。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定小組朗讀第一段。
2.自主學習第一段,并針對第一段提出質疑。
3.我喜歡蓮葉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呢?(喜歡,我生出了許多感動,心里急急忙忙地尋找著合適的句子。)
4.那么,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詩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嗎?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3.通過課文的學習,觀察自己熟悉的一個人的長相,抓住特點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二、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1.學習課文第2段。
討論:A.祖母喜愛荷花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
B.找出課文中體現祖母讓我吃驚的語句,談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我的感受。
C.看著祖母這樣地照顧荷花,有什么感受?并體會了什么?
D.孩子們都很不以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卻是一臉欣喜,就像看一個新生的孫子。分析這句子的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第3段。
A.出示提綱。B.讓學生自學。C.反饋學習情況。
3.學習課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讀第4段。
B.你讀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話了嗎?
四、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蓮葉青青
下大工夫
愛惜蓮葉 守、欣、喜
讓、欣賞
祖母分享快樂
倒貼茶水
樂于助人 剪葉治瘡
念念有詞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5
學生視角:
課文優(yōu)美生動,定會使學生在字里行間中感受到作者對燕子的喜愛。學生會對燕子的樣子和燕子飛行時的特點感興趣,更會在圖文對照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小燕子;
教學難點:
應如何理解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這句話?
教師思考:
燕子是學生都能見到的小動物,但不會用三言兩語即把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得如此生動,所以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燕子外形的描述手法;注意圖文對照,找到與文中相對應的燕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再與文中的語言比較,體會作者的用詞之準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中感悟作者在表達方法上的獨到之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設計特色:
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學生板書課題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體驗學習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優(yōu)美的字跡,體會做教師的驕傲。)
1.對于課題想提出什么問題?
2.師生共同梳理提出的問題,梳理后的問題請學生寫于板側。
(梳理問題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過于簡單的問題去掉,把暫時弄不懂的按教師意圖排列。這樣,學生自己的問題會激發(fā)自身的關注,以激起解決問題的欲望。)
3.交流光于查詢到的燕子的資料,為學習課文打好基礎。
(1)有能力自學生詞。認識生字,拼讀正確,組詞擴詞。并提出形近詞
(2)有能力解決書中不太理解的詞語,查找工具書、字典,把不理解的詞語做出合理的注釋,再聯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已喜歡的句子讀好,讀得有感情,并體會為什么會喜歡它,怎樣才能讀好它。
(4)有能力把每個自然段都寫些什么講清楚。初步理清作者的思路;
(重視學生自學,在有限的時間內,合作解決大量的問題。自學要有層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小組的同學再進行交流,相互彌補自學中的遺漏,這樣的合作,會給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帶來解放。)
2.匯報報自學所得。按照字、詞、句,段的順序展開匯報。組內同學相互補充,其他同學邊聽邊記,適時把自己的想法與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大家,
3.教師評價:
(對于學生的回答一定要給予肯定,找出學習中的閃光點,提出思考過程的遺漏之處。)
1、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
2、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情況。
五、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俊()湊()譜()沾()
竣()揍()普()站()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
1、你都能回憶起上節(jié)課的哪些內容?
2、回答上節(jié)課我們未能解決的問題,哪些問題可以解決。
二、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品味其表現魅力
1、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寫了什么內容。
2、作者眼中的燕子什么樣,可以概括地說,也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來說。
(學生可以概括,找出描寫燕子外形特點的詞;也可以畫畫,簡單的幾筆勾勒,還可以用朗讀等自己喜歡的其它方法,以展示學生的學習能力。)
3、喜歡這段嗎?為什么?
(經過上個問題的鋪墊,自然引起學生對這一段落的&39;注意,也自然能體會抓住特點、語言簡潔的好處。)
4、你還喜歡哪部分,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
(給學生選擇的權力和自由鑒賞的空間,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
自由結組,第二自然段,擬人的寫法寫明艷的春天,燕子助春天展示生機;第三自然段,寫燕子飛翔的姿態(tài)、速度等,抓住掠、一轉眼、沾、停等詞語,寫出燕子的特點;第三自然段,理解最后一句話,這一比喻句不僅形似,更表達出作者對于春天的贊美。學生的學法也自己選擇,可以讀、可以畫、可以說,從各個角度來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
5、學生匯報。把黑板交給學生,小組可以邊講,邊讀邊展示,(教師要肯定地聽,建議地改,指導地讀。提倡和鼓勵其他的學生邊聽邊修改與補充。同時,把學生講解過程中理解了上一課時未能解決的問題擦掉。)
6、朗讀比賽。
(欣賞了作者的文章,感受了作者的獨特的語盲魅力,就要把這些讀出來,感受出來。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充滿感情地讀出來,無疑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情操的好辦法。)
三、總結
教師、學生分別從總結中再次感受課文的內容
四、課堂練習
仿照句子特點寫句子
(1)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2)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根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
五、實踐活動
在光彩奪目的春天里,豈能只有小燕子為它帶來生機,我相信,還有很多小動物也為美妙的春大帶來生氣,說說你觀察到的,再把它有條理地說下來。
1、訓練點
《燕子》的第l自然段:一身烏黑光滑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個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那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
2、訓練目的
學習抓住外形特征來描寫小動物的表達方法,訓練語言的準確性,并進行遷移,練習抓外形特征來寫一種自己熟悉或喜愛的小動物。
3、訓練過程
(1)默讀片斷,思考:片斷中抓住哪些方面來描寫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2)聽教師讀、刪減比較。
a.你們發(fā)現老師讀的與原文有哪些不同?有____標出。
師讀:一身羽毛,一對翅膀,加上一個尾巴,湊成了小燕子。
(學生標出不同之處;烏黑光滑的、俊俏輕快的、剪刀似的、活潑可愛的)
b.讀這些詞語,說說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分別寫出了燕子的什么?
c.討論:這些形容詞刪與不珊,哪種更好?為什么?(初步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3)替換比較、鞏固練習。
學生嘗試換上其他詞來說說小燕子的外形,并與原文比較。(進一步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4)新舊比較,知識遷移。
a.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寫與《翠鳥》中的翠鳥外形描寫進行比較: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古詩,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寫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泊船瓜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方法體會《鄉(xiāng)愁》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杰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
2.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fā),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xiāng)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說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并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說說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閱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么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么詞?
隔開了什么?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里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還從哪里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說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著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xiāng)鐘山也不過隔著幾座山而已,可以說,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稍娙穗m然離家鄉(xiāng)這樣的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xiāng)呢?從哪里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么意思?說說這一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么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說一說?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后,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么觸發(fā)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huán)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與詩人產生共鳴。
1.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
想些什么?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么季節(jié)?詩人怎么說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詩人為何獨獨鐘情于一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3)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為什么這樣說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兩世界;因為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誰來讀一讀?
(2)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注意節(jié)奏,還要讀出關鍵字。再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fā)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5.齊讀。
四、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1.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了解了詩人王安石與南京的關系,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最后通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入詩境,悟詩情
這就是欣賞詩歌的方法。
板書:欣賞詩歌
2.拓展閱讀余光中《鄉(xiāng)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海外與南京關系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臺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讀于南京五中,高中畢業(yè)后選擇了金陵大學。他的很多優(yōu)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就是因為《鄉(xiāng)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之為“鄉(xiāng)愁詩人”。
今天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诉@篇作品
(2)教師范讀,幫助學生領悟。
聽老師讀一讀,看看自己有沒有體會。
(3)學生自讀。
通過自己讀,聽老師讀,有什么感悟?
板書設計:
欣賞詩歌
知詩人,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入詩境,悟詩情
第二課時《秋思》《長相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fā)情懷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把握主旨。
1.復習《泊船瓜洲》,重溫思鄉(xiāng)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還,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春滿大地,離家已久,思緒萬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鄉(xiāng),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你,都是我們心中永恒的家園。這節(jié)課,我們又將學習另外兩首表達思鄉(xiāng)情緒的詩詞。
3.自由讀兩首古詩詞,要求讀得正確、通順。通過看注釋,查資料,試著說說兩首詩詞的大概意思。
4.初步了解兩詩詞異同。
兩詩詞都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其中《長相思》是詞。長相思是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
二、對話文本,入情入境。
(一)學習《秋思》。
1.指名朗讀古詩。
2.交流詩的大意,結合重點詞隨機點撥引導:
(1)體悟“見”之蕭瑟。
◇“見”什么意思?見到什么?(秋風)
◇看到“秋風”這個詞,你會想到什么?(秋高氣爽,涼風習習,心曠神怡;秋葉紛紛,落紅遍地,寂寥肅殺。)
◇秋風是沒有形狀的,難道真的看得見?“見秋風”,其實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感受蕭瑟冷清之氛圍。)
◇唐代洛陽應該是何其的繁華,然而這一切詩人卻視而不見,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風!
(2)想象“意”之萬重。
◇“家書”是什么意思?古人說,家書抵萬金,假如你給家中寫信,會寫些什么?
◇簡介: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xiāng),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xiāng)。他祖籍吳郡,后客居洛陽。
◇假如你就是詩人,就是遠離故土思念家鄉(xiāng)的詩人,你還會在家書中寫些什么呢?
◇這么多的話想說,真可以說——千言萬語,用詩中的話說,就是什么?(意萬重)反復讀“意萬重”。
◇秋風落葉喚起思鄉(xiāng)夢,小橋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變了容顏?有多少
句詩。
(3)品味“開”之內涵。
◇“開封”是什么意思?(打開封好的信)什么時候“開封”?為什么當信快要送出的時候又“開封”?
◇“恐”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恐“說不盡”?(意萬重、匆匆)說不盡什么?
◇你就是詩人,在這落紅遍地的時節(jié),給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了一封家書。臨發(fā)前,又將封好的信拆開,你當時心中會說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態(tài),你的舉止又怎樣?——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詩人這一奇怪舉止,你會怎么說?這兩人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當家書終于“開封”之后,你能想像詩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筆,補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動。)——情感朗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從這個“開”字,你讀懂了什么?
3.誦讀提煉。
千言萬語說不盡,千愁萬緒難落筆,這正是——(學生齊讀古詩)
意萬重,說不盡。情難理,又開封。這真是——(學生齊讀古詩)
這就是《秋思》,一個游子說不盡,敘不完的思鄉(xiāng)情。(學生背誦全詩)
(二)學習《長相思》。
1.看插圖,說詞意。
欣賞課文插圖,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互說插圖所繪情景,并從這首詞中找到相對應的描寫景物的詞語。
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詞的大意。
2.討論:
(1)抓意象,山水風雪行。
◇說說“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意思。(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詞語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雪一更”嗎?(千山萬水、風雪交加)
◇指導朗讀,通過回返復沓的朗讀讀出邊塞軍旅的千辛萬苦。
(2)品意蘊,故園無此聲。
◇“此”是什么意思?“此聲”是指什么聲音?在什么情況下發(fā)出這樣的聲音?(隨機點撥“千帳燈”、“聒”)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情景會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頂頂帳篷,點點燈火,本該是多么豪邁多么壯觀!然長途跋涉之后,在這樣一個野外宿營的寒夜里,卻要聽著寒風朔雪的嘈雜聲,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讀這首詞。
◇“故園”指什么?“故園無此聲”,故園沒有什么聲音?故園有什么?想像說話。
◇故園沒有這樣的風雪交加,故園不會這樣的臥不成眠,故園不會這樣的寒冷孤寂;故園,有的是寧靜詳和,有的是親人關愛,有的是溫暖舒適??這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起,融成了一個字,一個包容作者此時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學生齊“碎”。)帶著心碎的感覺讀下闋。
◇從這一個“碎”字,你讀出了作者一顆怎樣的心?再讀下闋。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詞。
三、總結延伸,升華情感。
1.再次回讀這兩首思鄉(xiāng)詩詞。
2.體悟這兩首詩詞表達方法之妙。(前者善于從尋常細節(jié)入手,刻畫入微;后者善于將寫景與敘事融于一體。最終目的都為抒情。)
3.鴻雁傳書,千言萬語;夜宿邊關,千辛萬苦。山高水長隔不斷我的思鄉(xiāng)情,歲月流逝剪不斷我的思鄉(xiāng)情。——師生共同激情回顧《泊船瓜洲》,《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鄉(xiāng)愁,是游子心中難解的結;故鄉(xiāng),是游子心頭永恒的家。多年以后,當我們離開家鄉(xiāng),遠離故土,我們的心中,會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誦讀《秋思》、《長相思》。
5.課后收集表達思鄉(xiāng)情緒的詩詞,交流。
板書設計:
秋思
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長相思
身在征途蕭蕭風雪難入夢
心在故園羈旅懷鄉(xiāng)情意濃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7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二、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1、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2、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演示文稿
五、教學過程:
(一)預習準備
出示演示文稿(預習題):
1、你認為黃道婆是怎樣的一個人,舉例說明。
2、全文寫了黃道婆的幾件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讀書,把詞語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2、檢查詞語
(1)聽寫
虐待漂泊思念傳授歌謠研究創(chuàng)造推動認真贏得
(2)訂正
3、演示文稿:默讀課文,從聽寫的詞語中選擇幾個詞語,說說文章講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結構,學習概括主要內容
1、讀課文,試著給文章分段,并說說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連起來讀讀,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3、出示文稿
黃道婆是中國歷的“棉神”。黃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壓迫而流落崖州,并向當地的黎族人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黃道婆向父老鄉(xiāng)親們傳授植棉技術和改革紡織生產工具。黃道婆去世后,人們對她的功績的追念。
(1)讀讀這段話,有沒有問題,想想怎樣修改,就簡練通順了。
(2)學生分組討論修改主要內容。
出示演示文稿(修改后的主要內容):
黃道婆是中國歷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壓迫而流落崖州,并向當地的黎族人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隨后她回到家鄉(xiāng),向父老鄉(xiāng)親們傳授植棉技術和改革紡織生產工具。黃道婆去世后,人們很懷念她的功績。
(3)誰能總結出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重復的刪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詞語概括。缺少連接詞的地方加連接詞。)
4、課文主要寫誰?她做了什么事情?
(黃道婆在崖州學習植棉方法和紡織技術,并回鄉(xiāng)教給家鄉(xiāng)的人民。)
5、論一下,學會了幾種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6、論結果
(1)連段意,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歸納主要內容。
(四)交流有關黃道婆的資料
出示演示文稿:
黃道婆(約1254—?)又名黃婆。我國元代的棉紡織技術家。松江烏泥涇鎮(zhèn)(今上??h華涇鎮(zhèn))人。出身貧苦,小時為童養(yǎng)媳,不堪虐待,逃離家鄉(xiāng)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亞市),向黎族人民學得紡織技術。1295—1296年間,她返回家鄉(xiāng),著手改革紡織生產工具,創(chuàng)造了軋花車、彈花弓、紡車,改革了織機,提高了生產效率。她熱心地把紡織技術傳授給鄉(xiāng)人,促使松江一帶棉紡織業(yè)繁榮發(fā)展,對當時植棉和紡織業(yè)起了推動作用。至今她的家鄉(xiāng)仍建有黃母祠。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里還陳列著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國歷的巾幗英杰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yè)的偉大貢獻及她勇于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歷的巾幗英杰黃道婆對我國紡織業(yè)的偉大貢獻及她勇于革新、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的。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民謠……”
1、聽了這段民謠,你知道了什么?
(黃婆婆能幫人織布,她是個織布能手。)
2、還想了解什么?
(黃婆婆為什么要叫這兒的人織布。兩只哨子,兩匹布是什么意思?黃道婆她自己織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讀課文,試著解疑
1、自由讀書,試著從文中找到答案。
2、初讀課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問題?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鄉(xiāng)人。
生:她是在崖州學會了織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從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質疑,探究學習
1、黃道婆好不容易從家鄉(xiāng)逃了出來,學習手藝,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鄉(xiāng),文章讀到這兒,你有什么新的疑問?
(為什么她要放棄衣食無憂的生活回到那個讓她受苦的地方?)
2、讀讀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學生讀句子
出示演示文稿:
雖然黃道婆在崖州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她常常思念家鄉(xiāng)。每次想起家鄉(xiāng)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黃道婆便百感交集。終于,到老年的時候,黃道婆毅然搭上順道的海船,回到了故鄉(xiāng)。
(1)從這句話中你們讀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書的邊上。
(2)指名有感情地讀。
(3)出示演示文稿:
雖然黃道婆在崖州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她常常思念家鄉(xiāng)。每次想起家鄉(xiāng)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黃道婆便百感交集。終于,到老年的時候,黃道婆毅然搭上順道的海船,回到了故鄉(xiāng)。
雖然黃道婆在崖州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她思念家鄉(xiāng)。每次想起家鄉(xiāng)的貧窮和人們勞作的艱辛,黃道婆便百感交集。終于,到老年的時候,黃道婆毅然搭上順道的海船,回到了故鄉(xiāng)。
對比讀讀這兩句話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別思念家鄉(xiāng))
(4)是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節(jié)的時候,她想念。
(5)從中你覺得黃道婆是怎樣的一個人。(愛家鄉(xiāng))
4、從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黃道婆愛家鄉(xiāng)?
5、認為黃道婆是怎樣的人?
生:聰明,改進了紡紗的工具
生:手藝高超,教大家織物上繪畫。
生:為家鄉(xiāng)做了很大的貢獻。
生:杰出的人才
6、料補充
(1)找有關黃道婆推動家鄉(xiāng)變化的內容
(2)出示演示文稿:
各種各樣布的圖
松江布的圖
(3)看到這一切,如果作為黃道婆的家鄉(xiāng)人,你現在想對這位老婆婆說些什么?
(四)自主歸納
1、出示演示文稿:
黃道婆對家鄉(xiāng)的愛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學生填寫手中的小練習。
(五)讀寫結合
1、出示演示文稿:
我對集體的愛表現在:
2、學生討論發(fā)言
五、教學結束:
布置作業(yè)
把黃道婆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8
【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課文內容的同時,領略敘利亞的淳樸民風,感受敘利亞賣水人的質樸可愛。
2.能流暢地朗讀課文,繼續(xù)嘗試在讀句子時靜心思考。
3.能恰當地運用文中的語句練習說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敘利亞”。簡介敘利亞的地理位置。今天,我們將隨新加坡女作者尤今一起去那兒領略一下異域風光,感受那里的風土人情。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默讀課文1—3節(jié),用直線找出文中介紹敘利亞的有關語句。
交流:到位于沙漠地帶的敘利亞去旅行,最不能忍受的,是它氣候的干燥與悶熱。因為這樣,敘利亞境內,不論大街小巷,不論白天晚上,都有著各式各樣的賣水人。最常見的,有橙水、檸檬水和蘿卜水。這些新鮮果汁,價格便宜得叫人難以相信。這些都是敘利亞盛產的水果,因為生產得多,價格也就低了。
2.你能否用上恰當的關聯詞將這些語句連起來說一說?
3.齊讀課文1—3節(jié)
4.在敘利亞,最令作者難忘的,倒不是這些又便宜有好喝的水果汁,而是那些“賣水人”。出示課題
三、深入研讀他們出盡奇招裝飾攤位。
1.學生自由讀課文5—8節(jié)
他們可愛。
2.完成練習:“我”難忘敘利亞的賣水人是因為他們富有人情味。
3.再讀課文5—8節(jié),敘利亞的賣水人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點,并說說理由。
4.交流
第五節(jié)“出盡奇招”中的“奇”為何意?出盡奇招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師生配合讀有關語句。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兩個例子。
他們?yōu)楹我跀偽坏牟贾蒙洗笞鑫恼履?
“這一觀”文中指的是什么?為何“破財而飲”上打引號?
第六節(jié)在作者眼里,為什么最可愛的是那些吹笛子的賣水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他們的可愛?
(他們的裝束,他們的眼神,善解人意)
理解句子:
1)……“咿咿嗚嗚”地吹出一支又一支幽幽怨怨的`曲子。
2)……他會不由自主地說:“再來一杯?!?/p>
指導朗讀:他會用眼睛向你說話:“來吧,來吧,這么熱的天氣,來喝一杯吧!”
第七節(jié)“他竟對我們說‘你們晚上喝的,不必付錢。反正,我也要收攤了!’”句中的“竟”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你是如何理解第八節(jié)的內容?
四、拓展練習
如果有機會去敘利亞,你會怎么做?
【課堂板書】
出盡奇招裝飾攤位
敘利亞的賣水人可愛
富有人情味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9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2個生字,理解障礙、攔路虎、連估帶猜等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自主閱讀,自行體會課文所要闡述的道理。
3、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自主閱讀,自行體會課文所要闡述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懂得讀書時遇到“攔路虎”不能繞著走,要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導入課題
這節(jié)課學習第11課《讀書莫放“攔路虎”》。板書課題。
2、明確目標
據題質疑。這是一篇介紹讀書方法的略讀課文。莫放,不要放過。什么叫攔路虎?為什么不能放過攔路虎?放過去有什么危害?遇到攔路虎該怎么辦?
3、預期效果
帶著問題走入課文,比比這節(jié)課誰的收獲最多。
(二)自主學習
任務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課文脈絡
1、任務呈現
學習策略: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解決。
2、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點句概括自然段意思,在此基礎上分段,歸納段意。
(自主學習后小組內交流,準備展示。)
2、自主學習
3、展示交流
一個小組展示:認識2個生字:礙、頁。學生領讀,組詞。
理解詞語1、障礙:阻擋,使不能順利通過。也指阻擋通過的東西。本文指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
2、攔路虎:舊指攔路搶劫的土匪?,F指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或困難。本文指讀書時遇到的生字詞。
課題使用比喻手法,是形象的說法,攔路虎加引號表示特殊含義。
3、連估帶猜:估估猜猜,不求準確。
“連……帶……”是常用結構,表示兩種動作緊接著,差不多同時發(fā)生。這樣的詞語還有:
連蹦帶跳、連滾帶爬,還有哪些,請同學補充。
師引導區(qū)別形近字:
衷心:發(fā)自內心的。例如:衷心感謝。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衰老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順口溜記憶:
衣字上下大分家,小小變臉魔術師。
“口”在中央,哀思的哀;
“中”在中央,衷心的衷;
口中插橫,衰老的衰。
一個小組展示,逐段讀課文,理清脈絡。
四人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分別概括自然段段意,再分段,歸納段意。
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可以分成兩段。
第—段(1—2)講什么叫“攔路虎”。遇到“攔路虎”繞著走有什么害處。
第二段(3—4)主要講必須通過查字典掃除“攔路虎”。
我們學會了抓住中心句或重點句概括段意的方法。
任務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任務呈現
學習策略:帶著問題再讀課文
(1)什么叫“攔路虎”?
(2)面對“攔路虎”繞著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聯系實際說說你是如何消滅讀書時的攔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自主學習后組內交流,做好展示準備。)
2、自主學習
3、展示交流
一個小組展示,每人回答一個問題。
第3自然段,讀書時遇到“攔路虎”,便去請教無聲的老師——字典。(要有耐心)
1、遇到哪個就查哪個,逐個解決,批注讀音或意思。
2、先將“攔路虎”圈下來,待讀完一段,再集中起來一起查。
齊讀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查字典還要有恒心。
復習查字典的方法:
1、不知讀音的字用(部首查字法)。
2、會讀不知字意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
3、獨體字或難檢字可用(數筆畫查字法)。
這節(jié)課重點學習數筆畫查字法。教師打開小《新華字典》,91-93頁為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例如:難檢字
孑孓數筆畫都是3畫,在難檢字筆畫索引里查三畫,查到孑字在正文中的頁碼236頁,孓:256頁。
讀音為jiejue,意思為蚊子的幼蟲。
練習查獨體字“凹凸”、“戊戌”的讀音。
齊讀第4自然段。
教師總結:如果我們在讀書時遇到“攔路虎”,必須消滅它,否則它還會攔著你。消滅“攔路虎”的辦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時要做到兩點:一要有耐心。無論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查,還是把生字集中起來查都可以,總之只要是生字就不能放過它。二要有恒心。有些字不是查一次字典就能掌握的,要反復查,直到“生字”變成“熟字”。
課文的兩點寫法值得我們學習,在寫說理性的文章時可以借鑒:
1、課文有的地方直接說明道理,有的地方舉例說明道理。
如文中第2小節(jié)舉例把“衷心”讀成“哀心”,使我們無法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更有說服力。
2、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3-4)采用對比的寫法,表明自己的立場。
第一部分寫不查字典給學習帶來的影響;第二部分寫查字典對我們學習的幫助。
我們班的同學一個個都那么愛讀書,愛思考,誰能把你積累的讀書名言說給大家聽。
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
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祆?/p>
3、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獎⑾?/p>
4、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勘葋?/p>
5、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喔?/p>
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讀書貴在有好的讀書習慣,我們學到了很多良好的讀書習慣,想想都有哪些?
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1、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做讀書筆記
2、“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多朗讀多背誦
3、“學而不思則罔”——讀書要與思考相結合
4、讀書莫放“攔路虎”——遇到生字詞要勤查字典
(三)、檢測導結
1、我們常說的“攔路虎”是指(),文中所說的“攔路虎”是指()。
2、閱讀《水滸傳》里的一段,查字典掃除遇到的“攔路虎”。
反饋訂正,反思總結。
一本字典常相伴,養(yǎng)成讀書好習慣。
板書設計:遇到(1-2)產生“攔路虎”
繞著走的危害
讀書莫放“攔路虎”
掃除(3-4)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10
目的要求:
1、讀準字音。
2、學習第一,二段,知道紅軍過草地時的艱苦情況,學習老班長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點:
練習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
練習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
魚鉤是什么顏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題目卻是<<金色的魚鉤>>,這是怎么回事呢?(板書:金色的魚鉤)
二、檢查預習
1、聽課文錄音,把自己讀錯的字標出來。之后,多讀幾遍。
2、聯系課文說說詞語的意思(單擊課前預習中的字詞練習)
3、說說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當時的環(huán)境。指名說,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4、你劃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動的句子?
三、分段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幾件事?(一件是講老班長煮鮮魚野菜湯給三個病號吃,他自己沒吃一點魚;一件是講快走出草地時老班長犧牲了。)
2、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可分幾段?說說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過自學,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1、齊讀第一段。說說關于老班長的描寫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讀第二段,邊讀邊注意體會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看你從文中體會到什么?(學生發(fā)言,教師和其他同學補充或提出異議)
可引導討論:
(1)你覺得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老班長對我們非常負責?
(2)當小梁發(fā)現老班長不吃魚湯卻嚼草根,咽著魚骨頭時,老班長地神態(tài)有什么變化?劃出有關詞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長的神態(tài)變化反映了他當時怎樣的內心活動?
(4)劃出小梁神態(tài)變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當時心情怎樣?
(5)寫老班長的一憂一喜,為什么憂,為什么喜?這說明了什么?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11
一、目標:
1、教育: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2、教養(yǎng):①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訓練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字、詞、句的讀書能力和質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二、重難點:聯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三、教具:掛圖、幻燈、小黑板。
四、準備:家庭作業(yè)(初讀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畫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
五、過程:
(一)復習:
1、齊讀課題。
2、請用段意歸并法簡單說說全文主要講什么?
(二)學第三段。
1、教師邊指圖邊感情引入:是的,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學生默讀,抓重點詞質疑,教師歸納具有深究性的問題。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③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學習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聯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個問題:(小黑板出示三個問題)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
b、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
游人多?
c、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點?用──劃句子。
學生發(fā)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保持平衡?!弊髡哂煤喍痰恼Z句,形象地描畫出挑山工挑著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扁擔換一次肩?!?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
出示幾幅學生畫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分辨對錯。依據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內化語言。
4、引讀: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5、從哪兒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讀第二節(jié),邊聽邊想,交流。
6、過渡: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
和一個挑山工4次相遇,經過了解,終于解開了不解之迷。
(四)學第二段
1、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4個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老師小結: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結果又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劃出。
3、匯報后,請抓住重點詞提問題,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討論、教師點撥)
學生提的問題(“隨便”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為什么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4、教師貼出寫有道理的字條
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
并指著小結: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五)回頭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燈(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
(1)“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么?第二個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師: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啟發(fā),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師小結:邊讀邊思,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樣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4、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么?
5、教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指著寫有道理的字條講)
6、教師指著“一直、因為我需要它”小結:作者圍繞寫作目的精心用詞造句。
(六)質疑。
(七)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4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沒挑子
路程長一條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個勁兒走玩玩鬧鬧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12
教學目標:
1.利用「KWL表」連結文本與學生的經驗、知識。
2.學生練習帶著問題閱讀信息性文章。
3.利用小標題整理信息。
4.鼓勵學生發(fā)言,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看法。
導入:
閱讀《聽那鯨魚在唱歌》,引發(fā)學生對鯨魚的好奇,導入教學。
這是一則故事,充滿了文學想象之美。接下來的學習則是很嚴謹的信息性閱讀,幫助我們對鯨油更深刻、更正確的認識。
一、閱讀前:我知道什么?
利用KWL表來整理自己的想法,為讀文章作準備。
1.先讓大家會想自己的舊經驗,知道哪些關于鯨的知識,填寫工作單(關于鯨我知道……)上。然后請學生輪流說出個人關于「鯨」的知識,其他同學注意傾聽,鼓勵互相質疑與好奇,順便檢核自己所知是否是正確的。
2.經過初步的交流分享后,關于鯨你想知道什么?將你的好奇寫在工作單上(我想知道……)。小組成員互相交換工作單,分享彼此問題,并且考慮下述事項:
○小組有共同的問題嗎?
○看到一些自己也想問的問題嗎?
○把問題分類
二、閱讀文章——邊讀邊想問題
1.發(fā)下文章,請學生快速瀏覽一遍。瀏覽時,在可能與自己的問題有關的段落旁作上記號。
2.找到答案嗎?——信息閱讀
請學生找出跟自己提問相關的部分,再讀一遍。讀的時候,將重點信息加上底線或是用熒光筆標示出來。
提示:學生標示的不一定是「答案」,可能只是「相關數據」。文本的信息可能沒有直接回答學生的提問,大多時候,學生所求的答案是從文本的信息再推論出來的,而這也正是練習從閱讀中做推論的時機。
3.邀請一組學生說一說,哪些問題文章中直接回答了?哪些問題還需要想一想,或需要更多的信息幫助?
4.將所得到的答案或信息,填到工作單中(我學到了……)
5.小組同學聊一聊,檢查一下有沒有原本以為知道,但卻是錯誤的認識。
三、信息整理——為文章下小標題
再重讀一次文章,這次閱讀重點在為段落下小標題??纯催@個段落主要在介紹或說明關于鯨的哪些信息,用簡單的語句概括,例如:鯨的大小。
提示:經過整理后,就可以清楚掌握文章提供了哪些信息。
四、統整與反思
1.這次的閱讀,從文章中我學到了什么?
哪些信息是你預期到的?(或是猜想到的)
哪些信息讓你驚訝?
哪些信息讓你質疑它的真實性?
哪些信息讓你產生更多好奇?
2.關于鯨,我還想知道什么?要如何去尋找這方面的信息?
3.關于信息性的文章,我知道如何閱讀了嗎?
提示:活動中,學生練習了以下的閱讀策略:
◎建立閱讀目的——有意識的閱讀
◎配合目標和提問,選擇閱讀內容
◎邊讀邊想:思考問題
回想已知
思索新知
知識性文章的閱讀
趙鏡中
一、學生為什么讀不懂知識性文章
閱讀的困難其實多發(fā)生在知識性閱讀上。不論是閱讀的興趣或是理解,知識性閱讀對學生的挑戰(zhàn)均較大。
讀不懂的原因:
1.只記零碎的知識,不知如何組織
2.對敘寫方式不熟悉,看不到數據之間的關聯
3.分不出重點
4.缺乏背景知識
5.文章本身的問題
二、知識性文章的組織形態(tài)
掌握知識性文章的組織形態(tài),就能看出知識間的關系,幫助理解與記憶。
1.定義或說明
2.論點或命題的陳述
3.異同的比較
4.因果關系的敘述
5.指引和方法
6.問題和回答
三、教學策略
1.介紹關鍵詞匯,充實先備知識
2.注意閱讀歷程中多元的思維技巧
3.區(qū)辨事實與意見
4.正確的使用圖表
5.自我提問(針對上述文章的組織形態(tài)自問自答)
6.討論與探索
7.讀寫結合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13
《綠》
[教學目的]
1、作者對美好境界的熱情贊美和執(zhí)著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學習“移步換景”的寫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來組織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
[重點、難點]
1、重點:在寫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變換寫景角度和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藉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
1916年考進北京大學預科學習,參加五四運動。
1925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致力古典文學研究,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學英國??箲?zhàn)前對前途充滿勝利信心??箲?zhàn)勝利后,反對國民黨打內戰(zhàn)。
1948年6月,在拒絕“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簽字。臨終前囑夫人:“有件事要記住,……我們家以后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面粉!”
8月12日,在貧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澤東高度評價他說:“我們中國人民是有骨氣的?!熳郧逡簧碇夭?,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覀儜攲懧勔欢囗灒瑢懼熳郧屙?,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慨?!?/p>
2、時代背景介紹。
《綠》,寫于1924年。當時,南方成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戰(zhàn)爭已在醞釀之中。盡管朱自清并沒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對中國社會的前途,時刻都在關心著;對于以統一為大業(yè)的北伐,無疑也是抱支持態(tài)度的。他這一時期的思想,基本上還保持著“五四”運動時期青年人勇于進取的勢頭。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則表現為格調的明朗,節(jié)奏的明快,滿蓄著“為人生”、“寫實”和昂揚向上的生命活力?!毒G》雖然不過是一篇寫景文,但只要仔細品味,還是很容易觸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動著的脈搏,看到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二、全文朗讀(聽錄音、配音樂及畫面)
思考:1、作者寫景的立足點有幾個?每個立足點寫了什么景物?
2、這篇散文的“文眼”上什么?
3、作者是怎樣抓住“文眼”來寫“綠”的?
4、這篇散文上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三、學生精讀課文,討論并歸納
1、作者寫景有三個立足點。
第一個立足點是山邊,寫梅雨潭的遠景。
第二個立足點是梅雨亭邊,寫梅雨潭的環(huán)境:山、巖、亭、天、草、瀑布、水花。
第三個立足點是梅雨潭邊,寫梅雨潭的綠: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聯想。把三個立足點所繪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懸瀑、飛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圖”。
2、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3、作者是這樣抓住“文眼”來寫“綠”的:
文章開頭點題: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便按游蹤之先后,遠寫飛瀑及梅雨潭周圍的環(huán)境,實際上仍抓住“驚詫”來寫:“飛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則是有不盡的活水深潭,是充滿生機之綠,這也是梅雨潭可愛之由。其瀑流飛瀉而下的氣勢、威力令人“驚詫”,水花飛瀉情景更可“驚詫”。然而寫到梅雨潭的綠招引我們去“追捉”時,“我心中已沒有瀑布了”,這顯示作者先寫瀑布,不過是用作陪襯,強調了“梅雨潭的綠”尤其令人“驚詫”,驚詫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結尾照應開頭:“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顯示“驚詫”這“文眼”貫穿始終,而在“驚詫”之前加上“不禁”,更突出了“綠”的強烈印象。
文章充分體現了“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課文結構:(投影屏幕顯示)
開頭點題:驚詫于梅雨潭的綠
結尾扣題: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
4、本文是這樣做到情景交融的:(以課文第三段為例)
我們先看作者怎樣寫景:當“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時,“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首先看到那醉人的綠,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荷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然后作者用博喻來描寫了潭水的水波、水光、水色,但還覺得未能很好地表現出這綠的可愛,于是用了一連串的比較,通過這比較,突出地說明了梅雨潭的水色不淡不濃,水光不明不暗,正如一個漂亮的姑娘,個兒要高,又不能太高,臉要白,又不能太白,白里透紅,又不能太紅——恰到好處。
通過比喻和比較,這奇異的綠,可愛的綠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面對這奇異、可愛的綠,作者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當“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著我們”時,“我們開始追捕她那離合的神光了。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作者用“招引”一詞是擬人用法,把靜態(tài)的“梅雨潭閃閃的綠色”寫成動態(tài),反襯“我”急于領略那可愛的綠的急切心情。用“追捉”、“揪著”、 “攀著”、“探身”、“鞠躬”等動詞,準確、自然地寫出了探奇攬勝的急切心情。這時,“我的心隨著潭水的綠而搖蕩”,看著那醉人的綠,作者情不自禁地“想張開兩臂抱住她”。當作者盡情地欣賞發(fā)潭面、水波、水光、水色之后,當作者又用心地比較了水光、水色之后,那種狂喜、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終于傾瀉而出,達到了高潮:“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那醉人的綠呀!……我含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如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拔宜湍阋粋€名字,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這感情的傾瀉,不但表現在語言上直接抒發(fā),更表現在動作上的情不自禁:“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我用手拍著你,撫摩著你”,“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著她了。還忍不住要從此叫你‘女兒綠’?!?/p>
這樣,作者在描繪景色的過程中,就把狂喜、傾慕、歡愉、神往的感情融匯在梅雨潭的一片綠色之中,情與景交織在一起。
四、談談《綠》的抒情特色
學生討論并歸納。
朱自清散文《綠》中關于梅雨潭之綠的一段文字,高超地運用了融情于景的寫作技法。情因景而起,因此無不與景物特征相吻合;對綠的特征描寫得真切,尤其能體現作者地景物綠的感情。作者描寫綠的潤澤光亮,正是為了抒發(fā)對綠的傾慕、熱愛、向往之情。但作者并沒有直接地、靜態(tài)地表達感情,閱讀時,我們會感到他的感情是流動的、發(fā)展的。朱自清緊緊地扣住了接觸之前、初次接觸、不斷感受、完全融入景場這一時間過程來抒發(fā)情感。表達了感情的流程,豐富了感情的層次,加深了感情的渲染力度,使文章呈現一種自由而細膩地展開心理流程的美感效應。
1、接觸景物之前,表達對景物的神往之情。作者尚未到梅雨潭邊,就感受到有“閃閃的綠色”、“離合的神光”在吸引著他。于是開始“追捉”美的誕生地。揪、攀、小心探身、鞠躬過了石穹門——這一系列動作,既寫出了潭邊之路的奇險,到潭之邊行程的艱難;又突出表現了景物“綠”對作者的吸引力,作者對景物 “綠”的無比神往;同時也確定了讀者的審美方向。
2、接觸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邊,親眼見到神往已久的景物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拔业男碾S潭水的綠而搖蕩”,這是第一感受?!澳亲砣说木G呀!”“滿是奇異的綠呀!”醉人和奇異,寫出了景物的特征。心理學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能體現事物的概括性特征。下文對景物“綠”所作的具體描寫,就是這一特征的展開。第一感受,不斷地深入下去。
3、浮想聯想,表達對景物的熱愛。為了突出描寫梅雨潭之綠的醉人和奇異,作者用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從不同角度來顯示潭水的綠:“她松松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著,像涂了油一般……”這是對梅雨潭的漣漪以及顏色的亮度、純潔的比喻,集中寄寓了作者的熱愛之情。作者又用聯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以北京什剎海綠楊之淡、杭州虎跑寺綠壁之濃、西湖波之明、秦淮河水之暗,和梅雨潭相比,把與眼前之景既有共性又有不同點的濃淡明暗的不同光色引入作品,不但為寫綠色平添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感,而且也能在廣闊的背景中,引導讀者透過作品的語言文字,展開再創(chuàng)造的想像力。這一聯想表現了作者對梅雨潭之綠擋不住的贊美。
4、感情逐步投入,探求景物特征的來源。為什么有這樣奇異的醉人的綠呢?是潭水深吧!為什么會這般鮮潤呢?是藍天融了一塊在里面吧!這種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猜問,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感情已慢慢放開,從景物聯想到景物的來歷,“愛屋及烏”,已投入到癡迷的狀態(tài)。
5、刻畫景物神奇的魔力,抒發(fā)作者和景物為一體的感情狀態(tài)。朱自清熱情奔放又不乏天真的幻想:如果有一個舞女,手持綠水裁成的絲帶,一定能臨風飄舉,翩翩起舞;如果有一個盲妹,拿潭水作眼睛,一定能明眸善睞。綠是生命的靈動之氣,萬物賴綠而生機勃勃。作者忘乎其所,拍、摩、掬,一連串行為莫不是潭水之綠的魅力所致。至此,作者的感情也至高潮,讀者也久久不能平息,和作者一起共鳴了。
五、小結
這篇散文熱情地描寫了梅雨潭之綠,抒發(fā)了作者對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綠的傾慕和向往,表現了作者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14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是呀,故鄉(xiāng)的月亮總是那么令人懷念,今天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一首與“月”有關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字典中“泊”字的兩個音節(jié)(bópō)及其不同的意義,選擇正確的讀音。齊讀課題。)
二、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課前,你們通過收集資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⑴“瓜洲”現在揚州的一小鎮(zhèn),位于長江北岸。
⑵王安石,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2、解題:
“泊船瓜洲”(“泊”是“停泊”的意思。)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全班齊讀,注意讀準字音。
2、根據注釋,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自由朗讀,并從詩中找出能集中表達詩人想回家的一個字。(“還”字)
四、緊扣“還”字,披文入情
1、自由匯報:
你學懂了什么?
2、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習:
⑴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問:從這兩句詩句中你還體會到什么?
(可提示:從“一水間”、“只”、“數重山”等詞去體會)
生:我能體會到作者離家非常近?!?/p>
(板書:靠家近──很想還)
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①讀讀詩句,想象畫面。
②推敲詩句用詞的準確:
將“綠”字與詩人曾想過的“到、過、入、滿”作對比,想一想詩人為什么最后選”綠”?
③啟發(fā)想象:
假如你來到江邊,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對岸,而對岸的不遠處就是你離開很久、思念很久的家鄉(xiāng),此時你有何感想?
(引讀”明月何時照我還”)
④引導學生概括詩人此時這種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板書:思家切)
過渡:詩人思家切,可他能還嗎?(學生板書:不能還)
3、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體會詩人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
五、自主探究,感受詩境
1、課文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詩人為什么不能還?……)
2、討論、升華詩情:
既然詩人已經離家很近了,而且他又這么渴望回到家鄉(xiāng)去,那他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3、學生先猜測有幾種可能,師再順勢簡介當時的時代背景:
(詩人為了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雖到家門卻不能還,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高境界,他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強烈的思鄉(xiāng)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們。)
4、同桌互說詩意。
5、分男女生讀古詩。
六、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
剛剛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緊扣題眼──朗讀感悟的方法學習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秋思》。
2、初讀詩句,了解詩人情況。
3、合作學習,了解詩句大意:
⑴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
⑵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帶信的人將要出發(fā)的時候,我卻又打開了封好的信。)
4、指導朗讀,感悟情感。
七、咬文嚼字,體會“推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兩首詩中都因某個字用得特別妙而成為千古絕句,有誰知道是哪兩句詩、哪兩個字嗎?(綠、見)
2、過渡:
我們已經體會了“綠”字的妙用,那么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3、師講解:
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系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4、總結:
秋風無形,但處處可“見”;一個“綠”字,表達了眼前一片景,胸中無限情;一個“綠”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絕句;一個“綠”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話?,F在讓我們也來當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該用什么字好。
5、填字練習:
⑴選擇最恰當的字填入括號內,并說說理由:
旺、濃、鬧
紅杏枝頭春意()。
起、動、翻、皺、拂
風乍起,吹()一池春水。
⑵自由填字:
春風吹()了樹梢,吹()了小草,
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八、反復誦讀,指導背誦
1、有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2、指導背誦。
第二課時
一、查找資料,了解詩人
1、上節(jié)課,學習了兩首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今天繼續(xù)學習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長相思》。課前通過收集資料,你們有哪些收獲呢?(從作者生平及作品內容等方面進行交流。)
2、簡介作者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是清初滿洲貴族人士中,文學造詣很深,藝術成就很高的詞人。他的作品大多數反映滿洲貴族的生活情調,盡管缺少廣泛的社會意義,但情真意切,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yōu)美的感傷。他和朱彝尊、陳維嵩被稱之為清代”詞家三絕”。
3、這首詞作于康熙十二年(1681)。是作者隨康熙皇帝東巡到山海關的途中所作。
4、納蘭性德善作詞,反對模仿,強調獨出心裁。“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二、自查釋疑,讀懂詩句
1、學生試讀,思考:
這首詞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學生試講,逐句理解:
(注意書上的注解)
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走過一段山路,又走過一段水路,我向榆關那邊行。夜深了,周圍千百座帳篷里亮著燈。)
⑵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風兒刮了一更天,雪又下了一更天,刮得我心兒碎,連回鄉(xiāng)的夢都未做成。在我的家鄉(xiāng)啊,可沒有這樣的風云交加的聲音。)
3、再現形象:
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呢?
4、觀察插圖:
想象作者深夜站在軍帳外,他在望何處?心里又在思念誰呢?
三、討論探索,感受詩境
1、根據插圖,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詞人在夜深時無法入睡,這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2、討論探究,感受詩境:
(從詞的內容看,寫的是從軍出征的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作者無法入睡就是因為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
四、反復誦讀,體會詩情
1、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觸景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情。
五、積累內化,拓展延伸
1、背誦全詞。
2、搜集表達思鄉(xiāng)情感的詩詞,拓展閱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表格篇15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并理解“靦腆、謄寫、歧途、謹慎”等詞語。
2.聯系上下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母的不同評價及帶給“我”的不同感受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發(fā)現課題特點。
1.這篇文章的題目很有意思,一看題目就知道吧,看看題目,你覺得有意思在哪兒呢?(指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組反義詞,這兩個都是極端的斷言,以及引用語言做課題加引號。)
2.通過題目,我們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現在,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
二、概括內容,初步感知。
1.反復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探究思辨,感悟內涵。
1.抓住母親的語言,走進母親心理,感受母親之溫柔之愛。
找出母親贊揚“我”的句子,練習朗讀。
(1)出示句子:“母親一念完,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在我身上?!?/p>
老師就是作者,誰來當母親來夸夸,看誰最像“我”的母親?指名讀——齊讀。
還會怎么來夸贊自己的兒子。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積累相關描寫高興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在學生練讀的過程中加以適當引導點撥,從而走進人物內心。
(2)“親愛的,發(fā)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說道。指名讀,齊讀。
如果你是母親,你真覺得巴迪的詩寫得精彩極了嗎?那為什么要這樣說?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這樣一位母親,此時你的心情怎樣?用什么詞語或者句子來形容?
2.請同學們找出父親批評“我”的句子,來讀讀。
(1)寫父親對“我”的評價,批評“我”在哪兒?
父親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讀出父親的語氣。
交流父親心理。
那你覺得還要不要感謝父親呢?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匯報。文中有四處理由,師都讓學生自由找,談感受。
(3)師:當巴迪拿著國際大獎去給父母親看時,他們又會怎么說呢?根據上下文思考一下,誰最像我的父母親。
3.師小結。其實,我明白,無論是精彩極了,還是糟糕透了,這都是父母對“我”深沉的愛。
板書:愛
4.對于父母的愛,作者在文中也有文字可見,找出來讀一讀。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聯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認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讀――齊讀)
5.書面練習,概括提升
師:學了課文,談談你對父愛、母愛的理解。你們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任意選擇一題寫一寫呢?(課件出示填空)
“精彩極了”是母親對孩子的( ),母愛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親對孩子的( ),父愛像( ),它( )。
四、回應開頭,問題解決。
1.學到這兒,我們再來替巴迪寫寫獲獎感言,我們只要把練習的話稍作改變就能變成獲獎感言。
2.生自由寫,師巡視。
3.生發(fā)表獲獎感言,師生共同賞析。
五、深度開掘,提升主題。
1.我們的成功還應該感謝誰:(自己自己的謹慎)
2.如果不謹慎,我被“精彩極了”刮倒了,會怎樣?
3.如果不謹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會怎樣?
板書設計: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母親 贊揚 父親 批評
愛
謹慎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