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4課孫中山破陋習教案設(shè)計(2)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4課《孫中山破陋習》教案設(shè)計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有生字組成的新詞。
2、學習默讀課文,講述故事。
3、理解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勢力作斗爭的精神。
教學準備:掛圖、投影、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知道孫中山先生嗎?他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從小就反對封建習慣勢力,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講他這方面事跡的。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孫中山破陋習
1、解釋題意
2、(1)出示孫中山先生的像
3、(2)簡單介紹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廣東省香山縣,1905年組織同盟會,領(lǐng)導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jié)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晚年,同中國共產(chǎn)黨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1)孫中山破陋習中的破是破除,廢除的意思,陋習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習俗。連起來說,就是孫中山廢除不好的習俗。
一、初讀課文
1、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加上小節(jié)號。
(2)(2)畫出不理解的生字。
(3)查字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空閑 廢除 纏足 痛苦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孫中山挑柴 罪 纏足 空閑
(2)指名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3)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纏足 廢除 刺痛
3、各自自由讀課文
4、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
二、寫字指導
1、自由記。
2、交流記憶方法,表揚好的記憶方法。
3、教師示范書寫。4、學生描紅臨寫。
作業(yè):1、抄寫詞語2、練習讀熟課文3、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件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課文
(一)默讀課文,把課文按照事前,事情經(jīng)過,事后分成三段。(1;28;9)
(二)分段講讀課文
1、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么?你覺得她的姐姐是個怎樣的孩子?
(3)小結(jié):講了孫中山小時候有一個能干、活潑的姐姐。
(4)齊讀
2、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讀
(2)這一部分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3)這件事是怎么發(fā)生的?齊讀第二節(jié)。想象一下當時的情境。姐姐為什么這么痛苦,流淚?
比較:媽媽正在用意根布條給姐姐纏足。
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
這兩句話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為什么?
(4)出示投影,指導看圖。*畫上有哪兩個人?屋子里坐著的是誰?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站著的是什么人?他神情、態(tài)度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小結(jié)圖意。
(5)孫中山看到姐姐纏足痛苦流淚,感到怎樣?他向媽媽提出什么意見?媽媽是怎么說的?齊讀3、4兩節(jié)。孫中山反對給姐姐纏足的理由是什么?媽媽為什么嘆氣?可是媽媽又不能不這樣做,為什么呢?
(6)孫中山聽了媽媽的話,又是怎樣和媽媽爭辯的呢?他爭辯有用嗎?自由讀讀第5、6、7節(jié)。
比較:媽媽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媽媽含著眼淚把孫中山推出了房門** 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7)指名讀第7節(jié),思考:孫中山同媽媽的爭辯沒有用,那結(jié)果怎樣呢?這件事使孫中山 感到怎樣?比較: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哪句好?為什么?
(8)小結(jié) (9)齊讀第二部分
三、作業(yè):讀課文,練習講這個故事。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4課《孫中山破陋習》教學札記
《孫中山破陋習》講述了中國辛亥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小時候目睹自己的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選廢除纏足陋習的事。這篇文章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干,纏足后的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強烈地控訴了辛亥革命前纏足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字里行間謳歌了中國苦命先驅(qū)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于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氣力作斗爭的革命精神。
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孫中山小時候喜歡活潑能干的姐姐。第二-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寫了孫中山的母親受封建習俗的影響,強行給孫中山的姐姐纏足,他的姐姐從此失去了歡樂。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第八自然段寫辛亥革命后,擔任臨大總統(tǒng)的孫中山首先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課文思路清晰,層次清楚,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姐姐纏足前后鮮明的對比,我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通過引導學生朗讀,來深切地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課文情感,發(fā)展積累語言,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修改化行為,不應(yīng)拿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主要是孫中山與他媽媽的人物對話,感情真摯動人。在教學中我用較多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nèi)涵。《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給學生講講纏足的事,想一想孫中山當時的心情,到最后想對孫中山說些什么?等練習說話的環(huán)節(jié)。這些說話練習,力求激發(fā)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猜你感興趣: