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菇出菇要怎樣管理
雞腿菇出菇的時候要做好相應的管理,這樣才會更加有助于雞腿菇的生長,具體要怎樣去管理呢?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雞腿菇出菇管理,希望對你有幫助。
雞腿菇出菇管理要點
要求棚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85-90%,過高易使子實體變色,或發(fā)生褐斑塊。過低易使子實體過早翻卷鱗片;棚內(nèi)溫度保持16-24度以利于子實體發(fā)生最多,產(chǎn)量最高;每天通氣1―2次,每次30―40分鐘;采菇后將菇坑填平,采菇標準為手捏不軟、無空隙、無鱗片翻卷、菌蓋部分呈光滑潔白狀,即可及時采收。
辣椒地可套栽雞腿菇
辣椒地套栽雞腿菇是一種仿野生栽培雞腿菇的好方法,可以節(jié)省建造菇房的開支,并且不占用地方,能大幅度地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經(jīng)濟效益。一般是在辣椒栽植后,在辣椒行檔地中間開溝、鋪料、撒菌種。為管理和采收菇、椒的方便,可連續(xù)套栽3個辣椒行檔,隔一個辣椒行檔地留做人行走道。在套栽雞腿菇的辣椒行檔地中央開溝,溝寬17厘米、深25厘米,長度與辣椒行長度相等。開溝的長度×寬度×該地所開的溝條數(shù)即為該地套栽雞腿菇的總面積,每平方米投料20公斤、播種3公斤(即用種量為原料的15%)。辣椒地套栽雞腿菇,應先處理培養(yǎng)料,然后開溝、消毒、鋪料撒種栽培。其技術(shù)要求如下:
培養(yǎng)料處理 為節(jié)約成本和有充足的原料,可用整草(稻草、麥草)直接處理栽培雞腿菇。處理方法是:將干燥無霉變的整草扎成約5公斤的小捆,分批置入3%的石灰水中浸泡15~20分鐘,撈起后瀝水至無成串水珠下滴后建堆發(fā)酵。在水泥地坪或栽培場地面上平鋪底膜,膜上用10~15厘米粗的木棍墊底,將草捆臥放擱置于木棒上成堆。全堆覆膜連同底膜一起圍捆起來使其發(fā)酵,當堆溫升到60℃以上時持續(xù)一天后翻堆。另鋪底膜將草捆直接轉(zhuǎn)置于底膜上碼成新堆,去掉原底膜上的木棒,新堆連同底膜一起覆膜捆實繼續(xù)發(fā)酵。當堆溫升到60℃以上時再保持一天,然后松開捆繩散膜,溫度降至30℃左右時栽培。
套栽技術(shù) 栽培前在辣椒行檔地面上開溝,潑澆3%的石灰水消毒。鋪草前先于溝底撒一層過篩的干畜糞,然后將草捆散開,整草順溝長均勻鋪放。底層鋪草約5厘米厚,播菌種3%,撒一層經(jīng)3%石灰水濕潤的干畜糞;中間層鋪草約10厘米厚,播種量為5%,撒一層干畜糞;上層鋪草約10厘米厚,播種量為7%,撒一層干畜糞,床面用鐵鍬和木板拍平拍實,取潮濕的菜園土覆蓋3~4厘米厚,用0.5%的石灰水噴灑濕潤覆土,其上撒一層草木灰。按辣椒生長進行管理,但要等雞腿菇菌絲穿透草料破土而出后方可灌溉。
注意問題 ①辣椒如有缺苗應及時補齊,以使雞腿菇得到良好的遮陽。②辣椒如用藥治病時,應先用薄膜將雞腿菇栽培處或生長處罩起來,待藥液干后再拿掉,以免產(chǎn)生藥害。
雞腿菇種植注意事項
注意一、雞腿菇會出現(xiàn)頭潮菇太密,轉(zhuǎn)期困難。頭潮菇多個體小,甚至成叢的菇蕾將覆土掀起,造成大批小菇因脫離料面死亡,難出二潮菇。
形成的原因:菌棒過密,或菌棒過長,料層過厚。
解決辦法:拉大菌棒間距至2-3cm,并用土將菌棒間縫隙填實,或把菌棒菇切成二段,臥放出菇。
注意二、雞腿菇種植會出現(xiàn)出菇不在床面。床面出菇極少,而四周土埂出菇較多。
形成原因:覆土厚度不當,床土干而散,四周土層較濕。
解決辦法:覆土不超過3cm,全床覆土含水量要均勻,并控制在20%-30%之間。
注意三、雞腿菇在種植前期會出現(xiàn)菌絲“冒土“。菌絲冒出床面,甚至形成菌被。
形成的原因:菌絲徒長。
解決辦法:當菌絲快長到床面時,加強通風,使床土表面干燥,促使菌絲向生殖生長轉(zhuǎn)化。如果是輕微冒菌絲,可加強通風,床面撒草木灰即可。如果菌絲形成菌被,可用刀劃掉,挑掉菌塊,噴打重水,增加通風,床面上補換細土。
注意四、雞腿菇在種植過程中會大量發(fā)生“紅頭菇“。菌蓋鱗片呈鐵銹色,但不深入菌肉,不影響生長發(fā)育。
形成的原因:床料和空氣濕度大,光線不適宜。
解決辦法:當子實體出土后,噴水必須結(jié)合進行通風,不噴關門水,以保持菇體表面無水和有適宜的光照強度。
注意五、在雞腿菇栽培中會出現(xiàn)雞爪菇。菇體叢基部長出3-5個分枝似雞爪褐色。
形成的原因:高溫高濕,菌絲受土層雜菌侵染引起變態(tài)或病態(tài)。
解決辦法:保持床料和空氣適宜的濕度,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覆土經(jīng)滅菌后再行使用。
看了“雞腿菇出菇要怎樣管理”的人還看了:
1.怎么種雞腿菇
3.怎么種植雞腿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