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毛筆對聯(lián)書法作品圖片
對聯(lián)是我國書法風格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對我國有著重要的影響。它的表達形式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精美的毛筆對聯(lián)書法作品圖片。
毛筆對聯(lián)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lián)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聯(lián)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對句”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中國最早的對聯(lián)出現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記載,后蜀廣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年)的春節(jié)前夕,后蜀主 孟昶因平日善習聯(lián)語,故趁新年來到之際,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題寫對句,以試才華。群臣們各自寫好一幅,耐心等待審查。孟昶一一看過,均不滿意。于是他就親自提筆,在“桃符板”上寫了“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這就是中國用文字記載下來的一幅最早的春聯(lián)。對聯(lián)的格式精巧玲瓏的對聯(lián),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習慣,而且在群眾廣泛運用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統(tǒng)一點要求,固定的格式。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產中講究較多、要求較嚴的一種特殊文體。從格式上看,它緊密結合現實生活中間有兩個門框和一個門楣道特點相應地由三部分組成:上聯(lián):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聯(lián):第二句,也稱對句; 橫額:也叫 橫批或 橫披。上、下聯(lián)是對聯(lián)的主體,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對聯(lián)主實際運用中,上、下聯(lián)文字不管多長,一般都沒有標點,這也是格式上的一種特殊講究。但也有例外。
精美的毛筆對聯(lián)書法圖片
時間跨度為 先秦、兩漢、三國、兩晉至南北朝。在中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易經》 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 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 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辭下傳》)、“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則 各從其類也。”(乾·文言傳)
對聯(lián)的律偶階段
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 近體詩,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則始于魏晉。曹魏時, 李登作《 聲類》十卷, 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 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創(chuàng)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詩,都是八句成章,中間二聯(lián),習稱 頷聯(lián)和 頸聯(lián),必須對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對。這就是標準的律偶。
舉 杜甫《登高》即可見一斑: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 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 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的頜聯(lián)和頸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對仗極為工穩(wěn)。遠勝過駢體文中的駢偶句。除五、七言律詩外,唐詩中還有三韻小律、六律和 排律,中間各聯(lián)也都對仗。
律偶也有三個特征:一是對仗作為文體的一種格律要求運用;二是字數由駢偶句喜用偶數向奇數轉化,最后定格為五、七言;三是對仗精確而工穩(wěn),聲律對仗已成熟。
猜你感興趣:
精美的毛筆對聯(lián)書法作品圖片
下一篇:毛筆書法字體學習字帖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