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一1備考筆記(6)
>>>>
一、甲午中日戰(zhàn)爭
1、背景
(1)19世紀晚期,列強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過渡,要求對外資本輸出。列強默許和縱容日本侵略(國際背景)
(2)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國力逐漸強盛,對外侵略擴張的野心(大陸政策)不斷膨脹
(3)清政府的腐敗
(4)1894年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起義(契機)
2、經過:
豐島戰(zhàn)役、平壤戰(zhàn)役、黃海海戰(zhàn)、遼東戰(zhàn)役、威海衛(wèi)戰(zhàn)役
3、結果:1895年4月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主要內容:(1)割遼東半島,澍湖列島,臺灣半島及其附屬島嶼;(2)賠款2億兩白銀;(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4)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辦工廠。
4、影響
(1)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到嚴重損失
(2)巨額賠款,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3)新的通商口岸的開辟,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內地
(4)允許設廠,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5)列強爭相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
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1. 背景
(1)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日益高漲
(3)由義和團發(fā)動的反帝愛國運動,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到1900年在京津地區(qū)形成高潮
2、經過:
1900年6月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八國聯(lián)合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義和團和愛國官兵英勇抗擊;聯(lián)軍先后占領天津和北京,慈禧和光緒外逃。
3、結果: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主要內容:(1)賠款白銀四點五億兩,加利息共是九點八億兩,分三十九年付清(以關稅和鹽稅作抵押,中國的稅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國控制);(2)劃東交民巷為使館區(qū);(3)拆大沽炮臺至山海關沿線的所有炮臺;(4)禁止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愛國運動;(5)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4、影響
(1)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強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為洋人的朝廷。
(2)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三、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1、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天津、北京條約》:使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戰(zhàn)爭《馬關條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辛丑條約》: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四、列強對華侵略的階段性特點
列強對華的大規(guī)模侵略,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以《馬關條約》為界,前后分為兩個階段:之前是以商品輸出為主的自由資本主義階段,之后是以資本輸出為主的帝國主義階段。
1、相同點: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本質都是為了實現(xiàn)列強掠奪中國財富的目的。
2、不同點:
(1)商品輸出:主要是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因此,在不平等條約中,體現(xiàn)為要求清政府開放口岸、降低關稅,以便于對華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
(2)資本輸出:《馬關條約》后,列強除繼續(xù)進行商品輸出外,還要求對華投資,通過對華政治貸款、開礦、修路、建廠、開銀行等進行大規(guī)模資本輸出。
◆ ◆ ◆
第13課 辛亥革命
>>>>
一、概念
狹義:發(fā)生于舊歷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義
廣義:從1894年成立興中會到1912年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這段時間內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所進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動。
>>>>
二、原因
1、背景(必要性)
《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民族矛盾)
中國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敗無能,應當推翻 (階級矛盾)
2、條件(可能性)
經濟基礎:甲午戰(zhàn)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
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革命知識分子隊伍壯大)
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天賦人權 自由平等)
(兩大陣地:上海 東京 三大宣傳家:章炳麟 鄒容 陳天華)
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紛紛成立,在此基礎上中國同盟會成立
(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革命有了一個統(tǒng)一的領導中心)
軍事基礎:革命黨人發(fā)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全國革命進入高潮
有利時機:四川保路運動,湖北防務空虛
>>>>
三、過程
1、爆發(fā)——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攻占楚望臺軍械庫——革命黨人占領武漢三鎮(zhèn)——湖北軍政府成立——各省宣告獨立
2、高潮——中華民國成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中華民國成立
時間:1912年元旦 定都:南京 紀元:公歷
國旗:五色旗(紅黃藍白黑)——象征五族共和
2、頒布《臨時約法》
時間:1912年
內容: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責任內閣(總理負責)
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
意義:具有反封建的進步意義,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3、結局——袁氏篡奪領導權
(1)原因:①袁氏手握重兵,對革命派軟硬兼施;②列強對革命政權施壓;③革命營壘中的立憲派和舊官僚向革命黨人進攻;④革命黨人妥協(xié)退讓。
(2)步驟:1912年2月12日,宣統(tǒng)帝溥儀宣布退位詔書——次日孫中山向參議院提出辭職——3月袁氏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
四、評價
1、性質
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功績——中國民主進程的豐碑
(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2)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3)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3、局限性
(1)沒有明確提出反帝
(2)沒有發(fā)動廣大人民群眾
(3)沒能改變中國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沒有完成
◆ ◆ ◆
第14課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
一、五四運動
1、導火線:1919年初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經過
(1)1919年5月4日至6月初,運動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主要活動是罷課游行
(2)1919年6月5日以后,運動中心轉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形成“三罷”斗爭,各地紛紛響應
(3)運動取得初步勝利:北洋軍閥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陸章三人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3、意義
(1)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2)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并發(fā)揮了主力軍作用,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為領導者。
(3)推動了先進知識分子開始走上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4)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
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中共成立的條件
(1)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階級基礎
(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思想基礎
(3)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組織基礎
(4)共產國際的幫助——外部因素
2、中共成立的標志——中共一大
(1)召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
(2)內容
?、偻ㄟ^了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
?、诖_立黨的奮斗目標:革命軍隊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
?、鄞_定黨的中心工作: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苓x舉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書記陳獨秀
(3)補充說明
中共一大制定的革命綱領是不符合當時中國社會實際的,因為當時中國的北洋政府并非資產階級政權,所以中共首先應該推翻的不是資產階級政權,而是北洋軍閥及其靠山帝國主義國家。因此,1922年召開了中共二大,在分析了中國國情后,制定了新的符合中國實際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列強除軍閥。
3、意義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中共是一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反帝反封、實現(xiàn)社會主義為目標。代表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利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的革命綱領。
>>>>
三、國共合作
1、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
(1)國共合作的必要性:反革命力量的強大使國共兩黨都無法單獨戰(zhàn)勝敵人。
(2)國共合作的可能性:國民黨是當時的革命政黨;國共雙方的革命綱領有相似之處。
(3)國共合作的條件:
①共產黨方面:認識到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性;中共“三大”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②國民黨方面:孫中山的偉大轉變。
?、弁獠織l件:共產國際的推動。
2、國共合作實現(xiàn)的標志:改組后的國民黨一大的召開(1924年1月,廣州)
3、國共合作的意義:反帝反封的工農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高潮的到來。
>>>>
四、北伐戰(zhàn)爭
1、條件
(1)前提:國共兩黨實現(xiàn)合作
(2)群眾基礎:工農運動蓬勃發(fā)展
(3)組織基礎: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的建立
(4)軍事條件:整編國民革命軍,統(tǒng)一了廣東革命根據地
2、目的:打倒帝國主義,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打倒列強除軍閥)
3、對象: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派勢力
4、進程
(1)1926年7月,北伐戰(zhàn)爭開始,很快殲滅吳佩孚、孫傳芳主力
(2)1926年底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
(3)1927年初,國民政府由廣州遷往武漢
5、影響:推動了反帝反封的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
6、失敗(1927)
(1)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蔣)
(2)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汪)——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3)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和寧漢合流
(4)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僭颍簢顸h右派叛變革命;中外反動勢力的聯(lián)合破壞和鎮(zhèn)壓;中共缺乏經驗,共產國際錯誤指示,陳獨秀在革命后期放棄革命領導權
?、诮逃枺褐泄惨莆崭锩念I導權和建立革命武裝
高中歷史必修1備考筆記相關文章:
2.高中歷史學習筆記
高中歷史必修一1備考筆記(6)
上一篇: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歸納
下一篇:高中歷史必修一重點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