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阿房宮賦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杜牧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阿房宮賦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是如何呢?本文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阿房宮賦文言文翻譯及注釋資料,僅供參考。
阿房宮賦文言文原文
阿房宮賦
作者: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lí)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 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渦,矗(chù)不知其(廣東版教材為“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也做“東西”)。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niǎn)來于秦,朝歌夜弦(xián),為秦宮人。明星熒(yíng)熒(yíng),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huán)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lù)轆(lù)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廣東版教材無“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piāo)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lǐ)迤(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zī)銖(zhū),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縫參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bó)縷;直欄橫檻(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ōu)啞(yā),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shù)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阿房宮賦文言文注釋
(1)[六王畢]六國滅亡了。六王,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的國王,即指六國。[ 畢 ] 完結,指為秦國所滅。
(2)[一]統(tǒng)一。
(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禿了,阿房宮出現了。兀,山高而上平。這里形容山上樹木已被砍伐凈盡。出,出現,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4)[覆壓三百余里](從渭南到咸陽)覆蓋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積單位,不是長度單位。古代五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三百余下里,約合7500戶人家的面積。300里地,即150公里,現代人也無法做到,夸張過度,難以令人信服)。這是形容宮殿樓閣接連不斷,占地極廣。覆壓,覆蓋(覆壓:應當是指“層層疊疊”)。
(5)[隔離天日]遮蔽了天日。這是形容宮殿樓閣的高大。
(6)[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北邊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陽(古咸陽在驪山西北)。走,趨向。
(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8)[廊腰縵回]走廊寬而曲折。廊腰,連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這樣說。縵,縈繞?;?,曲折。
(9)[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噘起。檐牙,屋檐突起,猶如牙齒。
(10)[各抱地勢]各隨地形。這是寫樓閣各隨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狀態(tài)。
(11)[鉤心斗角]指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鉤心,指各種建筑物都向中心區(qū)攢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對峙。如今指各自用盡心機互相排擠。
(12)[盤盤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渦]盤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渦。焉,相當于“凜然”“欣然”的“然”。樓閣依山而筑,所以說像蜂房,像水渦。盤盤,盤旋的樣子。囷囷,屈曲的樣子,曲折回旋的樣子。
(13)[矗不知其幾千萬落]矗立著不知它們有幾千萬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聳立的樣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與此相同。落,相當于“座”或者“所”。
(14)[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長橋臥在水上,沒有云怎么(出現了)龍?《易經》有“云從龍”的話,所以人們認為有龍就應該有云。這是用故作疑問的話,形容長橋似龍。
(15)[復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復道。
(16)[冥迷]分辨不清。
(17)[歌臺暖響,春光融融]意思是說,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融融,和樂。
(18)[舞殿冷袖,風雨凄凄]意思是說,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凄冷。
(19)[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統(tǒng)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為嬪、嬙。下文的“王子皇孫”指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
(20)[辭樓下殿,輦(niǎn)來于秦]辭別(六國的)樓擱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
(21)[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光如)明星閃亮,是(宮人)打開梳妝的鏡子。熒熒,明亮的樣子。下文緊連的四句,句式相同。
(22)[漲膩]漲起了(一層)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臉的“脂水”)。
(23)[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熏衣物。
(24)[轆轆遠聽]車聲越聽越遠。轆轆,車行的聲音。
(25)[杳]無影無聲,形容聲音的遙遠。
(26)[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態(tài),指姿態(tài)的美好。妍,美麗。
(27)[縵立]久立。縵,通“慢”
(28)[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2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這里說三十六年,是舉其在位年數,形容時間長。
(30)[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下文的“經營”“精英”也指金玉珠寶等物。
(31)[摽(piāo)掠其人]從人民那里搶來。摽 ,搶劫,掠奪。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民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國各愛其人”“秦復愛六國之人”的“人”,與此相同。
(32)[倚疊]積累。
(33)[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把寶鼎看作鐵鍋,把美玉看作石頭,把黃金看作土塊,把珍珠看作石子。鐺,平底的淺鍋。
(34)[邐迤(lǐ yǐ]連續(xù)不斷。這里有“連接著”、“到處都是”的意思。
(35)[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36)[奈何]怎么,為什么。
(37)[錙(zī)銖(zhū)]古代重量名,一錙等于六銖,一銖約等于后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38)[負棟之柱]承擔棟梁的柱子。
(39)[磷磷]水中石頭突立的樣子。這里形容突出的釘頭。
(40)[庾(yǔ)]露天的谷倉。
(41)[九土]九州。
(42)[獨夫]失去人心而極端孤立的統(tǒng)治者。這里指秦始皇。
(43)[固]頑固。
(44)[戍卒叫]指陳勝、吳廣起義。
(45)[函谷舉]劉邦于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推翻秦朝統(tǒng)治,并派兵守函谷關。舉,被攻占。
(46)[楚人一炬]指項羽(楚將項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陽,并焚燒秦的宮殿,大火三月不滅。
(47)[使]假使。
(48)[族滅]被滅族。
(49)[不暇]來不及。
(50)[族]名詞作動詞用,滅族,殺死全族的人。
(51)[使]假使
(52)[遞]傳遞,這里指王位順著次序傳下去。
(53)[萬世]《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下詔曰:“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秦朝僅傳二世便亡。
(54)[哀]哀嘆。
(55)[舉]攻占。
阿房宮賦文言文翻譯
六國滅亡,秦始皇統(tǒng)一了天下。蜀山的樹木被伐光了,阿房宮才蓋起來。(從渭南到咸陽)阿房宮占地三百多里,樓閣高聳,遮天蔽日。(它)從驪山向北建構,再往西轉,一直延伸到咸陽。渭水和樊水浩浩蕩蕩,水波蕩漾地流入阿房宮的圍墻。每隔五步(有)一棟樓,每隔十步(有)一座閣。走廊寬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噘起。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環(huán)抱,各種建筑物都向中心區(qū)攢集,屋角互相對峙。盤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渦,矗立著不知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渭水上,(人們看了要驚訝:)天上沒有云,怎么出現了龍?在樓閣之間架木筑成的通道橫空而過,彩色斑斕,(人們看了要詫異:)不是雨過天晴,哪里來的彩虹?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東西方向。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凄冷。一天之內,一宮之中,而天氣竟會如此不同。
六國王侯的宮妃、女兒、孫女,辭別本國的樓閣宮殿,乘著輦車來到秦國。早晚彈唱,成為秦王朝的宮女。(光如)明星閃亮,是(宮女們)打開梳妝的鏡子;烏云繚繞,原來是她們正在早晨梳理發(fā)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垢膩,原來是她們潑掉的脂粉水;空中煙霧彌漫,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香料。如雷霆般的聲音響起使人驟然吃驚,是皇上的宮車馳過;聽那車聲漸遠,也不知駛到哪兒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耐心地久立遠視,盼望皇帝能親自駕臨。可是有許多宮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還未見到皇帝。燕、趙、韓、魏、齊、楚收藏的財寶,聚斂的金玉,搜求的珍奇,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來,從人民那里掠奪來的,堆積得像山一樣。旦夕之間國家滅亡,珠寶都被運進阿房宮。把寶鼎當作鐵鍋,把美玉當作石頭,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沙石,隨意丟棄,秦人看見了也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想法和千萬人的想法是一樣的(都想過好日子)。秦始皇喜愛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yè)。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財物一分一厘都不放過,揮霍時卻像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讓那(阿房宮中)負載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農夫還多;架起側梁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女工還多;顯眼的釘子,比谷倉里的稻米還多;橫直密布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線還要多;縱橫的欄桿,比天下的城郭還多;樂器的演奏聲,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秦統(tǒng)治者窮奢極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卻越來越驕橫頑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響應,函谷關被攻破,項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使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國統(tǒng)治者都能愛護本國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如果秦國統(tǒng)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么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甚至可以傳到萬世都為君王,誰能夠滅掉秦國呢?秦人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只好讓后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以為鑒,那么又要再讓后世的人為后世哀嘆了。[1]
阿房宮賦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畢,完結,指為秦國所滅;一,數詞作動詞,統(tǒng)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驪山,從驪山 ,名作狀)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云,名詞作動詞,出現了云;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龍)
4.復道行空,不霽何虹?(虹,名詞作動詞,出現了彩虹 )
5.輦來于秦(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6.朝歌夜弦(歌、弦,名詞作動詞,吟唱、彈奏。朝、夜,名詞作狀語,在早上、在晚上)
7.誰得而族滅(族,滅族,名作動)
8.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當作。名詞作動詞。)
9.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10.廊腰縵回(腰名詞作狀語,像人腰一樣)
11.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12.族秦者秦也(族,名詞作動詞,滅族)
13.蜀山兀(兀,形容詞作動詞,山高而禿,指山上的樹木被砍伐光了)
14.日益驕固(日,名詞作狀語,天天地)
15.秦人不暇自哀(哀,為動用法,為……哀嘆)
16.奈何取之盡錙銖(盡,使動用法,使……盡)
17.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炬。放火 焦土,名詞作動詞,變成焦土)
18.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極,副詞作動詞,極盡)
19.燕趙之收藏(收藏,動詞作名詞,指收藏的金玉珍寶等物)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5)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被動句
1)輸來其間
2)函谷舉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語后置
(1)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2)釘頭磷磷
(3)瓦縫參差
(4)管弦嘔啞
3)介詞結構后置(狀語后置)
(1)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2)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
(3)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
(5)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4、省略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憐焦土
4)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古今異義
①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古義:宮室建筑的精巧 ;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谝粚m之間,而氣候不齊( 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今義: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
?、垩嘹w之收藏,韓魏之經營(古義:指金玉珠寶等物;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 )
?、芸蓱z焦土( 古義:可惜;今義:憐憫 )
?、輲浊f落(古義:座,所;今義:下降,衰敗)
?、拗弊呦剃?古義:跑,奔,此處解釋為趨向;今義:行)
一詞多義
一:
1、 六王畢,四海一(統(tǒng)一。)
2、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3、黃鶴一去不復返 (一旦。)
4、而或長煙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專一。)
6、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一體。)
7、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短m亭集序》 (一樣)
愛:
1、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 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p>
1、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提取。)
3、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類。)
3、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 成公四年》(家族)
焉:
1、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用于形容詞后,相當于然:……的樣子。)
2、 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 且焉置土石(何況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問代詞。)
4、 焉用亡鄭以陪鄰(怎么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么。疑問副詞。)
5、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里興起了。于之。兼詞。)
6、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
而:
1、 驪山北構而西折(它從驪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講話,卻敢在心里憤怒。)..
3、 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4、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的。)
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并且經常復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夫:
1、 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2、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語氣助詞。大國,難以測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阿房宮賦創(chuàng)作背景
《阿房宮賦》寫于唐敬宗(李湛)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唐敬宗十六歲即位,昏憒失德,荒淫無度,鬧得朝野疑懼,無不懷有危機感。于是杜牧寫下《阿房宮賦》。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由此可見其寫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敗的教訓,以警告最高統(tǒng)治者。[4]
阿房宮賦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從內容結構上看,此賦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開篇先用四個三字短句領起,音節(jié)緊湊,氣勢不凡,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12個字,既寫出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語言簡練到不能刪削分毫的程度,筆力千鈞。接下來從全景到本體構筑,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勾勒出阿房宮占地廣闊、凌云蔽日的宏偉氣勢,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驪山北構而西折”四句,寫阿房宮是依著山勢、就著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以下由寫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墻”,自然地過渡到寫阿房宮的建筑特點。其中實寫了樓閣、廊檐,描繪得細致入微;虛寫了長橋、復道,想像得神奇瑰麗。然后用夸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象,陪襯出它的宏大寬廣。
第二段,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奢侈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設伏。
先寫“妃嬪”的由來,說明是“六王畢,四海一”的結果,照應篇首。作者一連用了“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等六組排比句式,寫宮人梳妝打扮、“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的凄慘生活。鏡如明星,鬟如綠云,“棄脂”漲渭水,焚椒蘭成煙霧。這些生動的描寫,既表現了宮女命運的悲慘,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燕趙之收藏”以下,由寫人的被欺辱轉而寫物的被踐踏。在這里,原來六國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塊、鐵鍋一樣堆棄著,“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寫轉為議論,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發(fā)出感嘆,對比人心事理,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進而質問道:“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接著,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盡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經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tǒng)治者進行較量,結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
作者連續(xù)慨嘆,情不能禁。“嗚呼”之后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息息相關。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稱謂,提醒唐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轍,意味深長。
從藝術手法上,此賦運用了以下手法。
一、想像、比喻與夸張
阿房宮毀于戰(zhàn)火,其形制如何,早已無人能夠說清,《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見“有關資料”霍松林的《〈阿房宮賦〉鑒賞》引文)也不很詳。這給寫“阿房宮”造成了困難,但卻給作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空間??梢哉f,杜牧在這篇賦中藝術地再造了阿房宮。無論是對樓閣廊檐的工筆細刻,還是對長橋復道的潑墨揮灑,都是出自想像。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給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帶動人沿著他開辟的路徑走下去,在頭腦中活現當年這座宮殿的盛況。這種效果的取得,和本文運用生動的比喻、大膽的夸張有直接關系。如“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一段出于想像,既是比喻,也是夸張,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二、描寫、鋪排與議論
從整體結構來看,此賦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后兩段以議論為主。前面的描寫是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采用了鋪排的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寫中鋪排的例子,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一段;議論中鋪排的例子,如結尾一段的正反述說。這固然是賦體的傳統(tǒng)寫法,但值得稱道的是杜牧沒有像編類書一樣堆砌相同詞語,而是寫得不繁縟冗雜,恰到好處。
三、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此賦發(fā)揮了駢文的某些長處,如鋪排、對偶、押韻等,但也大量使用單句散行,增強表現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六個四字句后,接以“盤盤焉,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一個散行的長句。這樣,句子整散結合,長短不拘,節(jié)奏鮮明,更富于表現力。[5]
名家點評
《阿房宮賦》被選入《古文觀止》卷七,編選者評論說:“前幅極寫阿房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愛六國之人意在。所以一炬之后回視向來瑰麗,亦復何有!以下因盡情痛悼之,為隋廣、叔寶等人炯戒,尤有關治體。不若《上林》《子虛》,徒逢君之過也。”
元朝人祝堯在《古賦辨體》里說:“杜牧的《阿房宮賦》,古今膾炙;但太半是論體,不復可專目為賦矣。毋亦惡俳律之過而特尚理以矯之乎?”明朝人吳訥在《文章辨體序說》中引了祝氏的這幾句話,然后說;“吁!先正有云:‘文章先體制而后文辭。’學賦者其致思焉!”[5]
阿房宮賦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太和二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6]
看了阿房宮賦文言文翻譯及注釋的人還看了:
4.阿房宮賦教案
9.讀阿房宮賦有感
10.讀《阿房宮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