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語文詞匯積累的方法有哪些
積累詞語、豐富詞匯,對小學生來說有很大意義。它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文章,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也有很大幫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生語文詞匯積累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生語文詞匯積累的方法
一、集合法
就是把含有相同特點的詞語集合在一起進行積累掌握的方法。
1、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天長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天花亂墜、天南地北、天昏地暗、天涯海角等,都以“天”開頭;再如:平心靜氣、平易近人、平分秋色、平鋪直敘、平步青云等,都以“平”字開頭。
2、可以把用反義詞組成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南轅北轍、聲東擊西、大驚小怪、出生入死、前呼后擁、左思右想等。
3、可以把重疊的詞語集合在一起積累,如:浩浩蕩蕩、冒冒失失、隱隱約約、地地道道、家家戶戶等。
二、接龍法
就是用把一詞的詞尾同另一詞的詞頭接起來的形式積累詞語的一種方法。如:“光明正大—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裝待發(fā)——發(fā)號施令——令行禁止……”這種方法還有利于培養(yǎng)積累詞語的興趣,寓學于游戲之中。
三、講述故事法
即用講述故事的方法來積累詞語。有些成語是一個小故事或一則寓言的概括,有些成語來源于一則典故。能講述這個故事,這個成語就記牢了。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劍、聞雞起舞、指桑罵槐、毛遂自薦、指鹿為馬等。
2小學語文詞語積累的方法
一、想象法
選取幾個各自獨立的詞語,展開想象的翅膀,形成一段有意義的話。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是難以估計的,而且他們也樂于去聯(lián)想和想象,去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比如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出現(xiàn)了很多四字詞語“五彩斑斕”“欣喜若狂”“形態(tài)各異”“茹毛飲血”“毋庸置疑”“毫不相干”等等,任選四個,或寫人或敘事或繪景。通過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原來幾個各自獨立的詞語在新的語境中聯(lián)系起來了。這個聯(lián)系起來的過程,就是詞語被運用的過程。而通過運用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是最有效的積累。
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對他們的要求應不斷升級。開始,只要學生能文從字順地表達一段有意義的話就行,對于表達特別好的一定要給予大力表揚,讓學生感興趣的同時樹立自信。訓練一段時間后,難度要加大了,得讓這段話的內涵豐富起來語言生動起來,比如要求圍繞一段話寫一個意思,要揉進某種修辭手法,等等。還可以適當增加幾個詞語,擴大積累,加大語段的內容含量。這樣,學生不僅積累了詞語,表達能力也增強了。
二、串聯(lián)法。
以一個詞語為基準,橫向擴散,聯(lián)成一串。最典型的就是詞語接龍,詞與詞之間首尾相接,如:“光明正大—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裝待發(fā)——發(fā)號施令——令行禁止……”這在平時課堂上一般不采用,在游戲競賽中用得較多。
三、發(fā)散法。
以基準詞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由點及面。漢語詞匯中大量同義詞和反義詞的存在不僅給我們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細致地表達思想感情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給詞語積累帶來了契機。有時同一事
物、同一現(xiàn)象,可以用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同義詞來表示,比如表示看的動作。反義詞同樣也很豐富。這樣,通過同義和反義的方式以一帶二、帶三,甚至更多,由點擴大到面,積累量劇增。比如課文《巨人的花園》里面有許多需積累的成語,就可利用此法。像“鍥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它的同義詞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堅持不渝”“始終不渝”等,它的反義詞有“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有頭無尾”“淺嘗輒止”等。以它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形成了它的同義詞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堅持不渝”“始終不渝”……和反義詞圈:“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有頭無尾”“淺嘗輒止”……一至少聚八,積累的量擴大了。
所謂同義詞者,近義詞也,大同中存在小異。學生積累這些詞時,既要弄清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更要仔細辨析弄清它們之間的不同點,這樣才能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細致地表達思想感情。如此,積累的質也提高了。
詞語積累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講故事法,即用講述故事的方法來積累詞語。有些成語本身就是由一個小故事來的,或一則寓言的概括,或一則典故的濃縮,文學的,歷史的。能講述這個故事,這個成語就記牢了。如:亡羊補牢、買櫝還珠、指桑罵槐、毛遂自薦、風聲鶴唳等。這種方式的積累可以安排在課前三分鐘的演講當中。還有如游戲法,寓積累于游戲之中。……
課內課外相結合,注意方式的多樣化,在聽說讀寫中積累,語文便有了源頭活水。
3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法
一、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很多教師讓學生司機硬背字典或者書后的詞語,脫離了文章的情景,學生對詞語應當運用的地方?jīng)]有明確,并且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運用該詞語,這樣在寫作文的時候就常常想不到運用詞語,只用白話文,聯(lián)系上下文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聯(lián)系上下文對詞語進行理解
在一篇文章中,有很多學生不認識或不知道意思的詞語,這時教師不要生硬地講解,可以通過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對詞語進行理解,一般情況下,聯(lián)系上下文的情境就會猜出詞語的大致意思,這個時候再用字典查出準確含義,學生就會記住這個詞語,并透徹地領悟其含義。
(二)結合前后語句的聯(lián)系來理解詞語
前后語句之間的聯(lián)系是最緊密的,但有些詞還是較為抽象,教師單一地利用字典或口頭上的解釋往往使學生聽完之后就忘記了,難以達到教學目標。解決這種狀況就要讓學生聯(lián)系前后語句,引導他們先說出這幾句話的大致意思,并讓他們經(jīng)過討論、大膽猜想,然后再加以解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思考。
(三)結合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理解詞語
在一個故事中,學生廣泛關注的是這個故事的情節(jié)走向,那么結合這個故事的發(fā)展路線,可以大致總結出詞語的基本意思,教師再加以講解就可以了。
二、比較詞語的差異幫助理解
有些詞語的大致意思是一個方向的,這就需要教師對詞語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詞語間的細微差異,比較法是詞語教學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近義詞
比較兩個或幾個近義詞之間細小的差別,讓學生在用詞方面達到準確、生動。
(二)對比詞
有些詞是兩個詞形成強烈反差的詞,這就需要教師舉例進行對比,是學生很好地理解詞義,并體會用詞時抒發(fā)的情感。
(三)同詞異義
就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句子或語境中表達的意思不同。利用造句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在特定的語境中應該用什么詞。
三、學生即興表演理解詞語
學生,尤其是小學生,都喜歡即興表演,他們不怯場比較能放得開,表演欲望強烈,所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表演出詞語的意思,這是在語文詞語教學技巧中比較有趣也比較容易達到效果的方法。 四、使用多媒體教學
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已經(jīng)進入到了課堂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豐富了教學方法,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可以添加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畫或者動態(tài)圖片、視頻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詞語教學技巧,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微觀為直觀。例如:雨中行人們打的傘的顏色都有哪些,可以在課件中制作一些圖片,傘的顏色讓學生說出來,最后總結“五彩繽紛”幫助學生理解。
五、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生活中很多東西都與語文教學中的詞語有關系,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和理解,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詞語、理解詞語,比如:教室里的某樣東西,某個學生的衣服或物品都可以拿來直觀地展示詞語。也可以帶領學生去尋找,開展一些活動,比如尋找樹葉,尋找比較生僻的顏色等。
4小學語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一、表演、朗讀來理解詞語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小稻秧脫險記》,文中有很多四字詞語,如“團團圍住、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這些詞對于表現(xiàn)文章中的角色非常形象生動,理解了這些詞語便理解了文章中“雜草”的無理、霸道,同時對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都具有“基礎和前奏”的作用。教師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詞,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演一演,當然演一演的時候需要教師的指導或者先是師生合作。從表演時,說話的語氣、面部的表情、動作等方面來表現(xiàn)對于詞語的理解。在表演的同時,學生用上這些詞語,不知不覺中也積累了詞語。更甚的是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孩子在新奇、快樂、體驗中學習了語文。
二、圖示、講解來理解詞語
對于有些事物,由于時代的原因,學生無法從生活所見中提取,甚至在信息媒體中也不常見。最便捷的便是教師備課前做好準備。
比如同樣是《小稻秧脫險記》中的“噴霧器大夫”,對于農村的孩子,噴霧器的感官認知也許有了儲備,而城市的孩子大部分沒有見過,因此教師在學習中就可以將課前準備的圖片直接用多媒體出示并講解噴霧器的作用,就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生回到文中更好地理解文中情節(jié)和內容。
再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孫中山破陋習》中,對于“纏足”的了解,如何讓學生明白在封建社會這種千年的習俗形成的做法,教師就可以將纏足后的小腳多媒體出示,并講述是用三、四米長的布條反復多層地將五個腳趾頭裹向腳底,痛疼無比,一段時間后腳還會紅腫發(fā)炎、潰爛。這樣學生就很快明了纏足是如何的痛苦,纏足后的一雙腳是什么樣,從而明白纏足是怎樣的一種迫害婦女的“陋習”。不僅明白了“纏足”一詞,更是為理解下文打下了基礎。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
體驗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理解透徹而牢固。因而在語文學習中,很多詞語就可以誘發(fā)孩子生活體驗來理解詞語,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內涵。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小鷹學飛》一文中,“小鷹只好鼓起勁,跟著老鷹拼命向上飛。飛呀,飛呀,大樹看不見了,大山也變得矮小了。小鷹急促地喘著氣,對老鷹說:‘現(xiàn)在……我總算……會飛吧?’”對于什么是“急促”和“喘著氣”兩個詞語,雖然不是本課重點理解的詞語,但是大概意思理解后是讀懂文章,讀好小鷹說話的關鍵點。于是,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感受,“孩子們,你們一口氣爬山六樓的時候,是什么樣的感覺?如果讓你說話你是怎么說的?”這時候,對于“急促地喘著氣說”,孩子立刻頓悟,繼而繪聲繪色的朗讀課文。
四、查字典、詞典來理解詞語
習慣于字典、詞典的運用,來幫助閱讀理解是一個人一輩子受益的事情。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語文學習中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的重要一項。在語文教學中,有的詞語理解,只需要把這個詞中關鍵一個字的意思弄明白,整個詞的意思便迎刃而解了。
比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青蛙看?!芬晃闹?,青蛙吸了口涼氣說:“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理解“善跑”一詞,教師就提供了兩項選擇給孩子“1、善良,品質好;2、擅長于,能做好”孩子很快就分辨出“善跑”這個詞中的善是“擅長,做得很好的意思”?“善跑”就是跑得很快的意思了。
也許看起來二年級這樣的來選擇辨別有點早了,但是教師給予了孩子們善于使用工具書,明白了有的詞語把個別字的意思查清楚,就能理解整個詞的意思了。這不是一種很好的引導和滲透嗎?
五、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
閱讀中,很多時候都是利用此方法來理解推測詞語的意思。當然這種能力仍然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指導學生理解,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九寨溝》一文最后一段詞語“異獸珍禽”,就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上文說說異獸珍禽的意思,金絲猴、羚羊、大熊貓都是我國甚至是世界上奇異而稀少的動物,從而準確理解“異獸珍禽”的意思。如何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推測詞語的意思,需要在不斷地,日復一日,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形成,更需要在精讀文章時,教師適時的點撥。
比如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時,對于第一自然段中“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這兩個詞意思的理解,就可以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什么是“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因為第二自然段至后,有的段落就描寫了李時珍和弟子夜晚來臨是何如尋找住宿?是如何喝水、吃干娘的,這個詞絕對不是字面上的“餓了吃飯,渴了喝水”,而是“饑餓時隨便的、就地取材的、湊合著尋找食物或用自帶的一些干糧充饑的”。
小學生語文詞匯積累的方法有哪些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積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