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風箏教學隨筆
《理想的風箏》是第十二冊教材中理解難度較大的一篇課文。那么它的教學隨筆會寫些什么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AAAA,希望你喜歡。
理想的風箏教學隨筆一
作者蘇叔陽滿懷深情地回憶了一位年過半百、失去一條左腿的劉老師笑談腿疾、轉寫板書、追放風箏的三件事例,展現(xiàn)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完美人格。課題《理想的風箏》含義深刻: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熱愛生活的標志,他借風箏寄托了自己雖然身患殘疾,但也要在廣闊的天地里有所作為的理想,同時他也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美好的種子,放飛了一只只理想的風箏。學校有個慣例,每學期要完成一堂校內(nèi)示范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下子被劉老師的人格魅力震撼了!選擇這一課,沒有任何猶豫。選定教材后,參考了一些精彩范例,汲取了其中的精華,并結合本班實際,進行了一番設計,終于在上周三“閃亮登場”。為了保持課堂的真實、靈動性,課前沒有作任何鋪墊,只是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年來的語文教學使我對本班學生也充滿了信心,大部分學生對文本有獨特的感悟與靈性,平時的閱讀訓練與習作中有較好的體現(xiàn)??墒聦嵟c預料卻大相徑庭,課堂上老師飽滿的情感未能完全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發(fā)言者寥寥無幾,平時善于發(fā)言的同學都啟而不發(fā)!不知是高年級同學的羞澀?矜持?還是課堂設計的問題有難度?百思而不得其解。“學術沙龍”研討活動中,盡管我校的老師點評很精彩,但我始終覺得一堂沒有引起全體學生共鳴的課終究是失敗的!
說來也巧,當我教學正在為自己的課堂深感遺憾時,中心校發(fā)來一個通知,需要每個教研組推薦一至二堂主題教學展示課。湊和著上報吧,反正也不一定會輪到展示!呵,越是擔心的事就越有可能發(fā)生!我們學校的課報兩堂中兩堂!且本周四就要展示!(周二接到通知的)僅2天時間!選你沒商量!此時再要推托也無濟于事了!借班上課,更有難度!和中心校及時聯(lián)系,不巧的是,六年級6個班這一課全上完了,唯一的辦法,借五年級上!六年級教材五年級同學來上,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
回顧自己的公開教學旅程,從《偉大的友誼》《賣火柴的小女孩》《大江保衛(wèi)戰(zhàn)》到《只有一個地球》、《荷花》《愛如茉莉》……每一篇教材的解讀由淺入深,教學理念不斷更新,教學藝術也是前輩的引領與不斷探討中日趨完善……離開中心校近兩個年頭了,脫離了大環(huán)境的熏陶,加上日?,嵥槭聞盏臒_,坐下來盡心學習或外出學習的機會少之又少,眼界變狹窄了,思維變遲鈍了!呵呵,理所應當?shù)刂貜椭蛱斓墓适?四、五個年頭給自己壓壓擔子了,有必要抓住機會找一找差距!
有了壓力的兩個晚上是難熬的!再一次沉下心來,走進文本,解讀文本,與作者對話,與名師交流,尋找?guī)椭⒆觽兝斫庹n文的突破口!時鐘悄悄地指向10點,11點,絲毫沒有睡意,劉老師講腿疾故事時的微笑,寫板書時手持圓木棍的每一次艱難的旋轉,放風箏時的奮力追趕、抓住風箏時臉上漾起的幸福和滿足,一一在腦海中鮮活起來,正是這一個個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讓樂觀堅強、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劉老師形象更加豐滿!這些細節(jié)就是孩子感悟人物想象的抓手!重新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揣摩每一個提問,預設孩子課堂上的生成,以及老師的評價……
今天終于走進了五(5)班的課堂,在舒緩的音樂聲中與孩子們一起回顧劉老師的感人事例,劉老師的一笑、一轉、一喊、一追無不震撼孩子們的心!他們仿佛也走進了劉老師的課堂,仿佛跟著劉老師一起制作風箏、追放風箏,他們快樂著、激動著、暢想著……那專注的眼神、流暢的表達、敏捷的思維令人叫絕!課堂上不僅涌動著濃濃的情,孩子們的心也隨著各式風箏飛上了藍天,面對挫折樂觀堅強、敢于挑戰(zhàn)困難的種子也在孩子的心中悄然萌發(fā)……
同樣一堂課,同樣的教者,同樣的學生(而且還是低一個年級的學生),不同的教學設計,卻收獲著不同的教學效果!學生能否有表達的欲望,能否跳一跳就能找到果子,能否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關鍵還在于我們老師!教無定法!學無止境!“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讓自己的教學多一份鉆研與反思,課堂也許就會多一份靈動與精彩!
理想的風箏教學隨筆二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注重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tǒng)一。從本單元的“導讀”和課前的“閱讀提示”也不難看出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首先在于鼓勵學生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的人生態(tài)度和頑強執(zhí)著的精神,其次是學習本文運用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鑒于本篇是略讀課文,我設計時主要想彰顯的教學理念就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要立足于學。課堂上我完全放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以質(zhì)疑問難、閱讀交流為主線,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獨特體驗解讀文本,體味生活,努力營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通過搜集資料、自主讀書、交流評價、質(zhì)疑問難、對比感悟等系列活動,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立體對話環(huán)境中使語言文字訓練與情感熏陶完美契合,達到“文道統(tǒng)一”的理想境界。
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新課伊始,我就以滿懷深情的語調(diào)營造濃濃的懷念氛圍,說:“同學們,從小到大,我們走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親人、朋友的支持和關愛。如果要你寫一個對你影響最大的人,你會寫誰呢?”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并引導其說原因。讓學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既是對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歷的喚醒與提取,也為后來尋找作者對劉老師念念不忘的原因埋下伏筆。在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暢所欲言之時,我用幻燈出示蘇叔陽的照片,介紹引入:“蘇叔陽是我國著名的作家。他在離開母校三十年后寫了一篇懷念恩師的文章——《理想的風箏》。本課中的劉老師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為什么蘇叔陽三十年后還對他念念不忘呢?這將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學生在開課之初對本課目標有所了解,學習更具指向性、針對性。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匯報,了解預習情況?;谛W生有表現(xiàn)欲望的心理,開課初我先創(chuàng)設輕松的課堂氛圍,安排了自主匯報活動:認讀生字詞、匯報預習收獲和提出讀書疑問。既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也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效果,同時引領學生漸漸走進課文,與文中人物、事件開始初步對話??芍^一舉多得。但是“對話”不是空洞之語,我們的教學不能簡單地停留在讓學生漫無邊際的匯報層面。我們還要引導學生能夠從眾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讀懂重點之所在,由此轉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第三環(huán)節(jié):研讀結合,感悟人物精神。學生談出的“感悟、體會”可能比較淺顯、籠統(tǒng),甚至比較雜亂,需要教師及時調(diào)控。我設計的預案是引領學生進行三次對話:首先以“的劉老師”為訓練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談對劉老師的認識。同時教給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段落,通過品讀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來體會人物精神品質(zhì)。這一過程,給學生充分讀書、思考的時間,同時安排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使他們自主參與學習的內(nèi)部要求得到滿足,同時也積累內(nèi)化了語言。本課事例典型,語言生動,相信學生都能感受到劉老師的身殘志堅、熱愛祖國、平等待生……在劉老師的形象逐漸豐滿,在學生心目中呼之欲出時,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談作者對劉老師的印象?;蛟S學生年齡小,還不能自發(fā)地將心比心,體會作者心境。這時,教師鋪設臺階,讓學生轉換角色,與心靈對話,想象:假如你也在現(xiàn)場看劉老師放風箏,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三次對話帶領學生在文本中走了個來回。這個過程也讓文字內(nèi)容、劉老師形象更加鮮活,為學生與文本和生活的對話作了充分的積淀與孕伏。
理想的風箏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1.風箏教學相關隨筆
3.改變的隨筆
5.高中生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