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歷史與素質教育的論文(2)
有關歷史與素質教育的論文篇二
《素質教育下的初中歷史教育》
摘要:根據新課改要求,提高學生的能力成為當前初中歷史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更新觀念,采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素質教育真正滲透到初中歷史教育中。
關鍵詞:素質教育 初中歷史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各地方都在實施素質教育。對于初中歷史來說,也要在教學中體現(xiàn)素質教育,這樣才有利于初中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全面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包括知識、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態(tài)度、價值觀等;同時,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
1. 更新初中歷史教學基本理念
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要是學習歷史知識,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而對于學了歷史知識之后對學生有什么影響,教師很少關注。所以,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才能推進素質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
1.1初中歷史教學所追尋的是學生對歷史的建構和認識,因此教學的整體目標應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為基礎,并把歷史思維能力視為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從而把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由傳授知識的類型轉變?yōu)榘l(fā)展思維的類型。
1.2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活動,而這種活動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進行機械記誦的模式,而應該是學生對歷史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的模式,側重于學生正確地建構其心目中的歷史,使學生能夠識別各種對歷史的解釋,并提出他們自己的解釋。
1.3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方法運用,主要是圍繞學生對歷史的感受、了解和認識,側重于訓練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通過師生對各種歷史資料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在掌握史料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2. 采用與以往不同的教學方法
2.1設置問題,進行研究式教學。
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一般直接把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時間長了以后,學生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就不利于教學。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設置問題,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有膚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復)。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2.2幫助初中學生在歷史課上提高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增加歷史知識,最關鍵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讓歷史成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成才的一門重要的課。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fā)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辯證的、變化的、發(fā)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活、調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fā)展。
2.3讓學生多參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初中學生大部分不愿意參與初中歷史課的課堂活動。因此,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fā)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2.4重視史料分析。
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幾乎沒有史料分析,而僅僅是知識的講授,甚至有的教師讓學生死記硬背歷史知識,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書呆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xiàn)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tǒng)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首先讓學生“愿”學。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會“燃情”,要點燃每一位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歷史課的教學活動之中。巧妙構思每一堂課的過程,用心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設計深受學生歡迎的活動……學生們的情感悄悄地被點燃。同時,教師還要會“煽情”,讓學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在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能正確地引導,及時地鼓勵,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出學生更多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比如,可以不斷優(yōu)化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構建先進而科學的教學模式。
其次,讓學生“樂”學。這就要求提高歷史學科的課程實用價值。我們至少應該向學生顯示歷史學科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歷史考試方法,用寫作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調動學生運用歷史思想、尋找歷史依據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內容,聯(lián)系當今世界所發(fā)生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世界形勢發(fā)展加以認識;還可以在校內多辦一些歷史學科的課外活動,如開設歷史講座、展示學生的歷史小文章、搞一些歷史大事紀念活動,等等??傊?,校園要強化歷史學科的氣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讓他們覺得至少在學校里,學好歷史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逐漸增加。
最后,讓學生“會”學。這是點燃“火把”的關鍵。為了培養(yǎng)學生善于學習、會動腦,讓學生大腦的各個功能區(qū)都能協(xié)調地發(fā)展起來,這就必需讓他們學會動嘴,甚至會動手、動腳。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的實施,要先更新觀念,再采用新方法,最后要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教師如果能做到這幾點,就能夠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
有關歷史與素質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1.關于素質教育論文
3.關于歷史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