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學習要具備的思維方法介紹(2)
高中的語文閱讀感受語境的方法
一、讀懂遠時空的文章作品,必須了解相應的社會文化背景。
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會發(fā)現(xiàn)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形象地反映了一定時代,一定地域的社會風貌,又曾發(fā)現(xiàn),對紛繁各異的文化傳統(tǒng)、社會習俗作真實描寫的語言現(xiàn)象,有時正是阻礙我們對作品深刻理解的絆腳石。對我們學生來說,倘能了解一點古文化常識及民眾知識,將有助于我們準確地深層次地理解作品。
如讀《鴻門宴》,對“項王東向坐”僅作字面翻譯是不夠的,須知“東向坐”在秦漢時期是“尊座”,按當時文化習俗,劉邦作為上賓應“東向坐”,通過這一細節(jié),司馬遷把項羽妄自尊大的性格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
又如讀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我們對文中寫父親艱難地翻過鐵路上的障礙,買來橘子送給兒子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能津津有味地賞析一番,而對“橘子” 本身的蘊含的內(nèi)容卻不一定注意。其實,揚州人特定的買橘是寄著深蘊的,“橘”與“局”諧音,送橘給親朋好友就是希望“走局”。聯(lián)系《背景》寫作的特定背景,朱自清的父親失業(yè)賦閑,加上老母病死,家境已不景氣了,因而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車站買橘送別,正是希望兒子“走局”遇好運,父愛子的情懷可見有多深切。
總之,有些語言現(xiàn)象,一旦放置到更廣寬的社會大背景中去認識,讀者獲取的信息就更豐富得多,深刻得多。
二、唯了解情境,辨析情境,才能悟透深蘊。
盡管“情境”包含的因素較多,但簡言之,它是由客觀的“境”與主觀的“情”所構(gòu)成的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
請看下面的例子:
“大嫂,你放著吧!我來拿”,“你放著吧,大嫂”,如果孤立看這樣的文字,表達人物的感情究竟是出于關懷對方,還是制止對方的某個舉動,恐怕很難斷定,對讀者也不會產(chǎn)生過分的刺激。但是,現(xiàn)在請你再讀魯迅在《祝福》里的描寫。
魯家祭祀時,四嬸嘴里慌忙說出“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在祥林嫂捐了土地廟門檻后的一次祭祀時,四嬸慌忙大聲說:“你放著罷,祥林嫂!”
至此,悲劇氣氛驟然強烈了,結(jié)果是,第二天,祥林嫂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不到半年,頭發(fā)也花白起來,記性尤壞,后來終于被“打發(fā)走”,成了乞丐,最終死在除夕的風雪之中。
四嬸慌忙地說這句簡單平常的話,不僅給當事人祥林嫂以強烈的震動,也給讀者以不平常的刺激,引起讀者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仇恨和對封建禮教的犧牲者祥林嫂的同情。
一句平常的話何以產(chǎn)生這樣大的效果呢?單從語言結(jié)構(gòu)來分析,我們無法回答這問題。不過,一旦想到魯四老爺家對“祝福”這一年終大典的重視,想到魯四老爺這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的身分;另一方面,又想到祥林嫂死掉兩個丈夫及兒子遭狼吃的噩運,再進一步想到祥林嫂受封建迷信的騙,以捐門檻做替身的渺茫希望,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魯四嬸嘴里說出的“你放著罷,祥林嫂!”這話必然會產(chǎn)生強烈的效果,讀者在魯迅用高度的藝術手法再現(xiàn)出來的上述語言環(huán)境中,自然會產(chǎn)生出對封建禮教和統(tǒng)治階級的憎恨,對被壓迫、被侮辱的勞動婦女的擔心和同情。
大凡出色的文藝作品,作者都是精心營構(gòu)了特殊的情境。我們是有全面了解、深刻領悟作品所描繪的具體情境,才能體味到作品中特定語言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
三、推測語脈,揣摩詞句,求得語言的連貫協(xié)調(diào)。
由于“外部語境”是一篇文章的社會文化背景及特定的情境所構(gòu)成的,因此,讀者往往感到它是隱匿的。被認為“內(nèi)部語境”的上下文、前言后語則顯明多了?,F(xiàn)從有關的閱讀試題中選擇兩例,揭示一點要領。
1991年全國高考上海卷現(xiàn)代文閱讀第9題的設計,就屬于檢查學生對語段內(nèi)部語境的辨析能力。這個語境是:
“讀書吧,( )富有真理的書是萬能的鑰匙,什么幸福的門用它都可以打開。” 試題問道:
括號中還有一句話,最確切的應該是( )
A、從書里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東西吧
B、讓書本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吧
C、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東西都在書里
D、書有助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無論是從語意還是從語氣的角度來體味,上下文確定有語脈存在,體察前后語境應選準答案的關鍵,“讀書吧”,是個祈使句,四個選項中只有A、B是祈使句,這跟前一句語氣應合了;進一步篩選,從語義的連貫性看,空處后一句“富有真理的書是萬能的鑰匙”是A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東西”具體化。故答案為 A。
1992年全國高考卷談竹與中國竹文化的閱讀題,其中也有拿來可作例子的。有一題問道:
下面的詞語分別能表現(xiàn)A蕭悅 B、蘇軾 C、倪云林 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畫家的藝術特色?(只填序號)
?、傩劢 ⒑婪? )②古拙、樸質(zhì)( )③雅致、逼真( )
其實,只要捕捉到原文中明朗化的語言信息,并作一點求同思辨,答案就迅速確定了。原文介紹說:“蕭悅工畫竹,有雅趣”,這里的“雅趣”跟題目上的評價語“雅致”是吻合的,原文又引白居易的詩稱贊蕭悅的畫,詩云:“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不似畫”豈不當做真竹了嗎?“疑有聲”,顯然更信以為真了。再作概括,便是言其畫太“逼真”了。原文又說蘇軾的畫“氣魄極大”。由下往上“線條和筆力都很強勁”,這就類似題目上“雄健豪放”的評語了。原文在介紹清代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時,說他的竹畫“格調(diào)清新,淳樸而拙厚”,一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它與“古拙,樸質(zhì)”實質(zhì)一樣。
綜上所說,體察“內(nèi)部語境”的要領是:
推測語脈,揣摩詞句。
閱讀示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題。
(1)有些人學問①淵博,但少才識②,往往只成為供人查閱的活字典。唐朝李善,學③淹古今,精通典故,為《昭明文選》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嘆服。他的工作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說他才識不高,缺乏創(chuàng)造,沒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2)蘇軾《賈誼論》說,賈誼才學④雖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勢,以致郁郁而死,沒有發(fā)揮自己的才能⑤。蘇軾分析說:“賈生志大而量小,才⑥有余識⑦ 不足也。”(甲)蘇軾的意見未必正確。(乙)導致這場悲劇主要是統(tǒng)治者的錯誤;(丙)賈誼未盡其才,(丁)是歷史事實。在這點上他不如司馬遷。司馬適為了寫成《史記》,忍受人間最大的侮辱,終于達到了目的。
(3)由此可見,一個人有學問未必有才能;進一步說,即使才學有余也可能識見⑧不高。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在實踐中針對自己的弱點有意識地進行鍛煉,彌補不足。
(4)1781年,赫歇爾認定天王星是行星。其實,在這以前,已有好幾位天文學者觀察過它了。當時流行著一種陳腐的觀念,認為太陽系的范圍只到土星為止,土星以外,再沒有行星了。要打破這種觀念,需要膽識和勇氣。持這種觀念的天文學者因循守舊,他們既不敢、也從未想到應該擴大太陽系的領域,因而總是把天王星當做恒星而不加注意。勒莫尼耶甚至觀察過它達12次之多,最后還是讓它逃之夭夭。識見不高,可為發(fā)一浩嘆!“自謂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誰又能斷定,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太陽系已經(jīng)到了盡頭呢?
(5)為了說明才學識兼?zhèn)涞闹匾?,不妨再舉兩個例子。
(6)萬有引力是自然科學中的最大發(fā)現(xiàn)之一,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歸功于牛頓。其實,這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例如羅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觀念。胡克是卓越的實驗物理學者,具有出色的實驗才能,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都有貢獻,包括眾所周知的彈性力學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于在數(shù)理理論方面缺乏牛頓那樣橫絕一世的創(chuàng)造才能,他雖然走到了萬有引力跟前,卻仍然無力抓住它。就像一個不會爬樹又無工具的人,盡管看到橘子高懸枝頭,卻無法摘到一樣。胡克的故事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有多少原可發(fā)現(xiàn)的東西由于才能有限而失之交臂。 (7)丹麥天文學者第谷,用了30年的工夫,精密地觀察行星的位置。他觀察才能非常出色,不幸卻短于理論研究,從長期觀察的資料中,他得到的是錯誤的結(jié)論。后來,第谷請了德國人開普勒做助手,開普勒與第谷相反,觀察技術遠不如第谷,但理論研究卻很有才華,通過對第谷資料的分析,他大膽創(chuàng)新,提出了“火星運動軌道是橢圓,太陽位于橢圓一個焦點上”的假設,結(jié)果與觀察資料符合,就這樣,第谷的精確觀察與開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結(jié)合,引導到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范例。如果沒有開普勒,第谷的辛勤積累也許會成為一堆廢紙;反過來,沒有第谷,也根本不會有開普勒的卓越成就。
(8)優(yōu)秀的科學工作人員應該(戊),否則,是無法成就事業(yè)的。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處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是( )
A、但是 而且 然而 卻
B、雖然 但是 不過 也
C、盡管 因為 但是 卻
D、由于 因而 盡管 也
2、(1)(2)兩段中用來說明下列兩個論斷的事例分別是
①說明“有學問未必有才能”的事例是( )
A、蘇軾和賈誼的事例 B、賈誼的事例 C、賈誼和司馬遷的事例 D、李善的事例
②說明“才學有余也可能識見不高”的事例是( )
A、李善和賈誼的事例 B、賈誼的事例 C、賈誼和司馬遷的事例 D、司馬遷的事例
3、對(4)段中“自謂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一句最確切的理解是( )
A、概括上文指明勒莫尼耶的工作離成功還有很大距離。
B、借行星發(fā)現(xiàn)的過程表明天外有天、宇宙無限的觀點。
C、引出下文感嘆我們今天對太陽系的認識尚未到達盡頭。
D、就天王星之事慨嘆科學發(fā)現(xiàn)需要遠見卓識。
4、上文中與(5)段“不妨再舉兩個例子”中的“再”相呼應的例子是( )
A、第(4)段中列舉的例子
B、第(2)、(4)段中列舉的例子
C、第(1)、(2)段中列舉的例子
D、第(1)、(2)、(4)段中列舉的例子
5、“如果沒有開普勒,第谷的辛勤積累也許會成為一堆廢紙;反過來,沒有第谷,也根本不會有開普勒的卓越成就。”作者這樣說的原因是( )
A、第谷30年的工作比開普勒的貢獻更為顯著。
B、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觀點。
C、識見是極重要的,但必須以知識和能力作為基礎。
D、強調(diào)理論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觀點。
6、這篇通俗讀物使用了下列詞語:①學問、②才識、③學、④才學、⑤才能、⑥才、⑦識、⑧識見,比較這些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與③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⑥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⑦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據(jù)本文的內(nèi)容,下列論斷不準確的是( )
A、勒莫尼耶未能認定天王星是行星是由于識見不高。
B、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主要依靠的是他在數(shù)理理論方面橫絕一世的創(chuàng)造才能。
C、丹麥天文學者第谷的觀察才能非常出色,但因為識見不足,未能成功。
D、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fā)現(xiàn)主要是憑借了開普勒的理論研究。
E、膽識和勇氣使得赫歇爾發(fā)現(xiàn)天王星是行星。
F、胡克具有出色的實驗能力,但由于才能有限而不能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
8、在(戊)處填進適當?shù)脑~語,與前后文保持連貫并能起到總括全文的作用。將這些詞語寫在下面的空格中。(不得超過12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自1992年“三南)高考卷)
[答案]1、C 2、①D ②B 3、D 4、D 5、C 6、與③相同的有① 與⑥相同的有⑤ 與⑦相同的有⑧ 7、DE 8、“兼?zhèn)洳艑W識”或“有學問,有才能,有見識”等。
[解題導引]
第1題:句子間的合理關系,常常是靠關聯(lián)詞語表達的。不同的關聯(lián)詞語表達的是不同的句子關系,因此,要為原文的空處選擇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就一定要首先分析被連接的語言單位應構(gòu)成的意義關系。文中甲乙與丙丁用分號隔開,預示了前后文是并列的或?qū)φ盏年P系,理解語意時會發(fā)現(xiàn)前后句是相反的認識,那么,答案便在A、C項中,若把A項的前兩個連詞代入(甲)(乙)處,顯然不能使語脈貫通,這樣,此題答案分明也只能C了。 第2題:能正確地分析觀點與材料的關系,當然是讀懂文章的標志之一了。此題從內(nèi)容著手,就是看材料是否服務于觀點。應該說答案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里側(cè)重介紹一條解題的“異途”——從段內(nèi)的結(jié)構(gòu)關系著手。
(1)段的中心意思是:學問淵博的人,有的少才識。(2)段的中心意思是:才學高的人有時短于見識不足。(2)段舉了賈誼,但又舉了司馬遷,不過是為形成鮮明的對比,意在突出賈誼的“識不足”,比較(1)(2)兩段的文旨,顯然構(gòu)成了遞進關系。繼續(xù)看第(3)段,承上啟下的結(jié)構(gòu)作用很顯然,第一句小結(jié)了前兩段,兩處畫橫線的文字明顯是從(1)(2)段歸納出來的觀點。“進一步說”又直接點明了(1)(2)段之間的層進關系。
第3題:首先該明確,化用王之渙詩意的這一句在段內(nèi)的前言后語之間,是附于前言還是為引出后語,就語脈看,容易肯定此句屬下文,那就可排除A項了。怎么在B、C、D三項中再篩選呢?乍看干擾不小,似乎都能算正確。這時就得重溫那句經(jīng)典性的話:“句不離段”,如果你承認第(4)段強調(diào)的是“見識”的重要,那么D項的理解正是破譯了化用王之渙詩意那句話的密蘊,而B、C項的說法實屬轉(zhuǎn)移論題,失誤在缺乏整體閱讀觀上。
第4、5題:對這兩題的回答正確與否,完全取決于讀者有沒有準確理解全文要旨,上題的分析已經(jīng)涉及,這里無需展開。
第6題:這道題考查的是對概念的辨別能力。所列八個概念,內(nèi)涵的大小不等。其中,“才學”和“才識”都成了兩個概念之和,分別是“才”與“學”、“才”與“識”,分析題目的潛在要求,這兩項應排斥,再在剩下的六個詞語中分別找出內(nèi)涵相同的就容易多了。
第7題:從對文章所用材料的理解看,這道題覆蓋面是大的,就考查的能力點說,它將涉及到讀者的認知、闡釋、推理、評價的能力,體現(xiàn)了對綜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正誤辨析如下:
A項判斷與(4)段中作者對“勒莫尼耶”的慨嘆(“識見不高,可為發(fā)一浩嘆!”)是一致的。B項判斷涉及到(9)段,也應看做正確的,判斷語強調(diào)了牛頓“主要依靠”的東西,并沒有排除其他條件,而“創(chuàng)造才能”正是牛頓和胡克間的主要區(qū)別。C項中說第谷“識見不足”,也就是知識的不足,這跟(7)段中言第谷“不幸短于理論研究”是不矛盾的,只是原文的說法比較具體一些而已。D項把開普勒發(fā)現(xiàn)運動三定律的歸因找錯了,讀讀(7)段文字便知道,作者認為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fā)現(xiàn),“是個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范例”。這一段強調(diào)中心意思也在上面。E判斷錯在推理的不嚴密,文章說“要打破這種觀點,需要膽識和勇氣”,這里應把“膽識和勇氣”當做科學發(fā)現(xiàn)的必要條件,(缺它不行)而E項卻把它看成充分條件,(有它就行)以至忽視了“才學”等重要條件,這是有悖于全文要旨的。F項判斷是能成立的,胡克不能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是由于“才能”有限,這是對原文評價他在數(shù)理理論方面缺乏“創(chuàng)造才能”作了變換說法,差異在一個籠統(tǒng)一點,一個具體一些,指向的實質(zhì)是一改的。
第8題:(戊)處所在句子是全文的總結(jié)段,該填的無疑是點明全篇主旨的語句,再注意一下措辭的簡潔即行。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