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精品沙发,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pre id="hdphd"></pre>

  • <div id="hdphd"><small id="hdphd"></small></div>
      學習啦>學習方法>備考資料>

      人教版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最新

      時間: 淑燕0 分享

      有了初中數學的良好基礎,你會發(fā)現,高中數學雖然有點難,但不是很復雜。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知識點,你就能很好的理解數學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選擇填空題

      1、易錯點歸納:

      九大模塊易混淆難記憶考點分析,如概率和頻率概念混淆、數列求和公式記憶錯誤等,強化基礎知識點記憶,避開因為知識點失誤造成的客觀性解題錯誤。

      針對審題、解題思路不嚴謹如集合題型未考慮空集情況、函數問題未考慮定義域等主觀性因素造成的失誤進行專項訓練。

      2、答題方法

      選擇題十大速解方法:

      排除法、增加條件法、以小見大法、極限法、關鍵點法、對稱法、小結論法、歸納法、感覺法、分析選項法;

      填空題四大速解方法:直接法、特殊化法、數形結合法、等價轉化法。

      解答題

      專題一、三角變換與三角函數的性質問題

      1、解題路線圖

      ①不同角化同角

      ②降冪擴角

      ③化f(x)=Asin(ωx+φ)+h

      ④結合性質求解。

      2、構建答題模板

      ①化簡:三角函數式的化簡,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為“一角、一次、一函數”的形式。

      ②整體代換:將ωx+φ看作一個整體,利用y=sin x,y=cos x的性質確定條件。

      ③求解:利用ωx+φ的范圍求條件解得函數y=Asin(ωx+φ)+h的性質,寫出結果。

      反思:反思回顧,查看關鍵點,易錯點,對結果進行估算,檢查規(guī)范性。

      專題二、解三角形問題

      1、解題路線圖

      (1) ①化簡變形;②用余弦定理轉化為邊的關系;③變形證明。

      (2) ①用余弦定理表示角;②用基本不等式求范圍;③確定角的取值范圍。

      2、構建答題模板

      ①定條件:即確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在圖形中標注出來,然后確定轉化的方向。

      ②定工具:即根據條件和所求,合理選擇轉化的工具,實施邊角之間的互化。

      ③求結果。

      ④再反思:在實施邊角互化的時候應注意轉化的方向,一般有兩種思路:一是全部轉化為邊之間的關系;二是全部轉化為角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恒等變形。

      專題三、數列的通項、求和問題

      1、解題路線圖

      ①先求某一項,或者找到數列的關系式。

      ②求通項公式。

      ③求數列和通式。

      2、構建答題模板

      ①找遞推:根據已知條件確定數列相鄰兩項之間的關系,即找數列的遞推公式。

      ②求通項:根據數列遞推公式轉化為等差或等比數列求通項公式,或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通項公式。

      ③定方法:根據數列表達式的結構特征確定求和方法(如公式法、裂項相消法、錯位相減法、分組法等)。

      ④寫步驟:規(guī)范寫出求和步驟。

      ⑤再反思:反思回顧,查看關鍵點、易錯點及解題規(guī)范。

      專題四、利用空間向量求角問題

      1、解題路線圖

      ①建立坐標系,并用坐標來表示向量。

      ②空間向量的坐標運算。

      ③用向量工具求空間的角和距離。

      2、構建答題模板

      ①找垂直:找出(或作出)具有公共交點的三條兩兩垂直的直線。

      ②寫坐標: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寫出特征點坐標。

      ③求向量:求直線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

      ④求夾角:計算向量的夾角。

      ⑤得結論:得到所求兩個平面所成的角或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專題五、圓錐曲線中的范圍問題

      1、解題路線圖

      ①設方程。

      ②解系數。

      ③得結論。

      2、構建答題模板

      ①提關系:從題設條件中提取不等關系式。

      ②找函數:用一個變量表示目標變量,代入不等關系式。

      ③得范圍:通過求解含目標變量的不等式,得所求參數的范圍。

      ④再回顧:注意目標變量的范圍所受題中其他因素的制約。

      專題六、解析幾何中的探索性問題

      1、解題路線圖

      ①一般先假設這種情況成立(點存在、直線存在、位置關系存在等)

      ②將上面的假設代入已知條件求解。

      ③得出結論。

      2、構建答題模板

      ①先假定:假設結論成立。

      ②再推理:以假設結論成立為條件,進行推理求解。

      ③下結論:若推出合理結果,經驗證成立則肯。 定假設;若推出矛盾則否定假設。

      ④再回顧:查看關鍵點,易錯點(特殊情況、隱含條件等),審視解題規(guī)范性。

      專題七、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與方差

      1、解題路線圖

      (1)①標記事件;②對事件分解;③計算概率。

      (2)①確定ξ取值;②計算概率;③得分布列;④求數學期望。

      2、構建答題模板

      ①定元:根據已知條件確定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取值。

      ②定性:明確每個隨機變量取值所對應的事件。

      ③定型:確定事件的概率模型和計算公式。

      ④計算:計算隨機變量取每一個值的概率。

      ⑤列表:列出分布列。

      ⑥求解:根據均值、方差公式求解其值。

      專題八、函數的單調性、極值、最值問題

      1、解題路線圖

      (1)①先對函數求導;②計算出某一點的斜率;③得出切線方程。

      (2)①先對函數求導;②談論導數的正負性;③列表觀察原函數值;④得到原函數的單調區(qū)間和極值。

      2、構建答題模板

      ①求導數:求f(x)的導數f′(x)。(注意f(x)的定義域)

      ②解方程:解f′(x)=0,得方程的根

      ③列表格:利用f′(x)=0的根將f(x)定義域分成若干個小開區(qū)間,并列出表格。

      ④得結論:從表格觀察f(x)的單調性、極值、最值等。

      ⑤再回顧:對需討論根的大小問題要特殊注意,另外觀察f(x)的間斷點及步驟規(guī)范性。

      以上模板僅供參考,希望大家能針對自己的情況整理出來最適合的“套路”。

      高中數學知識點提綱

      一、集合、簡易邏輯(14課時,8個)1.集合;2.子集;3.補集;4.交集;5.并集;6.邏輯連結詞;7.四種命題;8.充要條件.

      二、函數(30課時,12個)1.映射;2.函數;3.函數的單調性;4.反函數;5.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間的關系;6.指數概念的擴充;7.有理指數冪的運算;8.指數函數;9.對數;10.對數的運算性質;11.對數函數.12.函數的應用舉例.

      三、數列(12課時,5個)1.數列;2.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3.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4.等比數列及其通頂公式;5.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

      四、三角函數(46課時17個)1.角的概念的推廣;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數;4,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線;5.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6.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7.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圖象和性質;10.周期函數;11.函數的奇偶性;12.函數的圖象;13.正切函數的圖象和性質;14.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舉例.

      五、平面向量(12課時,8個)1.向量2.向量的加法與減法3.實數與向量的積;4.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5.線段的定比分點;6.平面向量的數量積;7.平面兩點間的距離;8.平移.

      六、不等式(22課時,5個)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不等式的證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絕對值的不等式.

      七、直線和圓的方程(22課時,12個)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2.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和兩點式;3.直線方程的一般式;4.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條件;5.兩條直線的交角;6.點到直線的距離;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qū)域;8.簡單線性規(guī)劃問題.9.曲線與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條件列出曲線方程;11.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圓的參數方程.

      八、圓錐曲線(18課時,7個)1橢圓及其標準方程;2.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3.橢圓的參數方程;4.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5.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6.拋物線及其標準方程;7.拋物線的簡單幾何性質.

      九、(B)直線、平面、簡單何體(36課時,28個)1.平面及基本性質;2.平面圖形直觀圖的畫法;3.平面直線;4.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5,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與性質;6.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7.兩個平面的位置關系;8.空間向量及其加法、減法與數乘;9.空間向量的坐標表示;10.空間向量的數量積;11.直線的方向向量;12.異面直線所成的角;13.異面直線的公垂線;14異面直線的距離;15.直線和平面垂直的性質;16.平面的法向量;17.點到平面的距離;18.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內的射影;20.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21.平行平面間的距離;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兩個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24.多面體;25.棱柱;26.棱錐;27.正多面體;28.球.

      十、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18課時,8個)1.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2.排列;3.排列數公式’4.組合;5.組合數公式;6.組合數的兩個性質;7.二項式定理;8.二項展開式的性質.

      十一、概率(12課時,5個)1.隨機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個發(fā)生的概率;4.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fā)生的概率;5.獨立重復試驗.選修Ⅱ(24個)

      十二、概率與統(tǒng)計(14課時,6個)1.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2.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樣方法;4.總體分布的估計;5.正態(tài)分布;6.線性回歸.

      十三、極限(12課時,6個)1.數學歸納法;2.數學歸納法應用舉例;3.數列的極限;4.函數的極限;5.極限的四則運算;6.函數的連續(xù)性.

      十四、導數(18課時,8個)1.導數的概念;2.導數的幾何意義;3.幾種常見函數的導數;4.兩個函數的和、差、積、商的導數;5.復合函數的導數;6.基本導數公式;7.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和極值;8函數的值和最小值.

      十五、復數(4課時,4個)1.復數的概念;2.復數的加法和減法;3.復數的乘法和除法答案補充高中數學有130個知識點,從前一份試卷要考查90個知識點,覆蓋率達70%左右,而且把這一項作為衡量試卷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這一傳統(tǒng)近年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關注思維,突出能力,重視思想方法和思維能力的考查.現在的我們學數學比前人幸福啊!!相信對你的學習會有幫助的,祝你成功!答案補充一試全國高中數x的一試競賽大綱,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教學要求和內容,即高考所規(guī)定的知識范圍和方法,在方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其中概率和微積分初步不考。二試1、平面幾何基本要求:掌握初中數學競賽大綱所確定的所有內容。補充要求:面積和面積方法。幾個重要定理:梅涅勞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幾個重要的極值:到三角形三頂點距離之和最小的點--費馬點。到三角形三頂點距離的平方和最小的點,重心。三角形內到三邊距離之積的點,重心。幾何不等式。簡單的等周問題。了解下述定理:在周長一定的n邊形的集合中,正n邊形的面積。在周長一定的簡單閉曲線的集合中,圓的面積。在面積一定的n邊形的集合中,正n邊形的周長最小。在面積一定的簡單閉曲線的集合中,圓的周長最小。幾何中的運動:反射、平移、旋轉。復數方法、向量方法。平面凸集、凸包及應用。答案補充第二數學歸納法。遞歸,一階、二階遞歸,特征方程法。函數迭代,求n次迭代,簡單的函數方程。n個變元的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及應用。復數的指數形式,歐拉公式,棣莫佛定理,單位根,單位根的應用。圓排列,有重復的排列與組合,簡單的組合恒等式。一元n次方程(多項式)根的個數,根與系數的關系,實系數方程虛根成對定理。簡單的初等數論問題,除初中大綱中所包括的內容外,還應包括無窮遞降法,同余,歐幾里得除法,非負最小完全剩余類,高斯函數,費馬小定理,歐拉函數,孫子定理,格點及其性質。3、立體幾何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質。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質。正多面體,歐拉定理。體積證法。截面,會作截面、表面展開圖。4、平面解析幾何直線的法線式,直線的極坐標方程,直線束及其應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區(qū)域。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圓錐曲線的切線和法線。圓的冪和根軸。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

      乘法與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與系數的關系 X1+X2=-b/a X1_X2=c/a 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 注: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復數根

      三角函數公式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積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數列前n項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1_2+2_3+3_4+4_5+5_6+6_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準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圓心坐標

      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拋物線標準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側面積 S=c_h 斜棱柱側面積 S=c'_h

      正棱錐側面積 S=1/2c_h' 正棱臺側面積 S=1/2(c+c')h'

      圓臺側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_r2

      圓柱側面積 S=c_h=2pi_h 圓錐側面積 S=1/2_c_l=pi_r_l

      弧長公式 l=a_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_l_r

      錐體體積公式 V=1/3_S_H 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_pi_r2h

      斜棱柱體積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棱長

      柱體體積公式 V=s_h 圓柱體 V=pi_r2h

      高中空間幾何體表面積體積公式

      1、圓柱體:表面積:2πRr+2πRh體積:πR2h(R為圓柱體上下底圓半徑,h為圓柱體高)

      2、圓錐體:表面積:πR2+πR[(h2+R2)的]體積:πR2h/3(r為圓錐體低圓半徑,h為其高,

      3、a-邊長,S=6a2,V=a3

      4、長方體a-長,b-寬,c-高S=2(ab+ac+bc)V=abc

      5、棱柱S-h-高V=Sh

      6、棱錐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積,S2-下底面積,S0-中h-高,V=h(S1+S2+4S0)/6

      9、圓柱r-底半徑,h-高,C—底面周長S底—底面積,S側—,S表—表面積C=2πrS底=πr2,S側=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圓柱R-外圓半徑,r-內圓半徑h-高V=πh(R^2-r^2)

      11、r-底半徑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徑,R-下底半徑,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徑d-直徑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徑,a-球缺底半徑V=πh(3a2+h2)/6=πh2(3r-h)/3

      15、球臺r1和r2-球臺上、下底半徑h-高V=πh[3(r12+r22)+h2]/6

      16、圓環(huán)體R-環(huán)體半徑D-環(huán)體直徑r-環(huán)體截面半徑d-環(huán)體截面直徑V=2π2Rr2=π2Dd2/4

      17、桶狀體D-桶腹直徑d-桶底直徑h-桶高V=πh(2D2+d2)/12,(母線是圓弧形,圓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線是拋物線形)

      人教版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最新相關文章

      高一數學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數學知識點提綱

      人教版高三數學知識點總結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數學復習知識點總結

      高二數學知識點及公式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高一數學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高一高二數學知識點

      人教版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最新

      有了初中數學的良好基礎,你會發(fā)現,高中數學雖然有點難,但不是很復雜。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知識點,你就能很好的理解數學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高中數學知識點總結選擇填空題1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09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