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英譯莫言的《變》
Howard Goldblatt(中文名葛浩文),美國著名的漢學(xué)家,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葛浩文英譯莫言的《變》,歡迎大家參考與借鑒。
葛浩文英譯莫言的《變》
有人嘉獎?wù)f,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葛浩文功不可沒。有人指出,大家把葛浩文捧得太高,他恰巧拿得一手好牌。
眾說紛紜,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譯文,看看這位聲名卓著的翻譯家如何處理語義的不對等。是否處理得當(dāng),是否也有所偏差和失誤。
以下是葛浩文翻譯的莫言《變》中的一個片段,講的是一個女學(xué)生把乒乓球打進(jìn)了老師嘴里之后大家的反應(yīng)。
例1)
圍觀者愣了片刻,接著便哈哈大笑,那位姓馬的女老師本來就是個紅臉皮,這一笑,臉皮紅成了雞冠子。
We were stunned, but only for a moment. Then we burst out laughing. A teacher by the name of Ma, whose face was red to begin with, turned the color of a rooster’s coxcomb.
分析:
1.葛浩文把“圍觀者”譯成“我們”,這是很有問題的。因?yàn)椤拔覀儭焙苊黠@把“我”也囊括在內(nèi),據(jù)葛浩文譯本來看,就是說我們都笑了。然而作者原意并非如此。莫言在后文就提到,“只有我沒笑”。再者,圍觀者們這樣的圍觀的形象也被忽略了。
語義對等的話,應(yīng)當(dāng)翻譯為“onlookers”或是“spectators”。
2.“burst out laughing”這個英文固定搭配恰當(dāng)描繪了圍觀者爆笑的動態(tài)。
3.“姓馬”是個有趣的點(diǎn)。這“馬”和“雞”一起,都是和這個女老師有關(guān)聯(lián)的動物形象, 雖說沒有直接聯(lián)系,但足以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但在中譯英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語義的不對等。
葛浩文在翻譯時把“馬”這個出現(xiàn)在姓名中的動物意象給刪去了。責(zé)任也不全在譯者,況且這樣的要求也近乎吹毛求疵了。
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姓氏與文化息息相關(guān),其背后蘊(yùn)含深遠(yuǎn)意義。要是單單用拼音來翻譯,中間會缺失信息。所以,在翻譯有著明顯深義的中文姓氏時,譯者常常會緊接著用一個從句來解釋。而這一方法的缺點(diǎn)就在于,解釋的部分可能會使文句顯得繁雜。若是這個意義不重大、不影響文本效果,則可以考慮采取拼音直譯。
作為譯者,首先要理解源文本作者的意圖,其次要再現(xiàn)文本的特征與意圖,可以用和源文本不一樣的方式達(dá)成類似的效果。一個好譯文能夠?qū)⑽淖趾竺娴穆?lián)想也還原回去。
例2)
只有我沒笑,我只是感到驚愕,怎么會這么巧呢?我當(dāng)時聯(lián)想到村里有名的故事簍子王貴大爺講過的故事:
I just stood there amazed at what had happened, and recalled a well-known tale from our village that our storyteller Grandpa Wang Gui had told us.
分析:
6.這里葛浩文并沒有翻譯“只有我沒笑”,這一失誤也和上文他把“圍觀者”翻譯為“我們”相關(guān)聯(lián)。這樣一來,“我”這個人物形象就沒有那么鮮明,沒有與眾人分割開來。
7.“怎么會這么巧”,葛浩文直接簡化為“what had happened”,語義自然是不對等的。但因?yàn)榍懊嬗小癮mazed”,所以“coincidence(巧合)”的含義也多少有所隱含,這個簡化也說得通。這種屬于意譯。
8.后半句的翻譯出現(xiàn)了較大失誤。葛浩文的“a well-known tale from our village that our storyteller Grandpa Wang Gui had told us”意思指的是,這是個源于我們村的故事,是王貴老爺爺講過的。然而,莫言原意指這個故事是村里王貴講過的。所以,偏差就在于,這故事并不一定是源于這個村子,源于這個村子的只是講故事的人。
9.“故事簍子”和“storyteller”是語義不對等。不僅語義不對等,其語言風(fēng)格,還有人物形象也不對等。莫言的“故事簍子”更為大白話、鄉(xiāng)土氣,而譯文則普通了。要追求好譯文,無疑是斟字酌句的,語言風(fēng)格和人物塑造都要顧及。
例3)
說姜子牙命運(yùn)處于低谷時,賣面粉遇上了狂風(fēng),賣木炭遇上了暖冬,仰面長嘆一聲,一攤鳥屎落入口中。
Once, when a down-and-outer named Jiang Ziya was selling wheat flour, a strong gale swept it out of his hand. Then he tried selling charcoal, but it was a particularly warm winter. Finally, when he looked up into the sky and sighed, bird shit landed in his mouth.
分析:
10.這個故事的述說,中文寥寥數(shù)字,翻譯成英文則是數(shù)行的篇幅。葛浩文的翻譯值得借鑒,他采用一系列時間詞和連接詞,如:once,when,then,but,finally,and,使故事連貫,符合英語用語習(xí)慣,體現(xiàn)英文有結(jié)構(gòu)銜接的特點(diǎn)。
11.“down-and-outer(窮困潦倒的人)”的翻譯不很恰當(dāng)。首先,“down-and-out”和“處于低谷”并不語義對等。其次,譯者是將“處于低谷”這個狀態(tài)轉(zhuǎn)換為“窮困潦倒的人”這樣一個定義,也有所偏差。因?yàn)榻友篮髞沓蔀槲髦艿拈_國元勛,走出低谷。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