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論文范文
隨著財會人員在企業(yè)中所承擔職能的轉變和地位的提升,如何對財會人員實施績效考核與激勵就成為了保證財會部門職能的實現、促使其在企業(yè)價值增值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財會論文,供大家參考。
財會論文范文一:簡談中國財政收支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摘 要: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全球范圍內經濟增長的速度受到制約。而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使得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同于其他國家,本文結合相關案例,實證分析國內外經濟發(fā)展的相關數據和研究成果,研究財政政策和我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尋找對中國有利、合理、有效的經濟增長刺激點,也為我國財政收支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經濟危機 財政收支 財政政策 經濟增長 實證分析
當前全球正處于后金融危機的一個特殊時期,不少國家的經濟重新呈現較快增長的勢頭。我國經濟復蘇的步伐也在不斷地加快。因此,要對我國財政收支的現行結構進行合理與準確的分析,特別是關于財政收支與經濟增長效應的關系研究,要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外已有的實證研究策略,同我國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政治與經濟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發(fā)展轉變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而本文對于財政收支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是立足于相關研究的基礎之上,綜合考慮三個變量的運轉模式。首先要對三個變量有一個準確和細致的認識: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表現為政府部門在一定時期內所取得的貨幣收入。財政支出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為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滿足社會共同需要而進行的財政資金的支付,是以財政事權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財政資金分配活動。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水平的持續(xù)增加。
一、我國經濟發(fā)展目前狀況
隨著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取得了極大的成績。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經濟領域仍然存在著很多不和諧的因素。正如相關經濟學家所言:目前,我國經濟發(fā)展在呈現穩(wěn)中向好態(tài)勢的發(fā)展同時,也存在經濟運轉下行壓力的隱憂。“三駕馬車”的內在動力能不能頂住下行壓力,既受國內轉變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等因素的影響,更是受到世界經濟形勢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影響。大國貨幣政策、貿易投資格局、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方向等,都會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給我們的宏觀調控帶來直接或間接的麻煩。
美國與歐盟國家所采取的的經濟政策也作用于我國經濟運轉的狀況,而經濟危機在給我國經濟發(fā)展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更是伴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如何讓危機成為機遇,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又是一大難題。正確探析我國財政收支與經濟發(fā)展之經濟增長的關系,有利于消除或減弱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障礙。
二、我國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我國政府之所以能有效實施強有力的宏觀調控,這與我國政府的財政收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結合我國近幾年財政收入狀況的相關數據,2007年、2008年、2009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分別為51322億元、61330億元和68518億元,占當年GDP比重分別為19.3%、19.5%和20.1%。其中,稅收收入分別為45622億元、54224億元和59522億元,占GDP比重分別為17.2%、17.3%和17.5%。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財政收入變化的相關情況,財政收入增幅呈現緩和上升的態(tài)勢,其中稅收收入所占比重也在穩(wěn)中提升。究其理由,一是政策調整所造成的相關稅收收入增幅大幅上升;二是伴隨著經濟周期性復蘇所造成的增值稅和企業(yè)所得稅增幅的大幅提升,這段相應的時期經濟發(fā)展呈現出穩(wěn)步增長趨勢。
財政收入并非是越多越好,財政收入與政府的職能是息息相關的,收入的強弱代表著政府對經濟的影響力和作用力。雖然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較快,財政實力不斷增強,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財政收入絕對規(guī)模特別是人均財政收入水平與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位次還不完全對稱。
三、我們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財政收入是財政支出的來源,是政府能夠進行資源再分配的主要力量。而財政支出可根據不同的投入方向分為: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國防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醫(yī)療衛(wèi)生支出;環(huán)境保護支出;農林水事務支出以及工業(yè)商業(yè)金融等事務支出。財政核心支出能夠推動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對經濟增長有推動作用。同時,財政核心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大于財政總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因此如果政府適度擴大財政核心支出的規(guī)模,使其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例逐步加大,可以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以及有效性。
財政支出中經濟建設支出和其他與經濟活動相關的活動補貼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的作用。與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相比,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低的,而中國作為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發(fā)揮市場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的基礎上還必須將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為必要的輔助手段。政府的經濟職能直接決定了很多資金、政策等必須需要政府的扶持,現階段政府的財政支出在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還存在不足。因此,必須大力發(fā)展經濟,只有經濟持續(xù)增長,才能進一步發(fā)揮政府的經濟職能。社會文教支出會抑制經濟的增長,文化教育是長期發(fā)展的要求,增加其財政支出份額是十分必要的。行政管理支出對我國的經濟增長影響為負,行政開支的增加勢必會擠占有限的財政收入,不利于政府發(fā)揮職能,不利于經濟增長,目前國家正通過各種手段來縮減行政管理支出。
四、從內部制約方面分析我國財政收支與經濟關系
目前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面對的財政困難,不僅表現在收入方面,更嚴重的是反映在支出方面。我國財政支出增長失控主要是財政結構不合理、管理不規(guī)范,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為進一步緩解財政支出失控,確保財政預算收支平衡,一要建立財政支出管理體系的基本設想。二要建立財政內部制約的具體內容及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地方財政預算支出管理。財政內部制約的目標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合理保證企業(yè)經營管理合法合規(guī);合理保證企業(yè)資產安全;合理保證企業(y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推動企業(yè)實現發(fā)展戰(zhàn)略。其中推動企業(yè)實現發(fā)展戰(zhàn)略是內部制約的終極目標,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社會資金通常流向企業(yè)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的企業(yè)或行業(yè),有利于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結語:
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有兩大手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我國現今市場經濟制度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財政政策,尤其是作為反映國家對集中性財政資金再分配的財政收支政策,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顯然更為重要。并且,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樹立科學發(fā)展觀需要繼續(xù)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繼續(xù)發(fā)揮財政收支對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邵騰偉 冉光和. 財政收支、貨幣供給與經濟增長關系及變化趨勢[J].當代財經,2011,02:36-44.
[2]王珺威 吳武清 陳暮紫. 財政收支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新疆財經,2011,03:50-58.
[3]余 躍. 我國財政收支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部財會,2012,03:10-15.
(作者單位:赤峰市巴林右旗財政局 內蒙古赤峰市 025150)
財會論文范文二:談談提升財政管理法治化水平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動建設法治政府。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財稅體制改革也應服務于建設法治政府的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政府收支行為,保障政府履職能力。一是改善預算管理制度,推動建立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的現代預算制度,強化預算約束、規(guī)范政府行為、實施有效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二是完善稅收制度,推動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學發(fā)展、社會公平、市場統(tǒng)一的稅收制度體系。規(guī)范稅收等優(yōu)惠政策管理,逐步消除現行稅制存在的對不同市場主體的稅收不平等待遇,推動自由競爭和要素充分流動,進一步激發(fā)市場主體活力。解決以費代稅造成的稅費功能疊加理由,實現稅費功能歸位,規(guī)范政府收入秩序。三是推動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及各級政府的職能邊界,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guī)范化、法律化;明確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責任,形成可問責、可持續(xù)的制度安排,保障各級政府依法全面履行其職能。
加強財政法律制度建設,著力打造法治財政。財政部將做好新預算法實施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協(xié)調推進工作,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財政法制建設。一是積極推動各項財稅立法。抓緊開展或推動預算法實施條例及財政轉移支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會計、政府債務管理、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等方面立法工作;認真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有關要求,推動環(huán)境保護稅法、房地產稅法等單行稅法的立法進程,結合稅制改革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稅收行政法規(guī)上升為法律;加快推進注冊會計師法、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等其他財政法律法規(guī)的立法工作,構建覆蓋財稅體制、財政收入制度、財政支出制度、財政管理制度的全方位、廣覆蓋、多層次的財稅法律制度體系。二是提升財稅法律制度的質量。更加強調財稅法律制度建設的科學性、民主性、協(xié)調性與漸進性;認真落實財政部規(guī)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制度,及時開展對涉及行政審批等事項的制度文件的清理與規(guī)范,提升財稅制度整體的協(xié)同性與規(guī)范性。
建立部門內制約度,實現權力內部制約。財政部將按照四中全會精神要求,秉承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的制衡性原則,綜合運用不相容崗位分離制約、授權制約、歸口管理、流程再造、信息系統(tǒng)管理制約等策略,建立內制約度,將內部制約貫穿于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改善和反饋全過程,使任何決策或業(yè)務工作都有案可查。結合財政部業(yè)務性質與工作特點,對法律風險、政策制定風險、預算編制風險、預算執(zhí)行風險、公共關系風險、機關運轉風險、信息系統(tǒng)管理風險、崗位利益沖突風險等八類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分級、應對、監(jiān)測和報告,建立對風險的事前防范、事中制約、事后監(jiān)督和糾正的工作流程和機制,對包括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jiān)管、政府采購等重點業(yè)務在內的財政部各項工作強化內部制約,防止權力濫用。
推進預算公開工作,強化權力外部監(jiān)督。財政部將推動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不斷完善預算公開工作機制,強化對預算公開的監(jiān)督檢查,逐步實施全面規(guī)范的預算公開制度。一是要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范圍,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要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二是要細化政府預決算公開內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預決算支出全部細化公開到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決算分地區(qū)、分項目公開。積極推進財政政策公開。三是要按經濟分類公開政府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四是要加大“三公”經費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所有財政資金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