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存的11條社會心理學定律
1、羊群效應(yīng)
也稱“從眾效應(yīng)”,是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于真實的或想像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shù)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xiàn)象。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默認否定,且不會主觀上思考事件的意義。所以無論意識到與否,群體觀點的影響足以動搖任何抱懷疑態(tài)度的人。
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自我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羊群(集體)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如果一頭羊發(fā)現(xiàn)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后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事實上羊群效應(yīng)就是一種跟風行為,它表現(xiàn)了人類共有的一種從眾心理。
2、登門檻效應(yīng)
又稱“得寸進尺效應(yīng)”,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diào),或想給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在人際交往中,當我們要求某人做某件較大的事情又擔心他不愿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這樣更容易獲得幫助。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曾作過一個實驗:派人隨機訪問A組家庭主婦,要求她們將一個小招牌掛在她們家的窗戶上,這些家庭主婦愉快地同意了。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訪問A組家庭主婦,要求將一個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結(jié)果有超過半數(shù)的家庭主婦同意了。與此同時,派人又隨機訪問B組家庭主婦,直接提出將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結(jié)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婦同意。
3、首因效應(yīng)
又稱“第一印象效應(yīng)”,是指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相接觸時產(chǎn)生的第一印象對客體以后的認知產(chǎn)生的影響作用。因此,每個人都力圖從衣著、姿勢、面部表情等方面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無論是去面試,還是去相親,都要給別人留下你重視對方,善于經(jīng)營自己的良好印象喲!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被試者分為兩組,同看一張照片。對甲組說,這是一位屢教不改的罪犯。對乙組說:這是位著名的科學家。看完后讓被試者根據(jù)這個人的外貌來分析其性格特征。結(jié)果甲組說:深陷的眼睛藏著險惡,高聳的額頭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決心。乙組說: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維深遂,高聳的額頭說明了科學家探索的意志。
4、破窗效應(yīng)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xiàn)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這個現(xiàn)象,就是“破窗效應(yīng)”。“破窗效應(yīng)”認為環(huán)境中的不良現(xiàn)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寫著“請勿亂涂亂畫”的墻壁上,往往最多涂鴉。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qū)。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jié)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托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后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jié)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破窗效應(yīng)
5、踢貓效應(yīng)
指對弱于自己或者等級低于自己的對象發(fā)泄不滿情緒,而產(chǎn)生的連鎖反應(yīng)。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fā)泄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現(xiàn)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很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的不穩(wěn)定,一點不如意就會使自己煩惱、憤怒起來。
如果不能及時調(diào)整這種消極因素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別人“踢”和去“踢”別人。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fā)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zhí)拥浇稚险靡惠v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踢貓的孩子撞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