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經(jīng)典勵志故事七年級
一個勵志的小故事,或許就能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啟迪,讓我們受益匪淺,遇到挫折就放棄就是徹底失敗,這樣永遠不會成功,生活就是需要不斷的激勵來讓自己前行,要獲取真正的成功,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艱辛。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名人經(jīng)典勵志故事七年級,歡迎查閱。
名人經(jīng)典勵志故事七年級1
那次朋友請王安石吃飯,佳肴滿桌,但王安石獨對那盤鹿肉感興趣,頻頻伸箸,幾乎是一個人把它消滅干凈了。朋友后來到王安石家做客,與王安石夫人聊起,說王公太偏食,只喜歡吃鹿肉。王夫人問:這盤鹿肉擺在哪一邊?那朋友說擺在王公那頭,王夫人說:那就是了,下次,你請客,你把一盤芥菜放他面前,看他吃什么。
王安石其實沒任何偏食,只不過是哪一盤菜靠他最近,他就向這一盤菜伸筷子。如果以一次偏食,去判斷王安石之愛好,準嗎?宋仁宗也曾經(jīng)這么判斷過王安石,也錯了。
一天,宋仁宗突然說要請大家去釣魚,滿朝文武自然展顏開懷。
王安石也隨大流,跟大家來到現(xiàn)場,只是他似乎對宋仁宗特地安排的這次娛樂活動沒一點興趣,獨自悶坐在那里,斂眉默神。
王安石可能有嗑瓜子的習慣吧,他一手支頤,一手抓碟,把擺在碟子里的皇家玉豆一顆接一顆地往口里送,送豆進一顆,嘣脆咬一顆,心不在焉,把滿碟豆子吃完了。遠處,有一雙眼睛在瞄著,那是宋仁宗。群臣都夸王安石是能臣,宋仁宗聽多了,他想起用王安石,于是將王安石從地方調(diào)來中央,安排在自己身邊,察其言,觀其行。也許在宋仁宗看來,工作時間往往難以看出大臣的性情,而在活動中看人,比在工作中看人更靠譜,所以他組織了這次垂釣活動。
而這次,宋仁宗沒有看上王安石。不是因為王安石好沉思不合群,而是那碟子里的豆子蒙住了宋仁宗的眼睛。宋仁宗看著王安石吃完這一碟豆子后,作出了一個幾乎可以斷絕其前程的判斷:王安石是百分百的奸臣。
碟子里的豆子,其實只是魚餌。宋仁宗覺得,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心事里,誤吃一粒,可以理解;錯嚼兩粒三粒,也情有可原,但這么一碟魚餌都被吃完了,這不是作秀嗎?這不是故意裝深沉嗎?這次垂釣活動之后,宋仁宗把王安石晾起來了。王安石從地方帶來的萬言改革書,被宋仁宗高高掛起。
宋仁宗看人的方式不對嗎?我們都是這么看人的,三歲看老,一錢落職,相人一面定人生死,從一滴水里看太陽光輝……我們都自詡是識人大師,可以從一個細節(jié)識別他人之好壞、之忠奸。然則,世界上最復雜的,可能就是人了。指望一眼把人看準,哪那么容易?多半會把人的品質(zhì)看扁了,把人的性情看反了。人生到了蓋棺都難以論定,哪能一時可以論定?
名人經(jīng)典勵志故事七年級2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剛從農(nóng)村考入大學時是班里最差的學生。那時的他操著一口誰也聽不懂的普通話,英語發(fā)音如同日文,學習成績也極差,在一群北大才子當中顯得尤為突兀。因此幾乎沒有優(yōu)等生愿意跟俞敏洪講話,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里自怨自艾。
有一天,俞敏洪因為課業(yè)成績不理想而萌發(fā)了退學回老家的想法,便躺在宿舍的床上唉聲嘆氣。這時同宿舍一位叫周華的同學剛好回來,看見俞敏洪頹廢的樣子便給了他一個蘋果。那個蘋果觸發(fā)了俞敏洪的談興,他鼓起勇氣問周華:“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理想就是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p>
“我的理想是將來有一輛保時捷汽車?!敝苋A回答說。這個答案讓俞敏洪大吃一驚,他突然意識到;如果繼續(xù)待在自己的圈子里,被所謂的自卑情緒所糾纏,不去接觸那些優(yōu)等生,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最終再也無法跨越。于是,俞敏洪決定放下自尊心去融入優(yōu)秀者的圈子,從根本上改變自己。
此后的俞敏洪就像變了一個人,他主動承擔起了打水與掃地的責任,開始學著和優(yōu)等生們交朋友。他常常留意大家在讀什么書,做什么事,討論什么話題??匆娪型瑢W在背英語教材,他也開始背《新概念英語》,并嘗試著寫起了詩。在這個過程中,俞敏洪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也變得越來越開闊。
讀大學時,俞敏洪染上了肺結核?;疾∑陂g,他想起自己最崇拜的班長王強曾說過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非常經(jīng)典,便想借來背誦。于是他熬夜給王強寫了一封信,請他幫忙借書。沒想到王強收到信后并沒有幫忙,而是回了一封長達十幾頁的信來教育俞敏洪,說他還沒達到讀《十四行詩集》的境界,要他先去讀一些簡單的書。
收到信后,俞敏洪不但沒生氣,反而很感激。因為他從王強的信里學到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新知識,所以他不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反而滿心都是喜悅。
除了王強,俞敏洪讀書時還很仰慕團委的徐小平老師,于是經(jīng)常去找他談話。徐小平口才極好,講起話來總是旁征博引,口若懸河,經(jīng)常把俞敏洪說得目瞪口呆。在徐小平面前,俞敏洪只能做個旁聽者,帶著自卑仰視對方,但他還是堅持隔三差五去團委聽教,并在交流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雖然不斷進步,但畢業(yè)時俞敏洪還是班里最差的學生,全班50個同學,其中49人都出了國,只有他不管怎樣都拿不到簽證。后來他只好獨辟蹊徑創(chuàng)辦了新東方英語培訓機構,并且憑借自己的努力將事業(yè)做大,很快就擁有了千萬身家。
初步取得創(chuàng)業(yè)成就之后,俞敏洪決定找?guī)讉€伙伴和自己一起干,這時他想到了大學里兩位秀的朋友:王強和徐小平。于是他又帶著甘當鳳尾的想法飛往國外,成功說服兩位朋友回國創(chuàng)業(yè)。后來三人齊心協(xié)力將企業(yè)做大做強,成為了名震新東方的三駕馬車,而俞敏洪也由鳳尾變成了鳳頭,成為了大家心目中領袖氣質(zhì)的人物。而由他們的故事改編成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也于不久前在國內(nèi)上映。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俞敏洪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他甘當鳳尾的精神密不可分。因為,如果志在做雞頭,那就永遠走不出狹隘的小圈子,就難以突破自我;相反,如果勇于做鳳尾,就能在與精英們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最終實現(xiàn)生命中的華美蛻變,找機會實現(xiàn)做鳳頭的夢想。
名人經(jīng)典勵志故事七年級3
我不是什么成功女性,也不是什么女強人,只不過是干電視工作的,如果說還取得了一點小小成績的話,不過是比別人多付出了一些汗水而已?;仡^看自己走過的路,我覺得每一個腳印里都盛滿了坎坷和踏實。
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yè)后,我回到了家鄉(xiāng)黑龍江,在省人民廣播電臺工作。因為經(jīng)歷過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于是我報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連續(xù)兩次都名落孫山。當時我已經(jīng)29歲了,不想再這樣折騰了,但就這樣放棄,我又有些不甘。那段時間,我一直悶悶不樂。母親是個知識女性,她對我說:“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真要想改變自己,什么時候都不晚?!?/p>
“什么時候都不晚”,就是這一句話,讓我第三次走上了考場,終于在30歲的那一年成為了北廣的研究生。
入學不久,我就結婚了,丈夫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雖然有了家,但我們依然住在各自學校的集體宿舍里,一日三餐在食堂里吃飯,和單身生活沒有什么區(qū)別。三年的苦日子熬過后,我留校任教了。一個女人在大學里當教師,工作既體面又輕松,收入也不錯,而且有很多時間可以照顧家庭,很多人都羨慕我,但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并不滿意,我覺得自己是學新聞的,更應該到一線去做更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
33歲那年,中央電視臺經(jīng)濟部來北廣要人,經(jīng)過面試、筆試和實踐考核,我幸運地被錄用了。當時來自親友們的阻力很大,他們說我是頭腦發(fā)熱,都30多歲的人了,還瞎折騰什么。我想,如果我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也許自己這輩子就會在北廣做一名教師,永遠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那將是我一輩子的遺憾。
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我又一次猶豫了,我真的還有能力面臨這次新的人生考驗嗎?那段時間,我不斷地想起母親的話:“人要想改變自己,什么時候都不晚?!蔽易詈蟮臎Q定是,不管怎么樣,不能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哪怕失敗了,我也無怨無悔。就這樣,我在33歲那年走進了中央電視臺,成為一名主持人。
中央電視臺人才濟濟,競爭很激烈,我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優(yōu)勢,只有多付出心血和汗水,才不會被淘汰,才能站得住腳。我虛心向比我年輕的同事學習,經(jīng)常在辦公室加班加點到深夜,把每一項簡單的工作當做重大的使命來完成。經(jīng)過不懈努力,我不僅在中央電視臺有了一席之地,還以自己的名字開辟了“一丹話題”這個專欄,這是全國第一個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節(jié)目,觀眾的反映還不錯,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一轉眼,我就到了40歲,看到鏡子里自己眼角細密的皺紋,我突然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和失落感。40歲,對一個女人來說,是道邁不過去的坎,尤其對女主持人來說,更是尷尬的年齡。每天早晨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自己的年齡,每天患得患失,內(nèi)心充滿著苦澀和憂郁。我把自己的困惑和煩惱向母親傾訴了,母親說:“丹啊,你不覺得這十幾年來,你是越來越美麗了嗎?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會變老,有的人只是變得老而無用,可是有的人卻會變得有智慧、有魅力,這種改變,不是的么?”那一刻,我迷?;煦绲男幕砣婚_朗。是啊,年輕女主持人的本錢是美麗和青春,而40歲的我,雖然青春和美麗已經(jīng)不再,但我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學識、修養(yǎng)和內(nèi)在的氣質(zhì)來贏得觀眾的喜愛。年齡對一個人來說,可以是一種負擔,也可以是一種財富。心態(tài)平和了,工作的熱情又重新回來了,盡管我已40多歲了,但領導依然讓我在欄目組里挑大梁。
我的人生,應該說沒有被命運和機遇特別垂青過,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踏實實走下來的。我特別感謝母親,是她在那些關鍵的時刻解開了我的心結,告訴我人生的方向應該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到了50歲、60歲,又有新的夢想在誘惑我,我想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朝著它走去。好的改變,什么時候都不嫌晚。
名人經(jīng)典勵志故事七年級4
朱載堉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九世孫,生在帝王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求官求財無所不及,但這位朱載堉卻特立獨行,常常做出相背而行的事情。
出生于書香世家,從小就得到文化熏染,數(shù)學、語文、音樂等科科都是優(yōu)。10歲時就攻讀《尚書?盤庚》等史書,并成為鄭王王位繼承者。但在15歲那年,家庭突遭變故,改變了朱王子的人生。
朱王子的父親朱厚烷清正廉潔,因為直言勸諫而觸怒明世宗,最終蒙冤入獄。小小年紀的朱王子,開始為父伸冤,不停地奔波呼號,怎奈世態(tài)炎涼,誰會為一個落魄的王爺出頭呢?
上訪無人接待,舊日同僚避而遠之,朱王子悲憤寫下“錦上花爭先添補,雪里炭誰肯送去”之后,搬出鄭王宮,在宮外自建一座小土房,獨居其中,以此,父親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朱王子發(fā)誓,父親不出獄,絕不搬回王府。驚世駭俗之舉,嚇壞了所有宗族之人,悄悄地勸他不要再觸怒明世宗,否則后果很嚴重。朱王子不屑于顧,住著小土房,吃著粗茶淡飯,臥著土炕草席,苦度人間歲月。
“自己跌倒自己爬,指望人扶都是假。至親人說的是隔山話,虛情兒哄咱,假意兒待咱,還將冷眼觀。時下休夸,十年富貴,再看在誰家?”離群獨居,讓朱王子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散曲集《醒世詞》橫空出世,世人爭相誦讀。
寫些詩詞也不足以排遣胸中郁悶,朱王子便在風清月明之夜彈琴,借以抒發(fā)怨憤之氣。誰知彈著彈著,朱王子卻發(fā)現(xiàn)了問題。一支樂曲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符組成的,從高到低排列下來稱為音階,那么,音階之中相鄰的兩個音符,高低之間距離多少才是呢?
朱王子一邊研究音律,一邊苦修數(shù)學,并經(jīng)過數(shù)次演算及推理,創(chuàng)建了十二平均律,并以此制作出世界第一架定音樂器。而在為音符定音時,朱王子又用81檔特大算盤進行開平方計算,并研究出數(shù)列等式。
世人皆憐朱王子蝸居小房,卻不知朱王子苦中作樂,搞研究、發(fā)明、創(chuàng)新等忙得不亦樂乎。
光陰如水匆匆逝去,朱王子獨居土房十九年。公元1567年,其父終于被赦免,朱王子才結束獨居生涯。
筑室獨處十九年,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按理說朱王子也該享受真正王子的生活了。但這位王子不僅沒有享受生活,反而幾次三番上書,“累疏懇辭”不肯繼承爵位。這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放著現(xiàn)成的王爺不當,非要做回普通人。
經(jīng)歷世態(tài)炎涼,目睹名利紛爭,朱王子比任何人都要清醒,與其身陷名利旋渦,不如置身事外;與其虛度此生,不如留下豐厚知識供后人學習。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辭掉爵位之后,朱王子不惜隱居于九峰山,開始著書立說。
漫長歲月里,朱王子孜孜不倦地學習,先后著有《樂律全書》四十卷、《嘉量算經(jīng)》三卷、《律歷融通》四卷等等,內(nèi)容涉及音樂、天文、歷法、數(shù)學、舞蹈及文學等,知識面之廣,令人驚嘆。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朱王子生性淡泊,不喜炒作,雖然曾將著作呈報給朝廷,但卻沒有引起任何關注。雖然遭遇冷落,朱王子依然堅持夢想,潛心著書。生前無人問津,死后也無波瀾。雪上加霜的是,乾隆即位之后,竟然組織專家學者,聲討早已作古的朱王子,將他的十二平均律斥為“臆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人不曾認可的學術,卻在國外引起轟動。
18世紀初,朱王子的十二平均律的數(shù)據(jù),由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帶到西方,德國作曲家巴赫以此為據(jù)制作出世界上的第一架鋼琴,如果說巴赫是鋼琴之父母,那么朱王子就是鋼琴之祖。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有兩支復制的律管,而它的選材、制作方法及數(shù)據(jù)等,都是參考了朱王子的研究成果。比利時的音樂家們感慨地說:“這樣偉大的發(fā)明,只有聰明的中國人才能做到?!?/p>
而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更是無限憧憬地說:“在中國,有一個叫朱載堉的布衣王子,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diào),是位音樂天才?!?/p>
盤點朱王子的學術成果,不僅首創(chuàng)十二平均律,還創(chuàng)造多項世界第一:制作世界第一架定音器;使用珠算進行開平方;提出并解答了由四項構成的等比級數(shù)求解法;首創(chuàng)不同進位制小數(shù)換算方法;創(chuàng)立舞學并規(guī)定內(nèi)容大綱等等。
布衣王子朱載堉,揚名海外數(shù)年之后,終于被自家人認可,不僅為其設立紀念館,他的學術成果也開始涉足不同領域。雖然生在帝王家族,但朱載堉不被名利所誘惑,時刻保持“眾人皆醉,唯我獨醒”的心態(tài),并最終成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名人經(jīng)典勵志故事七年級5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十二歲就有了功名,少年時便名冠一時,很受當?shù)厝藗兊淖鹬亍?/p>
有一天,鎮(zhèn)上一位老紳士病故,喪主特派家人去請少年湯顯祖寫祭文。可偏偏另一個村子里有位老農(nóng)做壽,其子女也來請他去寫壽聯(lián)。顯祖一想,按理說,死者為大;可按情論,死者停靈多日,一篇祭文只要在出殯前寫畢就可,而做壽卻只能在當天宴賓客時使用,何況眼下壽星家生活艱難,拿不出什么潤筆費,我小小年紀,不可勢利。就回答那家喪主,他遲一天到,肯定誤不了事的。說完,湯顯祖先去了壽星家把壽聯(lián)寫完,這才連夜往鎮(zhèn)上趕。
再說鎮(zhèn)上那家,因為家產(chǎn)富有,來吊唁的親朋眾多。其中一位遠親狂生,自恃有些文才,聽說要等個什么湯顯祖來寫祭文,不由冷笑道:“一篇祭文,區(qū)區(qū)小事,拿什么架子?!彼愿榔腿斯P墨伺候,鋪開宣紙,洋洋灑灑,直寫到次日天明。
湯顯祖謎諷狂士正自鳴得意呢,湯顯祖來了。狂生沒料到這么小的孩子也敢舞文弄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shù)睾檬碌木蛻Z恿湯顯祖也寫一篇。湯一看狂生的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diào),矯揉造作,全無真意,心中很不以為然。也是年輕氣盛,便不客氣,只見他略一思索,拿起筆來,幾乎是一氣呵成,驚得眾人一片叫好!那狂生見了,自知技不如人,只好甘拜下風。
狂生拿起自己熬了一夜心血寫成的東西,請湯顯祖評點。滿以為湯多少會夸贊幾句,也多少挽回些面子。哪知道湯顯祖只是在結尾空白處寫了一句曲詞:“他去也,怎把心兒放?!笨裆鹣纫詾闇@祖是補充去世人心態(tài)的,好在他不算太笨,細一琢磨,才悟出原來人家寫的是一字謎,這一字就是對他文章的評價,那臉刷地就紅了,心想,幸虧沒求人家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