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試卷匯編(2)
2017年高考語文試卷匯編表達題
六、選作題 (19、20、21題任選做2題,每題6分,共12分)
19.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6分)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莊子·應帝王》)
(1)在這則寓言故事中,倏與忽好心保德卻造成混沌的死。對此,莊子顯然持批評態(tài)度,體現(xiàn)了道家 的思想。(2分)
(2)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示。(4分)
答:
19.(1)【參考答案】清靜無為(或:順其自然、順物自然、無為而治)
(2)【要點提示】
要求“啟發(fā)+事例(結合實際)”,各占2分。
可以從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角度談:不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尊重客觀規(guī)律,根據(jù)事物的本性而行;不能只從主觀想象和主觀意愿出發(fā),一廂情愿,結果事與愿違,好心做了壞事。
可以從尊重個性,保持本真的角度談:每個個體都有其獨特性,應尊重個體的本性,發(fā)展其個性,讓人得到自由的成長。
也可以從個體的角度談:啟示我們每個人應保持本真,彰顯個性,做真正的自己,不失去自我。
2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分)
____________
契訶夫
有一個貴族老爺?shù)鸟R被盜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報紙上都刊登了這樣一個聲明:“如果不把馬還給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親在這種情況下采取過的非常措施。”威脅生效了。小偷不知道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不過他想著可能是某種特別可怕懲罰,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馬送還了。能有這樣的結局,貴族老爺很高興。他向朋友們說,他很幸運,因為不需要步父親的后塵了。
“可是,請問你父親是怎么做的?”朋友們問他。
“你們想知道我父親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訴你們……有一次他住旅店時,馬被偷走,他就 。如果小偷不是這樣善良和客氣的話,我發(fā)誓,我一定要照父親那種做法去做!”
(1)試著眼于貴族老爺?shù)淖鳛?,給小說取一個恰當?shù)臉祟}。(2分)
答: 。
(2)請把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補充完整。(提示:盡量別開生面,不按常規(guī)的邏輯展開故事情節(jié))(4分)
答:
20.【參考答案】
(1)威脅(恐嚇/懲罰)。(2分)
(2)把馬肚帶套在脖子上,背著馬鞍回家了。(只要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都可計4分,其他酌情計分。)
【附】原作賞析:貴族老爺?shù)耐{,是虛張聲勢,實際上是無奈。而且,貴族老爺?shù)膰勒?、?zhí)著的語氣增強了幽默的效果。威脅往往和懲罰相連。可是,威脅別人,最后受懲罰的是自己,而且是自己對自己的懲罰,這種懲罰帶著中國式的阿Q精神。威脅發(fā)展到懲罰是必然的,若是懲罰別人,是故事;而懲罰了自己,就是小說了。
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分)
尼泊爾震后游客廢墟前自拍 被指麻木不仁
據(jù)美國《赫芬頓郵報》27日報道,加德滿都達拉哈拉塔在地震中坍塌,救援人員已在廢墟中找到180具遺體。命運多舛的達拉哈拉塔始建于1832年,曾在1934年的特大地震中被毀,于1936年重建。與忙碌的救援工作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量前來看熱鬧的“游客”聚集在廢墟前,爭相與達拉哈拉塔的斷壁殘垣“合影留念”。
尼泊爾“震后游客”被媒體曝光后,各國網(wǎng)民紛紛留言譴責自拍者。
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稱,“麻木不仁的游客”其實是一種全球現(xiàn)象。美國一些媒體有時也會通過讓自拍游客“露臉”的方式發(fā)出警示:今年3月底,紐約市發(fā)生燃氣大爆炸,7名女性在爆炸現(xiàn)場舉起自拍桿,興高采烈地合了一張影。事發(fā)后第二天,美國《紐約郵報》將7人自拍的現(xiàn)場圖片刊登在頭版頭條。
(據(jù)2015年04月29日《環(huán)球時報》)
(1)上面文字中畫線的句子屬于消息的 部分。(1分)
(2)你是否贊同媒體曝光“麻木不仁的游客”的自拍露臉照的做法?試寫一則短評。(5分)
答:
21.(1)背景
(2)【要點提示】
贊同。“震后游客”對緊張的救援視而不見,卻忙于自拍“合影留念”,他們的行為無異于見死不救,缺乏人性。這種“游客”實為看客,對這種麻木不仁、漠視生命的人就應該曝光,一來警示、懲戒其本人,讓其知錯反省,二來也可以提醒其他民眾,加強公德意識,進而提升廣大民眾的文明素養(yǎng),三來也彰顯了媒體的社會責任。
不贊同。游客廢墟前自拍的行為固然不妥,媒體有責任報道此類事件,以善意提醒、呼吁游客文明出行,但曝光“麻木不仁的游客”的自拍露臉照的做法也欠妥,因為這樣做不但侵犯了這些游客的隱私和肖像權,而且會對他們造成身心的傷害,可能對他們今后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困擾。
七、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詩歌《土》,按要求作文。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這首小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卻富含哲理,啟人深思。讀這首小詩你產(chǎn)生了哪些聯(lián)想?又有怎樣的感受和認識?請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
?、僮远⒁?,自擬標題。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少于800字。
22.
【寫作提示】
兩者都由土而來,價值卻全然不同。
那么,我們再向深處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讓“土”成為令人尊敬的土壤,又是什么原因讓“土”成為令人鄙夷的“塵埃”?“土壤”之所以令人尊敬,“塵埃”之所以令人鄙夷,是因為前者找準了自身的價值定位,找到了自己的恰當歸宿,而后者則正好相反。
由此,我們不難得到啟發(fā):人的價值又何嘗不是這樣?有的人,自我標榜,自我膨脹,到頭來變成一文不值的“塵埃”;相反,有的人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做實實在在的事,獻身于事和大眾,最終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價值。
也可換一種思路:一個人的“位置”變化造成價值變化。
【立意參考】
(1)要為人生定好位置。
是泥土就應附著大地,安心做好“土壤”,任腳步和車輪碾壓,供草木果蔬等生長;如魯藜《泥土》所說:“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2)生活要腳踏實地。
生活,就是要踏踏實實地做事,做實實在在的事,要干一行愛一行,干好一行。不可像“塵埃”,本來屬于“土”,卻找不到自己的歸屬,失卻了自我。
(3)不能孤芳自賞。
“塵埃”之所以難有作為,是因為本屬于“土”的它孤立于大地之外,離開了整體,離開了根基。它不懂得融入集體,團結協(xié)作,一味強調(diào)自我,孤芳自賞。
猜你喜歡:
4.高考卷語文真題
5.高考語文考卷真題
2017年高考語文試卷匯編(2)
上一篇:2017年高考語文試卷古詩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