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三則讀后感
論語三則讀后感
《論語》在其成書后即作為一個整體在思想層面對后世產(chǎn)生影響。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關(guān)于論語三則讀后感的相關(guān)文章,歡迎閱讀!!!!
論語三則讀后感篇一
今天我讀了《論語三則》。其中的一則,講的是孔子說的話。但有一句讓我深有感觸。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t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這句話講的是:幾個人一塊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我選取那些有點學習,看出那些缺點改正它們。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比如在我們班里,就有很多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例如小丁同學(丁雨森),小李(李云龍)小王(王卓)等很多同學。就說昨天吧。老師讓沒改完卷子的爬黑板寫,可是我就差最后一道題了,但是就是不會改,這時候小丁走過來給我講了一下我就會了。
所以說孔子的話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論語三則讀后感篇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我的腦海里又似曾回蕩起前幾日全班同學齊誦課文《論語》三則時的情形,現(xiàn)在回想起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說的話,真是令我感悟至深啊!
《論語》是古時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與他的弟子們在教學當中所總結(jié)出來的教學方式和一些倫理道德。以學和義為主宰,而課文中的三則是孔子交代后人,傳授與練習相結(jié)合,學思并重,要謙虛、修身養(yǎng)性之道。
讀了《論語》我感悟深刻,尤其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其大意是:學習的東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從中我明白了要實事求是,不能欺騙自己,最后一事無成。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老師講了一個知識點,問大家會不會,幾乎沒有人說不會,可是真正的結(jié)果只能做題后揭曉,錯的至少有5個人,其實他們最終所欺騙的實際是自己啊!
讀了孔子的《論語》我真的領(lǐng)悟至深、受益匪淺啊!
論語三則讀后感篇三
眾所周知,論語每篇的標題是以文章的前二個字來命名的,當然除去“子曰”,因為,這兩字出現(xiàn)的頻率太高。
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較亂,好像并不是在說為政,而是在講孝,講君子,將信用。其實,都是在圍繞為政這個主題展開的,第一句是主旨,起著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接著,孔子從思無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十五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孝無違、孝敬,從君子不器,先行言后從之,周而不比,……
以上這些說都是在圍繞一個字展開——德,德代表著禮,代表著孝,代表著君子。曾國藩曾說過,德者,若水之源,樹之本;才若水之流,樹之葉,大概是這個意思,大概也是受我們偉大孔子的思想影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有兩句關(guān)于談?wù)搶W習的經(jīng)典名言,“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能很多人會以為這兩句出自學而篇,沒想到卻是在為政篇,乍看,我也是頗覺新鮮,過后,我覺得也很正常,無論從政,為學,都是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一個循環(huán)往復(f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學與思的結(jié)合,這也就是為什么高學歷的人才,有時候,某個專業(yè)的問題跟他所研究的專業(yè)無直接的相關(guān)性,但卻能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門也!
最后,有一點對現(xiàn)在為政者都頗具借鑒意義的是: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段話我覺得現(xiàn)在有志于從政而又摸不著門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國的政治里,這絕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比馬克思的資本論都更厲害。對于剛從大學畢業(yè)長期處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學子而言,更是值得謹記!
當然,學而篇談到與朋友交很重要的一點——信用,其實,為政也一樣,這不,孔子就說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無論你是從政,還是為學,都是不可缺少的。
論語三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6.論語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