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教案范文大全
求兩個或兩個以上力的合力,即求與多個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的一個力的過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力的合成教案范文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力的合成教案范文大全一
教材分析
力的合成是高中物理中又一次矢量的合成,是為以后綜合的受力分析作準備的一節(jié)課,理解力的合成需要掌握一種方法,那就是等效的方法.這節(jié)課從實驗入手,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找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系,這樣容易使學生接受.應通過實驗和多個實例說明一個事實:由于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物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變量或者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跟一個力作用在這個物體上時,物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變量或者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相同.
對于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教學,可以在初步的矢量合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可以先進行在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然后再進行互成角度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最好是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得出,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能力.
對于共點力的教學,重點在于利用演示實驗和生活實例,形象地對比共點力和非共點力,在此基礎上建立共點力的圖景.
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只接受過求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力問題,升入高中后,開始接觸矢量的概念,對位移,速度,加速度,力這些矢量有一點感性的概念認識,但對矢量運算的理性認識幾乎沒有,只有位移那兒好像有點兒模糊的印象。他們更習慣于沒有方向的物理量之間的代數(shù)運算。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對于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在接受矢量運算時有一定的困難,而一旦過了這一關,則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因此放慢教學過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力的合成法則”提供保障。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切身的體驗,更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則,也才真正符合新課程理念物理教學的要求
教學設計思想
為了體現(xiàn)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在教法上,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小組的合作為主要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親身體驗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意識,淡化機械式訓練,摒棄灌輸式教學;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適時適度地“引導”和“參與”,決不能搞型式化的探究。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實施往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傾向,學生被動地接受,很難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zhì)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并進行初步的探究.
3.學生在自主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實驗結(jié)果在誤差范圍內(nèi)是準確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善于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發(fā)展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2.通過力的等效替代,使學生領略跨學科知識結(jié)合的奇妙,同時領會科學探究中嚴謹、務實的精神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2.平行四邊形定則及應用.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木板、白紙、圖釘(若干)、橡皮筋、細繩套(兩根)、彈簧秤(兩只)、三角板、鉛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復習提問】
師:力的概念是什么?
生: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師: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或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師:(播放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片段)剛才這首歌大家可能都聽過,叫做《眾人劃槳開大船》,從物理學的角度說,一個人劃槳產(chǎn)生的力太小不能開大船,眾人劃槳產(chǎn)生的力合起來才能開動大船.如果知道每個人劃槳的力,怎樣求合起來的力呢?學習了這一節(jié)課后我們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新課教學]
一、力的合成
【演示實驗】 讓學生把一桶水或一個重物從地面上想辦法放在桌面上.
師:(對一個大個同學提問)這位同學你的做法是什么?請具體操作一下.
生:我用一只手就可以把它提到桌面上.(同時演示)
師:(對瘦弱的女生提問)你們的做法是什么?
生:我們可以兩個人把它抬上來.(同時演示)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一位力氣大的同學只用一只手一個力就可以把水桶從地面提到桌面上,兩個女同學用兩只手給水桶兩個力,同樣也把水桶從地面移動到桌面上,不同的同學用不同的方法達到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在提水桶這個事件上,這一個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同樣的問題?
生:(舉身邊的例子)狗拉雪橇在雪地上運動,打夯,抬重物和起重機相比較等等.
師:在這些例子中,一個力與幾個力產(chǎn)生了同樣的效果,可以用這一個力代替那幾個力,這一個力與那幾個力是什么關系?
生:這一個力是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是這一個力的分力.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總結(jié)什么叫合力.
生:當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共同作用時,我們常??梢郧蟪鲞@樣一個力,這個力的作用效果跟原來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
師:原來的那幾個力叫做分力,你能用自己的話總結(jié)一下什么是力的合成嗎?
生:求幾個力合力的過程叫做力的合成.
師:那么幾個力的合力怎樣來求呢?下面我們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一下求合力的方法.
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師:怎樣求合力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演示實驗.(用兩只彈簧秤成一定角度提起一個重物,分別讀一下兩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然后用一只彈簧秤提起這個物體,看這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
學生需要仔細觀察讀數(shù)
師:看一下兩只彈簧秤的示數(shù)之和是不是等于一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
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讀取實驗數(shù)據(jù)并進行簡單處理)一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不等于兩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之和,而是比兩只彈簧秤讀數(shù)之和稍微小一些.
師:(微笑鼓勵)這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按照算術法則,兩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之和應該等于一只彈簧秤的讀數(shù),可見力的合成并不是簡單地相加減.那么它們之間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呢?首先明確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生: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師: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什么?(啟發(fā)合力的定義)
生:(學生齊聲回答)合力的作用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師:下面我們根據(jù)提供的器材,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抓住合力和分力效果相同這一關鍵,設計實驗方案,選擇適當?shù)膬x器,把不需要的儀器放在一邊.(這里儀器的提供可以有一些干擾項,比如說放置小車和打點計時器,鍛煉學生選擇儀器的能力)
注意:啟發(fā)學生設計的關鍵是: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和一個力單獨作用效果相同,怎樣設計才能夠更容易控制兩種情況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師:在做實驗之前,讓一個小組的同學介紹他們的實驗器材的選擇和實驗方案的設計過程.
生:力的作用效果有兩種,一種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種是使物體發(fā)生形變.要探究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都可以,只是用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如使物體發(fā)生形變?nèi)菀卓刂?,所以我們選擇的是用力改變物體的形變這種方法來探究合力和分力的關系;對于物體的選擇,我們選擇了容易發(fā)生形變的橡皮筋來進行.在一個力和兩個力共同作用下讓橡皮筋的形變量相同.我們組選擇的儀器是:方木板、白紙、彈簧秤(兩個)、橡皮筋(兩條)、細繩(兩條)、刻度尺(或三角板)、圖釘(若干,用來固定白紙)
(注:要多了解各個組的實驗器材的選擇情況,指出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幫助他們改進自己的設計,這里僅舉一例作為代表)
師:(同學鼓掌鼓勵)剛才這位同學代表他們組說得非常好,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同學們自己選擇的器材來設計實驗方案.首先考慮實驗步驟怎樣進行.
師:(提示)在這個實驗中一個力與兩個力等效的標志是什么?
生1:橡皮筋伸長量相同.
生2:除了伸長量相同之外還應該伸長到同一個位置,因為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師:剛才第二個同學補充得非常好,一定要考慮到力的矢量性.兩次實驗中橡皮筋應該伸長到同一個位置才能保證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多媒體展示設計較好的組學生的實驗步驟設計參考案例1
實驗步驟:(1)在桌上平放一個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上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好.
(2)用圖釘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A點的位置應該靠近頂端中點),在橡皮筋的另外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外一端是繩套.
(3)用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長,結(jié)點達到某一位置O.
(4)用鉛筆記下O的位置和兩條細繩的方向,分別讀出兩只彈簧秤的示數(shù)(在同一條件下).
(5)用鉛筆和三角板在白紙上從O點沿著兩繩的方向畫直線,按照一定的標度作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
(6)只用一只彈簧秤,通過細繩把橡皮筋的結(jié)點拉到相同的位置O點,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7)探究這三個力的大小及方向的關系.
注意事項:①同一實驗中的兩只彈簧秤的選取方法是:將兩只彈簧秤鉤好后對拉,若兩只彈簧秤在拉的過程中,讀數(shù)相同,則可選,若不同,應另換,直至相同為止,使用時彈簧秤與板面平行.
?、谠跐M足合力不超過彈簧秤量程及橡皮條形變不超過彈性限度的條件下,應使拉力盡量大一些,以減小誤差.
③畫力的圖示時,應選定恰當?shù)臉硕龋M量使圖畫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畫出紙外.要嚴格按力的圖示要求和幾何作圖法作出合力.
④在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拉長的結(jié)點O位置一定要相同.
⑤由作圖法得到的F和實際測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可認為F和F′符合.
【參考案例2】 合力和分力的關系
實驗步驟:
(1)器材的選?。喝鐖D3-4-1所示的演示儀、彈簧秤、橡皮筋、細繩、鉤碼若干、印有間隔相等的同心圓的紙足量.
(2)用兩根細繩系著橡皮筋的一端,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儀器頂端的小釘上,調(diào)節(jié)器材上的兩個滑輪的距離,使之便于操作.
(3)分別在細繩下懸掛鉤碼若干,并把細繩置于滑輪上(注意使橡皮筋、細繩在同一豎直平面上).記錄兩繩上懸掛鉤碼的數(shù)量和兩繩與紙邊的交點C、D.如圖3-4-1所示.
圖3-4-1
(4)待橡皮筋伸長且穩(wěn)定后把印有同心圓的紙置于橡皮筋與細繩的后面,并使同心圓的圓心O和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重合,并用圖釘固定紙片.
(5)卸去鉤碼,直接用一個彈簧秤拉細繩(注意使橡皮筋、細繩、彈簧秤在同一豎直平面上),使結(jié)點也伸長至圓心O處.記錄彈簧秤的讀數(shù)和繩與紙邊的交點J.如圖3-4-2所示.
圖3-4-2
(6)取下紙片,作射線OC、OD、OJ,并用力的圖示法作出三個力(力的比例線段以三個矢量的長度都不超出紙邊為宜).如圖3-4-3所示.
圖3-4-3
(7)相鄰箭頭用虛線相連,構成一個由兩個三角形組成的四邊形.
(8)觀察這個四邊形的特點(若誤差不大,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合力在其對角線上).
(9)改變砝碼的數(shù)量,重復上述實驗.若有時間,也可改變兩滑輪的距離(即改變兩分力的夾角)重復上述實驗.
說明:本實驗中的同心圓紙是可以移動的,同心圓是為了最終得出力的大小關系而設計的,紙能移動是為了在實驗中方便找出圓心O的位置,縮短實驗的時間.
學生可能得出的結(jié)論:以表示兩個分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個平行四邊形中表示兩分力的線段所夾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建議:讓同學匯報實驗中得到的結(jié)論.結(jié)論不一定要與上面的結(jié)論一致,教師要讓學生有成就感.在下一節(jié)的學習中教師會直接給出結(jié)論.
師:下面我們進行分組實驗,實驗過程中大家可以有意識地控制一下兩個分力之間的夾角.
學生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同學們?nèi)∠掳准垼褜嶒炂鞑恼砗?,然后仔細分析三個力的圖示.大小有沒有關系,是不是合力大小等于兩個分力大小之和?
生:大小沒有絕對的關系,合力的大小并不等于兩個分力大小之和.
師:建議同學們把合力和分力的末端用虛線連接起來.
生1:虛線和原來的兩個分力構成了一個四邊形.
生2:好像是矩形(兩個力成90°角的同學)
生3:好像是菱形.
生4:(興奮地喊了起來)總結(jié)幾組同學的實驗結(jié)果,這個四邊形應該是平行四邊形.
力的合成教案范文大全二
[教材分析]
“力的合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I 第三章 第四節(jié)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分力合力及力的合成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其適用條件。
本章的前三課學習了重力、彈力、摩擦力,這節(jié)力的合成與下節(jié)力的分解,起著紐帶的作用,只有學好了力的合成與分解,很好的進行受力分析,才能更好的學習后面的牛頓定律,甚至進而影響到高中物理整個的學習過程,可以說力的合成與分解是高中物理知識學習的基本功,學生只有架構好了這錯橋梁,才能順利的學好高中物理
[學生分析]
學者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在前面剛剛學習了重力、彈力、摩擦力,對事物的受力有了一定得認識,比較初中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節(jié)課對他們來說是進一步研究所必須的。學者運用實驗的手段自己進行實驗探究,激發(fā)起他們對力學的熱情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從力的作用的等效性來理解合理和分力的概念,體會等效替代思想。
2、能通過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并知道其試用條件。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物理等效思維能力
三、德育目標:
(1)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尊重實驗事實,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2)在自由開放平等的氣氛中探究交流,互相配合,互相鼓勵,友好評價,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
(1)理解等效的思想,從而得到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2)運用實驗探究的方式分析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共點力的理解判斷。
[教學難點]
實驗探究得到合力的方法
尋找平行四邊形定則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
[教學用具]
(1) 鉤碼、細線、三角板
(2)學生每兩人一組:方木板、白紙、彈簧秤(兩個)、橡皮條、細繩兩條、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策略 教學目標 問題1:實驗室里連接電路需要一個5歐姆的電阻,但現(xiàn)在手頭上只有一些10歐姆的電阻,哪位同學能給實驗室的老師想個辦法? 學生思考并回答,將兩個十歐姆的電阻并聯(lián),相當于一個五歐姆的電阻。 用提問的方式,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回憶初中所學的知識,用復習知識大家回答,調(diào)節(jié)氣氛,消除緊張感。 使學生回憶初中知識,強調(diào)等效替代的根本思想——等效。 問題2:我們在上一章節(jié)運動學里面學的位移里,這兩種情況是不是也是等效的呢?(黑板上給出草圖) 學生思考回答,這兩種情況最終都是從A走到C,是等效的。 從初中知識引入到高中剛學習的知識,通過兩個問題,使學生們找到兩個問題的共同點,都是在說等效替代 再次提問,使學生思考老師所提問題的共同點,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jié)。 總結(jié)1:前面我們看到的這兩個例子,都運用到了我們物理學里面一個重要的思想|——等效替代。 學生看著例子總結(jié)思考 通過提問來實際運用等效替換的思想,在此基礎上總結(ji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得到等效替代,抓住這根主線,為后面的課做鋪墊 問題3:指出等效替代的思想不只是在我們電學、運動學里面有著重要的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舉例:一個斜面上兩個小孩使一輛摩托車靜止在斜坡上,而只要一個大人就能使車靜止在斜坡上,這是為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等效替代。 讓學生脫口而出等效思想,接下來進一部提問,便于下面對等效本質(zhì)的提問 從生活中的事例引出力的等效,進而引出合理和分力的概念。 問題4:等效?是什么等效呢?是兩個小孩的重量等于這個大人的重量還是別的什么原因? 學生思考并回答;是兩個小孩的力和大人的力等效 進一步提問,使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到上面問題等效的本質(zhì)是力的等效 引出力的等效 總結(jié)2:兩個小孩的兩個力和一個大人的一個力等效,我們用發(fā)散的思維想一想,大量的實際問題中,物體是不是通常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把這種關系稱之為合力與分力。 學生理解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幾個問題一步步誘思,用實際生活中的需求,自然的導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對前面的問題總結(jié),結(jié)合實際生活,引出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二.新課教學
力的合成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策略 教學目標 合力與分力概念的引出 (在引入新課時已經(jīng)完成) 引出力的合成概念 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常把幾個力的作用效果用一個力來代替,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求這幾個力合力的過程,就是力的合成 學生思考聯(lián)系合力分立,理解力的合成的概念 對進行力的合成意義思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知道力的合成概念是實際需要而提出的 力的合成概念的提出 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 初中也接觸到了力,知道了力的三要素,也接觸了力的合成,我們先來看這種最簡單的情況。那么誰能給我說說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同分力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到:當兩個力在同一條直線上時,若同向則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與二力相同;若反向,則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的絕對值,方向與二力中較大的力相同。 復習回顧,從簡單的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入手,逐步進入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引入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
我們知道了同一條直線上的二力合成,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物體受到的力都是在同一條直線上呢?用一根繩吊起勾碼進行演示。這種不再同一條直線上的力,我們也可以說是互成角度的力,它們兩個的合力怎么求呢? 銜接上一層次,由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聯(lián)系實際提出問題,進行設疑 探討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
力的合成(互成角度的力如何合成?)
科學探究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策略 教學目標 第一階段:
發(fā)現(xiàn)問題 我們知道了同一條直線上的二力合成,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物體受到的力都是在同一條直線上呢?用一根繩吊起勾碼進行演示。這種不再同一條直線上的力,我們也可以說是互成角度的力,它們兩個的合力怎么求呢?
學生思考 銜接上一層次,由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聯(lián)系實際提出問題,進行設疑 讓學生體會可以從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
第二階段:
設計
實驗
進行
探究 我們現(xiàn)在用我們桌子上的試驗儀器,看看自己能不找出求互成角度力的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問題1:要進行試驗,我們先來看看我們都有什么試驗儀器,各有什么作用?
問題2:如何保證合力與分力是等效的關系呢?
問題3:弄明白了試驗儀器的作用,哪位同學有什么想法,來設計一個試驗,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問題5:建議大家用虛線把合力的箭頭端分別與兩個分力的箭頭端鏈接,看看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通過對實驗儀器的分析,以等效作為橋梁,進行試驗的設計。上臺用投影儀展示講解自己的試驗結(jié)果,并回答老師的問題
用提問的方式進行誘思,從而達到放的開并且收的回來的效果。若是不講儀器的作用進行誘思,學生有可能無所適從,達不到本來的目的 讓學生知道解決物理問題時要以實驗事實為依據(jù)。
讓學生體會在進行實驗前,要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找到設計試驗的中心橋梁,設計出合適的試驗 第三階段:
分析論證
得出結(jié)論
問題6:你們組得到的試驗結(jié)論是怎樣的?
問題7:很多組的同學說是平行四邊形,那么到底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呢?大家以兩個分力的線段為鄰變在你的原圖上做一個標準的平行四邊形,你們再比較比較看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問題8:是一個標準的平行四邊形嗎?你們組呢?差別大嗎?
總結(jié):很多同學猜想得到的結(jié)果要構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那么是不是呢?物理學里面要進行大量的可重復的試驗才能說試驗結(jié)論是正確的,我們這么多組兩個分力的大小與角度都不盡相同,也可以說進行了大量可重復的試驗。都得到了一個與標準平行四邊形差別不是很大的四邊形,根據(jù)物理學家試用精密的試驗,合力互成角度的力與其合力及頂端連線,正好是構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學生邊實驗、邊思考、邊回答。
得出結(jié)論:合力與分力箭頭端的連線與兩分力構成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不標準,差別比較小。學生上臺用投影儀演示結(jié)果。
引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以便他們盡快得出實驗結(jié)論。老師進行總結(jié),講明物理學家精密試驗的出的結(jié)論與我們的猜想是一致的
讓學生體會進行科學研究時,不能以一次試驗得到的結(jié)果就認為有普適性。
力的合成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策略 教學目標 互成角度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哪位同學給我說下他剛才用力的圖示法是如何進行實驗的。
他剛才通過實際操作所說的方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學生總結(jié)試驗,說出合力是如何畫出來的。 讓學生體會做的實驗的步驟就是在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加深認識。 得到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行四邊形的適用條件——共點力
給學生出兩道力的合成的題
F4
F1
F2
F3
SHAPE MERGEFORMAT
第二道題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 學生思考并作答,對第一題找一位同學上黑板來做。第二道題進行提問。
積極調(diào)動學生對問題的思考
為引出共點力做鋪墊
第二道題第一種情況,學生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那就直接講平行四邊形定則的使用條件。 第二道題的第二種情況,學生回答把二力平移到一點用在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方法進行合成。 別的同學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老師舉例:桌面上的木棍,要是這樣合成的話是不是所受合外力為零?從而靜止?那么大家拿起手中的筆做個試驗事實看筆是不是禁止,兩種情況等效嗎?
學生舉出例子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活躍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
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力都可以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來求合力。四邊形定則有適用條件。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只適用于共點力
學生體會思考 構成共點力的條件有三個:
力的合成教案范文大全三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本節(jié)教學根據(jù)課程的三維目標要求,突出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把本節(jié)課設計為實驗探究式教學方式。在完成認知的過程中,通過提水桶實例感悟身邊的物理學,通過實驗探究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科學探索興趣,培養(yǎng)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力的合成動畫)突破難點;而且,多媒體的應用不僅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能讓課堂氣氛活躍,促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
教學背景
(一)本節(jié)教材分析??
在學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常見力的基礎上,研究多個力的合力問題,它是前幾節(jié)內(nèi)容的深化,依據(jù)等效思想給出合力與分力概念,并通過實驗探究推理歸納出矢量運算普遍遵守的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使學生對矢量和標量認識得以完善。矢量運算始終貫穿在高中物理知識內(nèi)容的全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后學習速度、加速度、位移、動量等矢量運算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nèi)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教學設計面對普通班高中學生,此層次學生認識興趣極低,基本上沒有學習動機。他們在初中物理中,學習了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代數(shù)和”的運算在學生頭腦中已成定勢,通過實驗探究感知力的合成定則,力爭突破原有思維定勢。?
(三)教學方法?實驗探索法、歸納分析法.??
(四)教學資源??
實物投影儀、CAI課件,投影片、(學生探究實驗用):方木板1塊、彈簧秤2個、橡皮筋1條,20?cm細線1條(兩端打好套)、白紙1張、圖釘幾個、三角板一對、刻度尺.??
教學流程:?
1.復習初中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
2.生活中并不都是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成,提水桶的實例引入新課?,由提水桶實例感悟分力合力,提出探究問題?
3.學生猜想并設計探究實驗?
4.實驗探究力的合成方法?
5.學生交流結(jié)果?
6.得出四邊形定則,圖示法的應用?
探究合力大小與分力關系
?學生交流并結(jié)合課件說明?
學習效果反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感悟合力與分力,領會等效替代思想?
2.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探索規(guī)律、歸納總結(jié)出共點力合成定則。?會用作圖法求共點力的合力,歸納合力的大小與分力大小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推理想象能力、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生活現(xiàn)象感悟合力與分力,領會等效替代思想?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共點合成定則。
? 2.通過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歸納合力的大小與分力大小關系。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靈活地運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通過經(jīng)歷實驗探索過程,體驗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思想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索“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定則.?
教學難點
1.實驗數(shù)據(jù)推理獲得“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大小與分力關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學生觀看生活現(xiàn)象:請兩位同學親歷體驗提水桶。1.請兩位同學分別單手提水桶。說出你的感受。2.請兩位同學共同單手提水桶。說出你的感受。3.請思考:比較一下兩個人拉開些點距離提水桶省力還是靠近些距離提水桶省力?
?上述物理情景中蘊含怎樣的知識,你能用科學的語言概括它嗎?
本節(jié)課我們從此現(xiàn)象出發(fā)來學習有關力的合成知識.
(從生活走進物理,激發(fā)興趣)
二、新課教學
復習:初中所學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方法,完成課本P59討論交流1.
?生活中并不都是兩個力合成時是在同一直線上,展示例子。
(一)、合力與分力
學生繼續(xù)觀看生活中提水桶的實例,從物理學的角度談自己的感悟,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完成以下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觀察、想象、語言表達能力)
?1、兩種情景力的作用效果怎樣?
?(答:作用效果相同)
?2、誰是誰的合力,誰是誰的分力?
(答:F是F1?、F2?的合力,?F1?、F2是F的分力)?
3、從力的作用效果看合力與分力關系?
?(答:等效替代)
?4、F是F1?、F2的合力,那F與F1?、F2大小關系怎樣?(引入下個問題)
(二)力的合成:
?1、學生回答下列問題(檢查預習情況)
?(1)、什么叫力的合成?
(答: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叫力的合成)
?(2)、什么是共點力?
?(答:如果幾個力都作用在物體上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
?(3)、猜想F與F1?、F2的關系(學生可能在上一環(huán)境感悟中說出),設計怎樣的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2、本節(jié)實驗方案:用一條橡皮條代替水桶,用兩支彈簧秤互成角度地把它拉長X,
讀數(shù)F1?、F2為兩個已知分力的大小,并記錄兩個分力方向,再用一支彈簧秤把橡皮條拉長到同一點,讀數(shù)為合力F大小(兩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記錄方向。畫出各個力的圖示,就能研究出力F與力F1、F2的關系.
(學生也可能提出其他方案)
?3、一個同學到前面和老師一起演示,其他同學觀看實驗操作步驟。(也可以通過看視頻學習如何進行實驗操作)
?4、投影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實驗操作步驟:
(1).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力的合成教案范文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