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揚州茶館》教案范本
《揚州茶館》講述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帶著后生到揚州茶館品茶吃點心。通過極具特色的“揚州茶館”,了解中國傳統(tǒng)飲茶風俗及飲食文化。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W四年級語文《揚州茶館》教案范本,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語文《揚州茶館》教案范本一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朗讀課文,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
2. 默讀課文第2節(jié),并能復述“燙干絲“的過程。
3. 了解揚州茶館的特點,感受喝茶那種平民化的趣味,并引導學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國小吃文化。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并能學習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
復述“燙干絲”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茶館
2. 交流:你有沒有去過茶館?吃過什么茶點?
3. 板書:揚州
師述:揚州是我國的一座歷史名城,山靈水秀,而揚州最的就是茶館。
4. 齊讀課題。
5.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我國的散文大師——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從他樸實的語言中,去感受揚州茶館那獨特的風俗文化,并走進揚州茶館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 介紹作者(出示多媒體)
三.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揚州茶館的特色是什么?
板書:吃的花樣最多
2.再讀課文,列出文中揚州茶館的茶食名稱。
3.交流。
4.在那么多的特色茶食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種茶食?
5.學生自行準備,然后交流。
四.語言實踐和課外延伸。
1.咱們班有的同學來自河南,有的來自四川,還有其他的地方,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小吃,請這些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和觀察,并用語言進行表達)
2. 你還知道哪些中國有名的特色小點?向同學們介紹一種你喜歡的小吃。
小學四年級語文《揚州茶館》教案范本二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通過極具特色的《揚州茶館》,了解中國傳統(tǒng)飲茶風俗,及飲食文化。
2.繼續(xù)進行復述訓練。能把“燙干絲”過程給大家作介紹。
教學重點:
了解幾種揚州小吃,知道揚州小吃的特點及制作過程。
教學難點:
復述“燙干絲”的過程。
教學準備:
1.布置課前預習,并觀察炒雞蛋的過程。
2.教具:自制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fā)興趣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讀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嗎?知道廣陵就是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嗎?知道揚州嗎?(揚州是江蘇的一個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大運河貫穿南北,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名城。揚州的小吃,極具特色,名目繁多,并且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小吃也會隨之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揚州茶館里的各種小吃。(板書課題)雖然課題是《揚州茶館》,但課文主要介紹的是茶館里的各種小吃。(板書:各種小吃)
2.引導入課:
揚州茶館里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小吃?這好吃的小吃又是怎樣制作的?小朋友想不想到揚州茶館里去看一看?那好,我們這就隨著作者,到課文中去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
2)找一找: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揚州小吃?(用“”劃出)其中重點介紹了什么小吃的制作過程?
2.交流、反饋。[板書:零碎小吃燙干絲小籠點心]
三、再讀課文,理解、體會
1.指名讀第一節(jié),其余同學閉眼想象茶館里的情景。
2.組織說說:
?、偻ㄟ^想象,你仿佛在揚州茶館里看到了什么?
②這一小節(jié)里介紹了揚州茶館里的哪些小吃?哪些是你曾經(jīng)吃過的?
[隨機點撥:文中寫到“賣零碎的”,這“零碎”指的是什么?]
3.自由輕聲讀第二節(jié),從文中找出做“燙干絲”的動詞。[出示表格]
4.組織交流。
5.說話訓練。
1)不看書,用上表格中的動詞說說“燙干絲”的過程。
[先指名說,再每人說一遍。]
2)指名說說課前所觀察到的炒雞蛋的過程以及其中的動詞[填入上表中]。
過渡:課文除了介紹燙干絲外,還介紹了什么小吃?又是怎樣介紹的呢?
6.分組閱讀課文第三節(jié),邊讀邊討論:
?、僬n文是怎樣介紹小籠點心的?
?、谠趺蠢斫庹n文最后三句話的意思?
7.組織交流,并完成練習。
1)組織說說“課文是怎樣介紹小籠點心的”。
[隨機點撥:小籠點心有那幾種餡?]
2)組織完成下面的選詞填空題:[出示]
蒸 選 剁 加
做菜包子、菜燒賣和干菜包子,菜()那最嫩的,()成泥,()一點兒糖一點油,()得白生生的,熱騰騰的。
[填完后組織連起來讀一讀,體會一下作者用詞的準確]
3)組織說說對課文最后三句話的理解。
[出示]這么著每樣吃點兒也并不太多。要是有飯局,還盡可以從容地去。但是要老資格的茶客才能這樣有分寸;偶爾上一次茶館的本地人外地人,卻總忍不住狼吞虎咽,最后總不免捧著肚子走出。
[隨機點撥:偶爾上一次茶館的人為什么“總忍不住狼吞虎咽”?]
四、總結全課,朗讀課文
1.總結談話:
讀了《揚州茶館》這篇課文后,我們對揚州的各種小吃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現(xiàn)在是否知道揚州小吃為什么有名嗎?(因其風味獨特、制作精細,色、香、味俱全……)
2.分組朗讀全文。
四、拓展引申
[出示]中國的名小吃很多,除了揚州的各種小吃外,還有北京的冰糖葫蘆,云南的過橋米線,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你還知道哪些的小吃?能否向大家介紹一種你喜歡的小吃?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部分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揚州茶館》教案范本三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新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主動積累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通過極具特色的“揚州茶館”,了解中國傳統(tǒng)飲茶風俗及飲食文化。
3、繼續(xù)進行復述訓練,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紹“燙干絲”的過程。
重點難點:
1、正確朗讀課文。通過極具特色的“揚州茶館”,了解中國傳統(tǒng)飲茶風俗及飲食文化。
2、繼續(xù)進行復述訓練,能向大家清楚地介紹“燙干絲”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師板書:館,讀后組詞
2、“館”什么意思?
3、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是——茶館(板書:茶)
4、“茶館”什么意思?
5、無論南方北方,茶館是極多的,今天課上我們去揚州,(板書)(提醒學生注意揚是提手旁)。
6、簡介揚州,這就是揚州的景點——瘦西湖。揚州在我國江蘇省境內,長江北部,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古城。今天我們去揚州看看那里的茶館。齊讀課題
7、課題揚州茶館邊有一注釋,誰來讀?
8、媒體出示朱自清圖片及簡介。師述:朱自清——我國現(xiàn)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原籍浙江紹興。三代人定居揚州,他6-18歲在揚州生活了13年,對揚州充滿感情,故自稱“揚州人”。這篇文章原名叫《說揚州》,寫于1934年,記述了他在揚州生活期間的所見所聞,文章對于我們四年級同學來說太長,編者選了其中的一部分,加了個題目叫《揚州茶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1)抽讀生字新詞
(2)課文有幾節(jié)?指名三人讀,注意讀正確。
(3)請你自己掃讀課文,用直線劃出文章中直接概括寫揚州茶館的句子
指名交流,自己練讀,指導朗讀:突出:最(在揚州茶館和澡堂是最有名氣的)滿滿的(哪些人?)
花樣最多(花樣可以換哪個詞?)
指導后再指名讀,齊讀
2、師生合作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說明:找直接概括揚州茶館的句子,變換句式概括文章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解體會
1、揚州茶館吃的花樣怎么個多法?請同學們圈出文章中吃的花樣的名稱
(板書:吃的花樣最多)
2、指名交流,逐節(jié)交流后板書:零碎茶點、特色茶點、小籠點心
3、練習說話:揚州茶館吃的花樣最多,有---------,有--------,還有-------。
說明:找吃的花樣名稱,通過說話訓練,梳理文章結構
4、選擇你最喜歡的茶點,反復讀,讀出你的理解,讀出茶點的特色,讀出你的喜歡
5、師引讀第一節(jié):先要坐定了……瓜子花生炒鹽豆什么特點?(讀出香)女讀接著,------炒白果什么特點?(又熱又香)怎么會是熱的?男生讀接下去是,……五香牛肉又有什么特點?(香)哪些香?齊讀
6、師小結:這個時候的揚州茶館熱熱鬧鬧中又顯得那么的悠閑。
7、學習第二節(jié)——燙干絲
(1)自讀,你說它的特色在哪呢?讀后交流。(快、清、香、細)
燙干絲色香味俱全、制作工藝精細,所以才稱得上是特色茶點。
(2)它怎么做的?在文中標出(-)做“燙干絲”的動詞。
(板出切→切→放;澆;潷→撥→倒→擱)“潷”演示共幾步?(準備——燙——擺盆)
(3)復述訓練:借助圖片和動詞說說“燙干絲”的過程。
指名說,再自己邊說邊做,指名上臺說
(4)小結:說時遲那時快,——燙干絲整個過程就應該快而不亂、有條不紊。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燙干絲不僅描寫具體,而且情景交融,字里行間透出先生對這一特色點心的喜愛。
說明: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讀文后,通過關注“;”,說說“燙干絲”分幾步。這里除了幫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外,也滲透了分號知識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關注分號,知道燙干絲主要分成三步,而且這三步是有先后順序的。學生對分號的作用有所感知,對文章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感受到廚師廚藝的精湛,作者用詞的精妙。
過渡:課文除了介紹燙干絲外,還介紹了什么小吃?又是怎樣介紹的呢?
8、引讀課文第三節(jié)
(1)小籠點心也是那么讓人回味無窮。
(2)如果你是茶客,走進茶館是不是一定按朱自清先生的順序點呢?
四、總結全課
揚州茶館人那么多,是什么原因?——聊天、聚會、交流信息,揚州人的生活更是離不開茶館。先生走過許多地方,到過很多茶館,但他總說揚州茶館是的,也許是作者的故鄉(xiāng)情結。1934年的茶館已成歷史,真得感謝朱自清先生,他用筆為我們留下了了那段歷史與文化,讓我們感受那個時代揚州茶館的韻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